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许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许昌市第十二届戏曲大赛”在许昌大剧院圆满落幕,大赛以“传承戏曲经典,彰显许昌文脉”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专业院团、民间社团及戏曲爱好者组成的28支参赛队伍、3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涵盖豫剧、越调、曲剧、大平调等多个剧种,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与演职人才,为许昌这座“戏曲之乡”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参赛剧目既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经典豫剧选段,也有《许由拒封》《魏都风》《钧天瓷韵》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充分展现了许昌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为确保评选的公平公正,大赛特邀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贾文龙,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等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从唱腔设计、表演技巧、剧本内涵、舞台呈现、创新元素五个维度进行综合打分,最终评选出各类奖项。
获奖名单如下:
奖项等级 | 获奖者 | 参赛剧目 | 所属单位 | 获奖理由 |
---|---|---|---|---|
一等奖 | 李梅 | 《穆桂英挂帅·捧印》 | 许昌市豫剧研究院 | 唱腔高亢激昂,表演英姿飒爽,完美诠释了穆桂英的家国情怀与巾帼豪情,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 |
一等奖 | 王强 | 《许由拒封》 | 禹州市豫剧团 | 塑造的许由形象生动传神,剧本立意深刻,将许昌历史名人的精神品格与戏曲艺术巧妙融合,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
二等奖 | 陈静 | 《花木兰·巡营》 | 鄢陵县戏曲传承中心 | 身段利落,嗓音清亮,将花木兰的英姿飒爽与细腻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兼具传统韵味与舞台感染力 |
二等奖 | 张磊 | 《收姜维》 | 长葛市越调剧团 | 唱腔苍劲有力,表演沉稳大气,准确把握了越调艺术的“生角”特色,人物塑造层次分明 |
二等奖 | 刘芳 | 《魏都风·创业篇》 | 许昌市戏曲艺术学校 | 原创现代戏贴近生活,唱词朴实真挚,表演自然生动,反映了新时代许昌青年的创业精神,富有现实意义 |
三等奖 | 赵明 | 《秦香莲·见皇姑》 | 许昌县豫剧团 | 情感饱满,唱腔婉转,将秦香莲的悲苦与坚韧刻画入微,传统剧目演绎富有新意 |
三等奖 | 孙丽 | 《朝阳沟·下山》 | 魏都区民间戏曲协会 | 表演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厚,展现了基层戏曲爱好者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充满活力 |
三等奖 | 周伟 | 《七品芝麻官·知府见巡按》 | 东城区戏曲爱好者团队 | 身段诙谐幽默,念字清晰,将“唐成”的机智与正义感演绎得生动有趣,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
三等奖 | 吴娜 | 《泪洒相思地·送别》 | 建安区曲剧团 | 唱腔凄美动人,情感细腻,充分体现了曲剧“曲牌体”的柔美特质,悲剧感染力强 |
三等奖 | 郑杰 | 《大破天门阵》 | 开发区豫剧研习社 | 武打设计精彩,团队配合默契,展现了戏曲舞台的视觉冲击力,整体呈现大气磅礴 |
最佳表演奖 | 李梅 | 《穆桂英挂帅·捧印》 | 许昌市豫剧研究院 | 一等奖获得者,表演技巧全面,人物塑造深入人心,兼具爆发力与感染力 |
最佳唱腔奖 | 王强 | 《许由拒封》 | 禹州市豫剧团 | 唱腔运用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结合,韵味醇厚,吐字清晰,展现了深厚的演唱功底 |
最佳编剧奖 | 《魏都风·创业篇》创作组 | 许昌市戏曲艺术学校 | 剧本融合许昌三国文化与当代创业故事,题材新颖,结构完整,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 |
最佳伴奏奖 | 《收姜维》伴奏乐队 | 长葛市越调剧团 | 伴奏精准流畅,板胡、月琴等乐器配合默契,既烘托了剧情氛围,又展现了越调音乐特色 |
本次大赛涌现出一批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禹州市豫剧团的《许由拒封》以许昌历史名人许由“不慕荣利、洗耳恭耕”的故事为蓝本,通过精巧的剧本编排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将地方历史文化与戏曲艺术深度融合,成为本届大赛的“黑马”,许昌市戏曲艺术学校的原创现代戏《魏都风·创业篇》,则以许昌钧瓷文化、魏都建设为背景,将戏曲唱腔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舞台布景融入许钧、蜡梅等地方符号,既保留了戏曲的“程式美”,又注入了时代气息,展现了戏曲艺术与时俱进的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民间社团的表现同样亮眼,魏都区民间戏曲协会的《朝阳沟·下山》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间表演风格,演员们虽非科班出身,却凭借对戏曲的热爱与长期积累,将普通农民的形象演绎得真实可感;东城区戏曲爱好者团队的《七品芝麻官》则以诙谐幽默的表演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体现了戏曲在民间的深厚基础。
此次大赛不仅为戏曲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更通过“以赛促演、以演促创”的方式,推动了许昌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据组委会介绍,获奖剧目将陆续走进社区、校园、乡村开展“戏曲进基层”巡演,预计全年演出超50场;还将对优秀原创剧目进行打磨提升,推荐参加“河南省戏曲大赛”“中原文化艺术节”等省级以上赛事,助力许昌戏曲从“地方舞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相关问答FAQs
本次戏曲大赛的评审标准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答:本次大赛评审委员会从五个维度综合打分:一是唱腔设计,要求音准节奏准确,流派特色鲜明,情感表达饱满;二是表演技巧,涵盖身段、念白、表情等,要求人物塑造生动,程式化运用得当;三是剧本内涵,包括主题思想、故事情节、文学性,需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四是舞台呈现,涉及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等,需与剧目风格统一;五是创新元素,鼓励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科技手段或地方文化特色,推动戏曲创新发展。
获奖剧目后续将有哪些推广活动?
答:为扩大获奖剧目影响力,组委会计划开展三项推广活动:一是“戏曲进基层”惠民巡演,组织获奖团队深入许昌各县(市、区)的社区、乡村、校园进行演出;二是媒体传播,联合许昌电视台录制优秀剧目片段,通过电视及“许昌文旅”等新媒体平台播放;三是精品提升,邀请专家对部分原创剧目进行剧本优化、舞台设计升级,并推荐参加省级以上赛事,助力许昌戏曲艺术走出许昌、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