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戏迷演唱清风亭选段,为何能唱出这般感人至深的悲情力量?

在豫剧的百花园中,《清风亭》以其悲怆动人的剧情和深沉厚重的唱腔,成为无数戏迷心中难以割舍的经典,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票友,还是初识戏曲的年轻人,当《清风亭》的选段响起,总能唤起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共鸣,戏迷们或自拉自唱,或三五成群在公园晨练,或登上社区舞台一展身手,用朴素的演绎诠释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也让这部百年老戏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豫剧戏迷唱清风亭选段

《清风亭》取材于民间传说,讲述的是以卖水为生的张元秀夫妇,年过六旬无子,于清风亭上捡拾一名男婴(取名张继保),含辛茹苦将其抚养至十三岁,生母周桂香富贵后前来认子,张继保贪恋富贵,认贼作父,最终导致张元秀夫妇悲愤交加,双双撞死在清风亭上的悲剧故事,全剧以“义养”与“忘恩”的强烈冲突为核心,通过张元秀夫妇的善良与张继保的忘恩负义,深刻揭示了传统伦理中的孝道与良知,具有极强的戏剧张力和教育意义。

在《清风亭》的众多选段中,张元秀的“老天爷杀人不睁眼”、贺氏的“小宝他爹你慢些走”等唱段堪称豫剧唱腔艺术的典范,这些选段不仅推动了剧情发展,更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塑造了人物性格,以“老天爷杀人不睁眼”为例,这是张元秀在得知张继保被周桂香领走后的一段核心唱段,唱腔采用豫东调的【二八板】,节奏由缓到急,旋律跌宕起伏,开头“老天爷杀人不睁眼哪——”一句,用高亢的“起腔”直抒胸臆,“哪”字的拖腔长达十余拍,既有对命运不公的质问,又饱含着老无所依的绝望,而贺氏的“小宝他爹你慢些走”则以豫西调的【慢板】为主,旋律婉转低回,“慢些走”三字用颤音处理,将老妇人追赶丈夫时的哀婉、不舍与无助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选段之所以能在戏迷中广为流传,正是因为其唱腔与人物情感高度契合,既有豫剧“粗犷豪放”的共性,又因人物身份、性格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选段名称 人物 唱腔特点 情感表达
老天爷杀人不睁眼 张元秀 豫东调【二八板】,高亢激越,拖腔悠长 对命运不公的悲愤质问,老无所依的绝望
小宝他爹你慢些走 贺氏 豫西调【慢板】,婉转低回,颤音运用 对丈夫的哀婉挽留,对未来的无助与惶恐
未成年的张继保哭别 张继保 【哭腔】,旋律起伏大,真假声转换 对养父母的不舍,对生母的陌生与好奇

戏迷们为何对《清风亭》选段情有独钟?情感的共鸣是核心驱动力。《清风亭》的故事触及了中国人最朴素的亲情观念——“养育之恩大于天”,张元秀夫妇“养子防老”的期盼,与张继保“认贼作父”的背叛,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许多戏迷在生活中或许经历过亲情的波折,或对“感恩”与“忘恩”有深刻体会,剧中人物的悲欢恰好成为他们情感的宣泄口,正如郑州一位年近七旬的戏迷王阿姨所说:“唱《小宝他爹你慢些走》时,我总能想起自己去世的老伴,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只有唱出来才舒服。”唱腔的艺术魅力激发了戏迷的挑战欲。《清风亭》选段对演唱者的功底要求极高,不仅需要扎实的气息支撑,还要精准把握人物的情感层次,比如张元秀的唱段,从低沉的叙述到高亢的控诉,再到最后的气若游丝,对声音的控制力是极大的考验,戏迷们通过反复练习,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演唱技巧,更在“人戏合一”的体验中获得成就感,文化认同也是重要因素,在豫剧发源地河南,《清风亭》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老戏”,戏迷们通过演唱选段,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致敬,更是对本土文化的自豪表达。

豫剧戏迷唱清风亭选段

戏迷们演唱《清风亭》选段的场景多种多样,构成了基层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清晨的郑州紫荆山公园,总有一群戏迷自带板胡、梆子,围坐在一起演唱,他们中既有退休职工,也有上班族,年龄从二十岁到八十岁不等,一位年轻戏迷小李说:“我第一次听《清风亭》是跟着爷爷去公园,张元秀那段‘老天爷杀人不睁眼’把我听哭了,后来就跟着学,现在成了我们公园的‘保留节目’。”在社区文化活动中,《清风亭》选段也常被搬上舞台,2023年洛阳举办的“豫剧票友大赛”中,一位来自农村的戏迷张大叔演唱了《清风亭》选段,他用质朴的嗓音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评委,最终获得金奖,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戏迷们还通过线上分享演唱视频,让《清风亭》走出了河南,一位抖音用户@豫剧小迷妹发布的“贺氏哭坟”片段,获得了超百万的点赞,评论区里很多网友表示“第一次听豫剧就被感动哭了”。

戏迷们对《清风亭》选段的热爱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从非遗传承的角度看,《清风亭》作为豫剧的传统剧目,其唱腔、念白、表演程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戏曲美学,戏迷们的每一次演唱,都是对这些“活态遗产”的保存与传播,尤其对于年轻一代而言,通过戏迷的演唱,他们更容易接触和理解豫剧艺术,从而爱上传统文化,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看,《清风亭》所传递的“孝道”“感恩”“诚信”等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戏迷们在演唱和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传统美德的熏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感染力,正如河南省豫剧研究院的专家所言:“戏迷是豫剧的根,他们的热爱与坚持,是传统戏曲生生不息的源泉。”

FAQs:

豫剧戏迷唱清风亭选段

  1. 豫剧戏迷在演唱《清风亭》选段时,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解答:演唱《清风亭》选段对戏迷的技巧要求较高,首先要注重气息的运用,比如张元秀的“老天爷杀人不睁眼”,唱段情绪激烈,需要用“丹田气”支撑,避免用嗓过度导致声音嘶哑;贺氏的唱段则需注重“气口”的把握,通过换气的轻重缓急表现人物的哀婉情绪,要准确把握唱腔风格,《清风亭》选段融合了豫东调的豪放和豫西调的婉转,戏迷需根据人物身份选择合适的唱腔,如张元秀作为底层劳动人民,唱腔应质朴有力;贺氏作为老年妇女,唱腔则需细腻柔和,情感表达是关键,戏迷需深入理解剧情,通过眼神、手势等表演细节,将人物的悲愤、绝望、不舍等情绪传递给观众,实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 为什么《清风亭》选段能在不同年龄段的戏迷中引发广泛共鸣?
    解答:《清风亭》选段能跨越年龄界限引发共鸣,主要源于其“普世情感”与“文化基因”的双重作用,从情感层面看,剧中“养父母之恩”与“子女背叛”的冲突,触及了各年龄段人群对亲情的共同认知,对于老年戏迷,他们可能经历过类似的家庭变故,更能体会张元秀夫妇的孤独与绝望;对于中年戏迷,他们或许正面临“养老”“教育”等问题,剧中情节能引发他们对家庭责任的思考;对于年轻戏迷,虽然缺乏生活阅历,但剧中“善恶有报”的朴素价值观,以及张继保“忘恩负义”的警示,也能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文化层面看,《清风亭》作为豫剧经典,其唱腔、故事已融入河南人的文化记忆,不同年龄段的戏迷都能从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文化血脉”的连接,是《清风亭》选段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