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孙成打酒》是豫剧“三团”时期的经典剧目,改编自传统戏《酒醉杀子》,经宋词、陈素真等艺术家整理加工后,以生活化、平民化的风格成为豫剧小戏的代表作,该剧以“打酒”为主线,通过孙成与酒保周柱的友情、周女桂英的善良与机智,展现了市井生活的温情与人性美好,其谱子作为豫剧唱腔艺术的载体,既保留了豫剧梆子腔的激越高亢,又融入了民间小戏的细腻婉转,是研究豫剧音乐演变与地方戏曲特色的鲜活样本。
剧目与谱子定位
《孙成打酒》的故事发生在市井酒肆,孙成(小生)与周柱(丑角)以酒结缘,桂英(旦角)暗中相助,最终化解误会,谱子涵盖全剧的唱腔设计、曲牌运用及板式变化,核心围绕“酒”的意象展开:孙成的唱腔轻快洒脱,表现其豪爽率真;周柱的唱腔诙谐幽默,带丑角特有的“疙瘩腔”;桂英的唱腔柔美含蓄,融入豫东调的明亮与豫西调的深沉,谱子不仅记录了旋律,更通过板眼、节奏、装饰音等细节,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与生活场景。
谱子的核心构成
豫剧谱子以简谱为主,结合板眼标记(如“中速稍快”“慢起渐快”),并标注“甩腔”“滑音”“颤音”等演唱技巧。《孙成打酒》的谱子主要由板式、曲牌、唱腔结构三部分构成。
(一)板式:唱腔的骨架
板式是豫剧音乐的基本节奏形态,该剧主要运用以下板式:
- 【二八板】:核心板式,2/4拍,节奏规整,用于叙事与抒情,如孙成“酒店相会”唱段,以【二八板】中速起腔,唱词“孙成我打酒把酒店进”采用“三三七”句式,旋律平稳中带起伏,表现孙成与老友重逢的喜悦。
- 【流水板】:1/4拍,节奏明快,用于情绪激动时的表达,如周柱“劝酒”唱段,【流水板】“酒不醉人人自醉”,通过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模拟劝酒的急切,尾句“醉倒方称好朋友”突然放慢,形成“紧拉慢唱”的戏剧张力。
- 【慢板】:4/4拍,速度舒缓,用于抒情与内心刻画,如桂英“窗前绣花”唱段,【慢板】“手拿针线绣鸳鸯”,旋律婉转,拖腔“呀”字运用豫剧特有的“脑后音”,展现少女的羞涩与对爱情的向往。
- 【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用于情绪爆发,如孙成“误会桂英”唱段,【飞板】“桂英她为何不言语”,旋律高亢激越,通过“炸音”表现孙成的愤怒与不解。
(二)曲牌:场景的点缀
曲牌是辅助唱腔的器乐片段,《孙成打酒》中常用的曲牌有:
- 【小桃红】:用于酒肆场景,以笛子、二胡为主奏,旋律轻快,烘托热闹氛围。
- 【哭皇天】:用于误会解除后的悲喜交集,板胡主奏,音调低沉,尾句转明快,表现“破涕为笑”的戏剧转折。
- 【五字开门】:用于人物上场,锣鼓与唢呐结合,节奏简洁,突出平民生活的质朴。
(三)唱腔结构:起承转合的韵律
豫剧唱腔多采用“起腔—平腔—送腔”结构,《孙成打酒》的谱子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口语化”处理:
- 起腔:常以虚词“呀”“哎”开头,如孙成唱段“呀,酒店开在路旁边”,起腔高亢,吸引观众注意。
- 平腔:以叙事为主,旋律贴近方言声调,如河南话“酒”(jiǔ)在谱中对应“sol—mi”下行,符合“上声”字的语感。
- 送腔:尾句拖腔富于变化,如周柱唱段“好朋友”的“友”字,拖腔长达8拍,加入滑音与颤音,丑角诙谐感跃然而出。
经典唱段谱例分析
以下为《孙成打酒》中孙成“醉归”唱段的谱例片段及解析:
板式 | 谱例片段(简谱前4小节) | 唱词片段 | 情感表达与技巧处理 |
---|---|---|---|
【流水板】 | 1 2 | 3 3 | 5 5 | 6 5 | |
“孙成我醉步 | 走不稳” |
【垛板】 | 5 5 | 6 5 | 3 2 | 1 | |
“眼前 | 黑来 |
该唱段通过【流水板】与【垛板】的交替,配合谱中标记的“渐快”“突慢”及“气口”(如“走不稳”后标“v”符号),生动刻画了孙成醉酒后的憨态与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谱子的传承与价值
《孙成打酒》的谱子传承体现了豫剧“口传心授”与“谱面记录”的结合,早期由老艺人凭经验记忆,20世纪50年代后,豫剧工作者以简谱系统整理,保留了陈素真“豫西调”的细腻、唐喜成“豫东调”的明亮等流派特色,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记录,更在于为当代豫剧创作提供参考:如生活化题材的唱腔设计、丑角与旦角的唱腔对位等,均成为现代豫剧音乐创新的源泉。
相关问答FAQs
Q1:豫剧《孙成打酒》谱子与豫剧《花木兰》谱子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A:两者题材差异导致风格迥异。《孙成打酒》为市井小戏,谱子以【二八板】【流水板】为主,旋律口语化、节奏轻快,突出生活气息;《花木兰》为历史正剧,谱子多用【慢板】【垛板】,旋律宏大、拖腔悠长,如“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二八板】中速转慢,融入豫东调的高亢,体现英雄气概。《孙成打酒》丑角唱腔的“疙瘩腔”与《花木兰》旦角唱腔的“花腔”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诙谐,后者华丽。
Q2:业余爱好者如何通过《孙成打酒》谱子学唱选段?
A:首先需掌握豫剧方言发音,如“酒”(jiǔ)、“友”(yǒu)等字的咬字需贴近河南话声调;其次按谱中板眼标记练习节奏,如【流水板】的“有板无眼”需均匀连贯;再注意装饰音处理,如滑音(↗↘)、颤音(~),可通过对比名家录音(如陈素真、唐喜成版)模仿;最后结合身段,如“醉归”唱段需配合摇晃步伐,做到“唱做合一”,初学者建议从简短的【二八板】唱段入手,逐步掌握豫剧“吐字重、行腔俏”的演唱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