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演员刘大昌近况

刘大昌,当代京剧舞台上备受尊敬的老生演员,师承谭派名家,从艺四十余载,以“唱腔苍劲有力、表演严谨传神”著称,塑造了《定军山》中的黄忠、《捉放曹》中的陈宫、《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等众多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近年来,虽已年逾六旬,他依然活跃在京剧艺术传承与传播的一线,舞台实践、教学育人、社会活动从未停歇,展现出对京剧艺术不变的赤诚与活力。

京剧演员刘大昌近况

在舞台实践方面,刘大昌近年来保持着“每年至少50场演出”的节奏,既有对经典剧目的打磨传承,也有对新创作品的探索尝试,2023年,他作为领衔主演参与了国家京剧院复排的《失空斩》,饰演诸葛亮一角,其“西皮慢板”唱腔中沉稳内敛的“丞相”气韵,被《中国京剧》杂志评价为“老而弥坚,尽显宗师风范”,同年,他还跨界参与了现代京剧《梅兰芳》的创排,在剧中饰演老年梅兰芳的恩师吴菱仙,通过细腻的身段与眼神,将老艺人提携后辈的殷切与对京剧艺术的坚守演绎得淋漓尽致,该剧在“全国京剧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中斩获金奖,2024年初,他受上海京剧院之邀,与史依弘、李军等名家合作《四郎探母》,在“坐宫”一折中,他以极富张力的“叫小番”唱段,引得现场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后,有年轻观众在社交媒体留言:“原来老生唱腔能这么有感染力,刘老师的表演让我真正听懂了京剧的美。”

除了舞台演出,刘大昌将更多精力投入京剧艺术的传承工作,他深知“京剧的希望在年轻人”,近年来先后收了5名年轻弟子,其中最小的仅22岁,他坚持“一对一”教学,从唱腔咬字、身段规范到人物理解,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弟子王磊,原是地方戏团的青年演员,拜师后跟随刘大昌系统学习谭派老生技艺,在2023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凭借《捉放曹》一举获得老生组金奖,刘大昌在赛后欣慰地说:“看到年轻人能沉下心学戏,京剧就有希望。”他还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每周为本科生开设“老生表演艺术”课程,将自己四十余年的舞台经验浓缩成“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程式化动作的生活化表达”等生动案例,深受学生喜爱,2024年春天,他还发起“京剧进校园”活动,带领团队走进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10所中小学,通过“京剧知识讲座+经典片段展演+互动体验”的形式,让数千名孩子近距离感受京剧魅力,不少学生因此迷上了“画脸谱、学唱腔”。

生活中的刘大昌,低调而充实,他坚持每天清晨5点起床,练功、吊嗓雷打不动,即便在演出密集期也从未松懈,“演员的‘功夫’在台下,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观众知道。”除了京剧,他还热爱书法与太极,书法以隶书见长,常抄写京剧唱词,“书法讲究‘力透纸背’,唱腔讲究‘字正腔圆’,两者都是对‘气’与‘力’的把控,是相通的。”太极则帮助他保持舞台所需的体能与身形平衡,他很少参加商业活动,却对公益演出格外热心,2023年随“京剧名家慰问团”赴边疆部队、革命老区演出12场,面对简陋的舞台和热情的官兵,他说:“京剧是扎根人民的艺术,能为基层观众演出,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京剧演员刘大昌近况

近年来,刘大昌还积极推动京剧与现代传播形式的结合,2024年,他开通了个人短视频账号,定期发布“老生唱腔教学”“京剧小知识”等内容,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解“西皮流水”与“二黄慢板”的区别,短短3个月粉丝量突破50万,他在视频中常说:“京剧不是老古董,它是有温度、有故事的艺术,年轻人喜欢短视频,我们就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把京剧之美讲出来。”他的创新尝试,为京剧的年轻化传播注入了新活力。

刘大昌的近况,是当代京剧艺术家坚守传统、拥抱创新的缩影,他用舞台上的每一次亮相诠释“戏比天大”,用讲台上的每一句传授践行“传承有道”,更用生活中的每一份热爱展现“艺术人生”,正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只要还能唱、还能教,我就要为京剧尽一份力,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了香火。”

刘大昌2023-2024年主要舞台演出一览表

演出时间 剧目名称 饰演角色 演出地点 合作单位
2023年3月 《定军山》 黄忠 国家大剧院 中国京剧院
2023年7月 《梅兰芳》 吴菱仙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上海京剧院
2023年10月 《失空斩》 诸葛亮 长安大戏院 国家京剧院
2024年1月 《四郎探母》 杨延辉 梅兰芳大剧院 北京京剧院
2024年4月 《捉放曹》 陈宫 武汉琴台大剧院 湖北省京剧院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刘大昌老师在塑造不同历史人物时,如何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夸张?
解答:刘大昌认为,京剧艺术的核心是“写意”,历史真实与艺术夸张并非对立,而是统一于“人物性格的真实”,他以《定军山》中的黄忠为例:“历史上的老将黄忠确实老当益壮,但京剧不能简单模仿老人形态,要通过‘髯口功’(捋髯、甩髯)、‘身段’(云手、踢腿)的程式化动作,结合‘苍劲有力’的唱腔,把他的‘老’与‘勇’结合起来,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的唱段,语气要沉稳,眼神要锐利,让观众感受到老将的智勇双全,而不是追求外貌上的逼真。”他强调,艺术夸张的目的是“放大人物精神”,只要符合人物性格逻辑,就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京剧演员刘大昌近况

问题2:面对京剧年轻观众群体的培养,您认为当前最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
解答:刘大昌指出,培养年轻观众的关键在于“打破认知壁垒”,他提到,很多年轻人觉得京剧“听不懂、节奏慢”,其实是因为缺乏“入门引导”,他认为突破瓶颈需要三方面努力:一是“内容创新”,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创排更多贴近年轻人生活的新编戏,比如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改编经典IP故事;二是“形式创新”,利用短视频、直播、沉浸式演出等新媒体形式,让京剧“活”起来,比如他尝试用京剧唱腔演绎流行歌曲,就是为了让年轻人觉得“京剧不遥远”;三是“教育下沉”,推动京剧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京剧,培养审美习惯,他说:“京剧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它是流动的艺术,只要我们愿意‘放下身段’,用年轻人的方式对话,就一定能吸引更多年轻面孔。”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