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1889-1948)是京剧史上里程碑式的净行艺术家,被誉为“十全大净”,其嗓音宏亮如钟,气势雄浑,开创了“金派”花脸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唱段既有传统剧目的深厚底蕴,又融入个人独特的嗓音与表演风格,成为京剧花脸演唱的典范,以下选取其五个经典唱段,分析其艺术特色与表现力。
经典唱段选析
《锁五龙》单雄信“号令一声绑帐外”
剧目背景: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兵败被俘,李世民劝降未果,最终被绑赴法场。
唱腔特点:以“西皮导板”“西皮原板”为主,唱腔高亢激越,充满悲壮色彩,金少山运用“脑后音”与“虎音”结合,将单雄信宁死不屈的豪气与悲愤展现得淋漓尽致。
代表唱词:“号令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某单人独骑把唐帅坏,谁料今朝困在淤泥埋!”
艺术价值:此段唱腔节奏由缓到急,尾音拖长如裂帛,尤其是“笑开怀”三字,既表现英雄的洒脱,又暗含对命运的不甘,成为净行“悲壮派”的代表作。
《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徐延昭“千岁爷进寒宫休来惊驾”
剧目背景:李艳妃垂帘听政,徐延昭、杨波闯宫谏保太子,展现老臣忠勇。
唱腔特点:以“二黄导板”“二黄原板”为主,唱腔沉稳厚重,中气十足,金少山通过“嘎调”(高腔技巧)突出徐延昭的威严,如“千岁爷”的“爷”字拔高,声震屋瓦。
代表唱词:“千岁爷进寒宫休来惊驾,太爷爷在宫中怒气发,自幼儿立帝业东征西战,全凭着尔众将保驾随驾。”
艺术价值:此段唱腔讲究“字正腔圆”,每个字如“斩钉截铁”,既体现徐延昭的老成持重,又展现其对皇权的忠诚,成为“铜锤花脸”唱腔的标杆。
《铡美案》包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剧目背景:包拯陈州放粮后回京,在开封府审理陈世美负案。
唱腔特点:以“西皮导板”“西流水”为主,唱腔刚正威严,节奏明快,金少山运用“炸音”(爆发性音色)突出包拯的铁面无私,如“开封府”三字,铿锵有力。
代表唱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曾记得端午日宴席摆制,我妹与驸马结婚姻配。”
艺术价值:此段唱腔将“净行的唱”与“做”结合,通过唱腔的抑扬顿挫,展现包拯的明察秋毫与不畏权贵,成为“架子花脸”与“铜锤花脸”融合的典范。
《霸王别姬》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剧目背景:项羽兵败垓下,与虞姬诀别,自刎乌江。
唱腔特点:以“南梆子”“四平调”为主,唱腔苍劲悲凉,融入悲剧色彩,金少山打破净行“刚猛”的常规,以低沉的“脑后音”表现项羽的英雄末路,如“力拔山兮”四字,如泣如诉。
代表唱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艺术价值:此段唱腔将楚辞的文学性与京剧的唱腔结合,通过嗓音的强弱变化,展现项羽的刚强与柔情,开创了净行“悲剧唱腔”的新境界。
《盗御马》窦尔敦“盗御马坐寨口称孤道寡”
剧目背景:窦尔敦为报父仇,盗取梁九公御马,与黄三泰结怨。
唱腔特点:以“西皮导板”“西皮摇板”为主,唱腔豪放洒脱,充满绿林豪气,金少山运用“擞音”(颤音技巧)表现窦尔敦的粗犷与自信,如“称孤道寡”四字,洒脱不羁。
代表唱词:“盗御马坐寨口称孤道寡,众儿郎个个是胆气豪大,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我与众贤弟叙一叙旧情肠。”
艺术价值:此段唱腔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将窦尔敦的豪迈与仗义展现得生动形象,成为“架子花脸”唱腔的经典。
经典唱段概览表
剧目 | 角色 | 经典唱段名 | 唱腔特点 | 代表作品词 |
---|---|---|---|---|
《锁五龙》 | 单雄信 | 号令一声绑帐外 | 高亢激越,悲壮苍凉 | “号令一声绑帐外,豪杰笑开怀” |
《二进宫》 | 徐延昭 | 千岁爷进寒宫休来惊驾 | 沉稳厚重,威严庄重 | “千岁爷进寒宫休来惊驾” |
《铡美案》 | 包拯 |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 刚正威严,节奏明快 |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
《霸王别姬》 | 项羽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苍劲悲凉,悲剧色彩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盗御马》 | 窦尔敦 | 盗御马坐寨口称孤道寡 | 豪放洒脱,粗犷自信 | “盗御马坐寨口称孤道寡” |
艺术影响
金少山的唱段以“气势”为核心,将嗓音的“金属性”与人物性格深度融合,打破了净行“重唱轻念”的传统,开创了“唱做结合”的新模式,他的艺术风格直接影响了裘盛戎、袁世海等后辈名家,推动了京剧花脸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其唱段仍是京剧舞台上的经典,被誉为“净行教科书”。
FAQs
Q1:金少山的嗓音有何独特之处?
A1:金少山的嗓音被誉为“虎音脑后音”,兼具“铜锤花脸”的浑厚与“架子花脸”的刚劲,其“脑后音”穿透力极强,如金石裂帛;“虎音”则带有威猛气势,塑造人物时既能展现英雄的豪迈,又能表达悲剧的苍凉,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金派”声腔。
Q2:金少山的唱段对后世京剧有何影响?
A2:金少山的唱段打破了净行行当的界限,将“铜锤”的“唱”与“架子”的“做”完美融合,开创了“唱做并重”的表演风格,其“金派”艺术直接影响了裘盛戎(裘派)、袁世海等后辈名家,推动了净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他对传统唱腔的革新(如融入悲剧色彩、强化节奏变化),为京剧花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至今仍是京剧教学与舞台演出的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