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铡美案选段戏词中,陈世美如何辩解?秦香莲怎样哭诉?

京剧《铡美案》作为传统骨子老戏,其经典选段戏词以凝练的语言、鲜明的冲突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京剧艺术中的瑰宝,剧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爷近前看端详”“琵琶词”等选段,不仅推动剧情层层递进,更通过韵白与唱腔的融合,将包拯的刚正、秦香莲的悲苦、陈世美的虚伪展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铡美案选段戏词

以下为《铡美案》经典选段戏词赏析表:

选段名称 角色 经典戏词片段 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包拯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分明:忘恩负义心肠狠,逼死发妻灭子嗣!” 西皮导板转原板,唱腔沉稳威严,念白如铁,通过“尊一声”的反讽,凸显包拯对陈世美行为的痛斥。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秦香莲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夫郎陈美状元郎。” 流水板节奏悲怆,字字泣血,“端详”二字既指看状纸,更暗含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情感层层递进。
琵琶词 秦香莲 “耳听得樵哥把话讲,他道是儿父汴京为栋梁,母子们赶行程奔汴梁,汴梁城内找夫郎。” 反二黄唱腔低回婉转,以“琵琶”为意象,串联起寻夫的艰辛与希望,口语化词句贴近生活,更显悲凉。

戏词的艺术特色首先体现在语言的“雅俗共赏”上:既有“欺君王瞒皇上,不认发妻儿郎”这样铿锵有力的对仗,也有“娘想儿想得肝肠断,儿想娘想得泪不干”这样直白动人的口语,既符合京剧“韵白”的规范,又让市井观众能共情,唱腔与词意高度契合,如包拯唱段中的“开铡”前骤然加快的板式,配合“铡美案”三字的爆发式唱腔,将戏剧张力推向顶点;而秦香莲的“慢板”唱段则通过拖腔和颤音,将悲愤、委屈与绝望交织的复杂情绪渲染得入木三分。

京剧铡美案选段戏词

在人物塑造上,戏词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钥匙,陈世美虽未在选段中直接登场,但通过包拯“他本是负义汉良心丧”的控诉、秦香莲“千辛万苦为哪桩”的诘问,其自私冷酷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包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唱词,则超越了具体案件,升华为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成为传统法治精神的戏曲化表达。

相关问答FAQs

Q1:《铡美案》选段“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中,“端详”一词为何能成为点睛之笔?
A:“端详”在此处既有“仔细查看”的字面义,更暗含秦香莲对陈世美“你且好好看看,我究竟是不是你要抛弃的发妻”的复杂情绪,这一动作将静态的“看状纸”转化为动态的情感碰撞——秦香莲期待丈夫回心转意,又深知其已变心,矛盾心理通过“端详”二字凝练传递,配合演员的眼神与身段,成为全剧最具张力的瞬间之一。

京剧铡美案选段戏词

Q2:京剧《铡美案》戏词中的“包龙图”形象,如何通过唱词体现“人神共敬”的特质?
A:戏词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以“龙图”代称包拯,既点出其龙图阁直学士的官职,又暗喻其如“龙”般威严、“如图”般明断的形象,唱词“我哪怕那乌纱帽摘去,我哪怕那紫袍儿脱身,开铡!”通过“乌纱帽”“紫袍”等官场符号的舍弃,凸显包拯“不惧权贵、只认公理”的精神;而“王朝马汉一声喊,将驸马爷绑到账外听斩”的念白,则通过雷霆手段强化其“神”般的威慑力,使“人神共敬”的包公形象立体丰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