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越剧玉蜻蜓戏曲全本有哪些经典剧情?

越剧《玉蜻蜓》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剧目,尤以越剧表演版本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该剧取材于明清传奇,经历代艺人加工打磨,最终成为越剧“尹(桂芳)派”“徐(玉兰)派”“金(彩香)派”等流派竞相演绎的代表作品,其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婉转优美的唱腔,使其成为越剧舞台上的常青树。

越剧玉蜻蜓戏曲全部

《玉蜻蜓》以明代江南为背景,讲述了书生申贵升与尼姑智贞之间的一段悲情缘,以及他们之子元龙寻亲认母的感人故事,书生申贵升才华横溢,却体弱多病,其母为其婚姻大事忧心忡忡,一日,申贵升至法华庵烧香,偶遇年轻尼姑智贞(原名王志贞),二人一见钟情,互生情愫,申贵升常留宿庵中,与智贞吟诗作对,情意日浓,然申贵升本就体虚,加之庵中生活清苦,不久便一病不起,临终前将随身佩戴的玉蜻蜓交给智贞作为信物,含恨而终。

智贞已有身孕,为保申家血脉,她忍痛将孩子托付给庵中老尼姑,自己则被迫离开庵堂,辗转流落,孩子后被当地乡绅徐家收养,取名徐元龙,徐元绶将其视如己弟,悉心培养,徐元龙天资聪颖,文武双全,成年后高中状元,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

智贞为寻找孩子,辗转多地,后以教读为生,隐姓埋名,徐元龙偶然从师父处得知自己身世可疑,遂凭借玉蜻蜓这一关键信物,历经周折,终于寻得生母智贞,徐元龙携母回归徐家,申徐两家冰释前嫌,智贞也得以洗刷“尼姑私情”的污名,与儿子团圆,全剧以“情”与“孝”为主线,交织着爱情、亲情与伦理的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

越剧玉蜻蜓戏曲全部

主要人物与形象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命运多舛,塑造了多个经典戏曲形象:

  • 申贵升:出身官宦世家的痴情书生,才华横溢却体弱多病,他对智贞的爱真挚热烈,却因封建礼教的束缚与自身性格的软弱,最终酿成悲剧,成为封建时代文人的缩影。
  • 智贞(王志贞):聪慧善良、勇敢坚韧的尼姑,她敢于追求爱情,更在爱人离世后独自承担养育之责,为寻子隐忍多年,体现了传统女性在困境中的顽强与母性光辉。
  • 徐元龙:申贵升与智贞之子,性格刚毅、聪慧孝顺,他从懵懂到觉醒,凭借玉蜻蜓寻亲,展现了“孝”的伦理力量,也象征着对命运的抗争。
  • 徐元绶:徐元龙的养兄,忠厚正直,对元龙视如己出,是剧中温暖的“配角”,推动了元龙寻亲的情节发展。

艺术特色

《玉蜻蜓》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唱腔、表演与情节设计上,成为越剧艺术的典范:

  • 唱腔婉转,流派纷呈:剧中唱段融合了越剧“尺调腔”“弦下腔”等核心曲调,不同流派演绎各具特色,如尹派唱腔深沉含蓄,适合申贵升的痴情形象;徐派唱腔高亢激昂,贴合徐元龙的刚毅性格;金派唱腔则柔中带刚,将智贞的隐忍与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经典唱段如《庵堂认母》《玉蜻蜓·游庵》等,旋律优美,情感饱满,广为传唱。
  • 表演细腻,身段传神:越剧以“才子佳人”题材见长,《玉蜻蜓》的表演尤其注重细节刻画,如申贵升与智庵堂相会时的眼神交流,智贞产子时的痛苦与不舍,元龙寻亲时的急切与期盼,均通过细腻的身段、水袖功与眼神传递,让观众感同身受。
  • 道具点睛,象征性强:玉蜻蜓作为全剧的核心信物,贯穿始终,既是爱情的见证,也是亲情的纽带,从申贵升赠予智贞,到智贞珍藏托孤,再到元龙凭物寻亲,玉蜻蜓的每一次出现都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了“信物定情、信物认亲”的传统戏曲主题。
  • 情节曲折,情感张力足:全剧以“玉蜻蜓”为线索,串联起“庵堂相会”“书生病逝”“庵堂产子”“托孤寻子”“母子相认”等关键情节,冲突迭起,悲欢交织,尤其是“庵堂认母”一场,智贞与元龙相认时的哭诉与质问,将全剧情感推向高潮,成为越剧舞台上的经典场面。

经典场次与核心冲突

场次名称 核心冲突 情节作用
《庵堂相会》 申贵升与智贞的世俗身份与情感冲突 奠定爱情主线,展现封建礼教束缚
《书生病逝》 申贵升的生死与智贞的坚守 推动悲剧发展,埋下寻亲伏笔
《庵堂产子》 智贞的母性与世俗压力的冲突 展现智贞的牺牲,引出托孤情节
《元龙寻亲》 徐元龙的身世之谜与寻亲决心 推动高潮到来,强化“孝”的主题
《庵堂认母》 母子相认的伦理与情感冲击 解决核心矛盾,升华亲情主题

相关问答FAQs

Q1:《玉蜻蜓》为何能成为越剧经典?
A1:《玉蜻蜓》的经典地位源于其多重艺术价值:剧情曲折动人,以“情”与“孝”为核心,既符合传统观众的审美期待,又能引发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人物形象鲜明立体,申贵升的痴情、智贞的坚韧、元龙的孝顺均深入人心;唱腔与表演艺术精湛,融合了越剧多种流派特色,经典唱段传唱不衰;主题具有普世价值,跨越时代限制,让不同时期的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越剧玉蜻蜓戏曲全部

Q2:越剧《玉蜻蜓》中的“玉蜻蜓”有何象征意义?
A2:“玉蜻蜓”是全剧的核心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其一,象征爱情信物,是申贵升与智贞爱情的见证,寄托了二人超越世俗的情感;其二,象征亲情纽带,是智贞寻找儿子的唯一线索,也是元龙认母的关键依据;其三,象征命运与希望,玉蜻蜓的失而复得,象征着命运的无常与最终的团圆,体现了“善有善报”的传统伦理观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