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著名京剧经典五人义

京剧作为中国国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五人义》作为传统经典剧目,以明代“苏州市民抗阉”的真实历史为蓝本,通过艺术化的舞台呈现,生动诠释了“义薄云天”的精神内核,该剧自清代以来久演不衰,以其跌宕的剧情、鲜明的人物和激昂的唱腔,成为京剧舞台上歌颂忠义、鞭挞奸佞的代表之作。

著名京剧经典五人义

故事发生于明末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党羽残害忠良,苏州府文士周顺昌(字景文)为人刚正,因不满魏忠贤祸国殃民,常在诗文中流露愤懑,魏忠贤的心腹毛一鹭巡抚苏州,借机罗织罪名,将周顺昌逮捕入狱,消息传开,苏州百姓群情激愤,以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为首的五位市井义士,素仰周顺昌高义,遂聚众数千人,涌入官衙抗议,要求释放周顺昌,面对官兵镇压,义士们赤手空拳与军械装备的官军展开搏斗,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捕,五人临危不惧,痛斥魏忠贤祸国罪行,最终英勇就义,周顺昌虽亦被害,但五位义士的壮举震动朝野,苏州百姓感其忠义,合葬于城外,立“五人墓”以纪念,剧中通过“闻讯”“闹衙”“斥奸”“殉义”等关键情节,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义士们从自发反抗到慷慨赴死的悲壮历程。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行当搭配丰富,通过不同角色的塑造共同推动剧情发展,以下为主要人物及其艺术形象:

人物姓名 行当 性格特点 核心情节/表演
周顺昌 老生 正直刚毅,忧国忧民,不畏强权 “骂祠堂”一场,以苍劲的唱腔和沉稳的身段抒发对奸佞的愤慨;临刑前“明志”唱段,声情并茂,展现文人风骨。
颜佩韦 豪爽耿直,嫉恶如仇,有领袖气质 “闹公堂”中,通过夸张的脸谱(黑脸象征刚直)、激昂的念白和刚劲的武打动作,带领义士与官兵对抗,如“抢夺令牌”等身段极具张力。
杨念如 机智灵活,善于周旋,平民智慧 “街头动员”一场,以诙谐的念白和生动的表情,串联起市民情绪,体现市井小人物的侠义心肠,如“激将法”调动群众情绪。
沈扬、马杰 武生 勇猛果敢,行动力强,义无反顾 “血战官兵”中,二人配合默契,翻扑跌打动作干净利落,展现义士们以弱抗强的勇气,如“双打”“对枪”等武打设计惊险激烈。
周文元 忠厚朴实,重情重义,敢作敢当 “就义”前与周顺昌的对话,以质朴的念白表达“生同死,义同归”的决心,与颜佩韦的豪爽形成互补,丰富义士群体形象。

《五人义》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维度,既保留了京剧传统程式的精髓,又融入了生活化的表演元素,使其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舞台的观赏性,在唱腔设计上,周顺昌的唱段以“西皮导板”“原板”为主,旋律跌宕起伏,如“听谯楼初更鼓声声敲响”一段,通过高亢的唱腔表现其内心的悲愤与不屈;义士们的唱腔则多采用“流水板”“快板”,节奏明快,充满力量感,如颜佩韦的“俺颜佩韦性如火烈性刚”,配合铿锵的锣鼓点,凸显其豪迈性格,表演程式上,该剧巧妙融合了文戏的唱念与武戏的打斗,如“闹衙”一场,既有义士们慷慨陈词的念白,又有与官兵搏斗的武打场面,文武相得益彰,舞台节奏张弛有度,脸谱与服饰的运用也极具象征意义:魏忠贤一角勾白脸,象征其奸诈阴险;义士们则多为素脸或简勾脸,突出其平民本色,与奸臣形成鲜明对比,主题思想上,该剧通过“五人”的群体形象,打破了传统京剧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的叙事模式,将视角转向市井平民,彰显了“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京剧艺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照。

著名京剧经典五人义

自清代中期形成以来,《五人义》就成为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尤其在江南地区广受欢迎,这与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及市民文化的兴盛密切相关,该剧不仅丰富了京剧的题材库,更开创了“平民英雄戏”的先河,与《打渔杀家》《四进士》等剧目共同构成了京剧表现民间反抗精神的重要谱系,在艺术传承方面,该剧培养了一代代京剧人才,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麒麟童)在《五人义》中塑造的周顺昌,融合了“麒派”唱腔的苍劲与表演的细腻,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五人义》所弘扬的“忠义”精神,超越了时代局限,在当代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崇尚正义,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相关问答FAQs:

问:《五人义》与京剧《赵氏孤儿》同为“忠义”题材,两者在主题和人物塑造上有何不同?
答:两者虽都以“忠义”为核心,但主题侧重与人物塑造存在显著差异。《五人义》聚焦“平民抗暴”,主题更强调集体力量与民间反抗,五位义士是市井小人物的群像,他们的义举源于对正义的朴素追求,体现“匹夫有责”的草根精神;而《赵氏孤儿》则侧重“忠义传承”,主题围绕士大夫阶层(程婴、公孙杵臼等)的牺牲与托孤,突出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道德坚守与责任担当,人物塑造上,《五人义》的义士性格更贴近生活,如颜佩韦的豪爽、杨念如的机智,带有市井气息;《赵氏孤儿》的人物则更具理想化色彩,程婴的隐忍、公孙杵臼的刚烈,体现传统士大夫的道德典范。《五人义》以群体戏为主,舞台冲突激烈;《赵氏孤儿》则以程婴与赵氏孤儿的情感线为核心,戏剧冲突更侧重内心挣扎与伦理抉择。

著名京剧经典五人义

问:《五人义》中“闹公堂”一场为何成为经典表演片段?其艺术魅力体现在哪里?
答:“闹公堂”是《五人义》的高潮场次,也是该剧最具代表性的表演片段,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戏剧冲突的集中爆发,该场通过义士们与毛一鹭、官兵的直接对抗,将全剧的矛盾推向顶点,颜佩韦“抢令牌”“斥奸贼”等情节,既有强烈的动作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舞台张力十足;二是表演技艺的全面展现,净行演员通过夸张的脸谱(如黑脸表现刚直)、激昂的“炸音”念白(如“毛一鹭!你这狗奸贼!”)和刚劲的“靠子功”“摔跤”等武打动作,将颜佩韦的愤怒与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京剧“唱念做打”的完美融合;三是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该场通过颜佩韦的“闹”,既展现其嫉恶如仇的豪侠本色,又暗含对周顺昌的敬重,如“俺们为救周先生,死也不怕”的台词,将平民的侠义与忠义结合,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正是这些因素,使“闹公堂”成为京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经典片段,也成为净行表演的“试金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