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作为河南卫视创办于1994年的品牌戏曲栏目,不仅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戏曲电视节目之一,更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三十年来,栏目以“弘扬民族艺术、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通过名家名段、新编戏、传统戏等多种形式,让戏曲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从豫剧的激昂高亢到越调的委婉深沉,从曲剧的质朴活泼到京剧的雍容华贵,“梨园春精选戏曲”栏目如同一个流动的戏曲博物馆,将不同剧种的精华浓缩于荧屏前,让观众在一方舞台间领略中华戏曲的博大精深。
在经典剧目赏析中,“梨园春”始终以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既保留传统剧目的原汁原味,又赋予其符合时代审美的表达,以豫剧经典《花木兰》为例,该剧取材于北朝民歌《木兰辞》,通过“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等经典唱段,塑造了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常香玉大师的“常派”唱腔为该剧注入灵魂,其刚柔并济的演唱风格,将花木兰的坚韧与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梨园春”的舞台上,无论是资深名家如小香玉、虎美玲的倾情演绎,还是青年演员如吴素真的青春诠释,都让这一经典剧目在不同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样,豫剧《穆桂英挂帅》中的“捧印”一折,以穆桂英年过五旬仍挂帅出征的豪情,彰显了家国情怀的厚重,马金凤大师的“马派”唱腔高亢奔放,将穆桂英的英姿飒爽与内心挣扎融为一体,成为无数戏曲爱好者心中的“封神”片段,越调《收姜维》则通过“四伯父将书信对我讲”等唱段,展现了诸葛亮收服姜维时的智谋与胸襟,申凤梅大师的“越调诸葛亮”形象深入人心,其沉稳大气的表演风格,让越调这一古老剧种在豫剧大省拥有了独特的影响力。
“梨园春精选戏曲”的魅力不仅在于经典剧目的传承,更在于名家名段的集中呈现,作为戏曲艺术的载体,名家是剧种灵魂的塑造者,名段则是剧种精髓的凝结,在“梨园春”的舞台上,豫剧“常派”传人小香玉以《拷红》中“在绣房我奉了小姐言命”的俏皮唱腔,展现了红娘的机敏聪慧;“崔派”传人牛淑贤在《对花枪》中以“老婆婆坐至在草堂以上”的悲怆唱腔,演绎了姜桂枝的坚韧不屈;“唐派”传人贾文龙在《焦裕禄》中以“百姓书记”的现代戏唱腔,将传统豫剧与时代主题完美融合,这些名家或以宗师风范传承经典,或以创新精神突破边界,他们的每一次登台,都是对戏曲艺术的致敬与升华。“梨园春”还为青年演员提供了成长的沃土,通过“擂台赛”“明星擂主”等环节,让一批批青年新秀脱颖而出,比如青年演员李英在《秦雪梅吊孝》中以“听谯楼打罢了初更时分”的悲情唱段打动观众,青年演员陈派的程艳萍以《陈三两爬堂》中“我本是良家女书香门第”的清亮唱腔赢得喝彩,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为戏曲艺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了让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梨园春精选戏曲”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创新,栏目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戏迷擂台赛”,还推出了“戏曲夏令营”“名家讲堂”“戏曲电影展播”等多元活动,让观众从“看戏”到“懂戏”再到“爱戏”,在“名家讲堂”中,戏曲专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唱腔、身段、服饰等知识,让观众深入了解戏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戏曲夏令营”中,孩子们通过学习戏曲基本功、体验角色扮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梨园春”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传播范围,比如在抖音平台开设“梨园春精选”账号,将经典唱段剪辑成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配以字幕和讲解,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在直播活动中,邀请名家与网友互动,解答戏曲问题,让戏曲艺术打破时空限制,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这种“传统+现代”“线上+线下”的传播模式,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梨园春精选戏曲”的文化意义远不止于娱乐,更在于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梨园春”通过一个个经典剧目、一段段名家名段,将忠孝节义、家国情怀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观众,朝阳沟》中“咱们说说知心话”的唱段,展现了农村青年的成长与奉献,传递了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七品芝麻官》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台词,彰显了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这些剧目不仅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思想启迪,更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梨园春”还推动了地方戏曲的发展,让河南的豫剧、越调、曲剧等剧种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通过“梨园春”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地方戏曲,了解地方文化,从而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相关问答FAQs
Q1:“梨园春”精选戏曲中,哪些剧目最适合初学者了解豫剧?
A:对于初学者,建议从豫剧经典入门剧目开始,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这三部剧目剧情通俗易懂,唱段朗朗上口,且代表了豫剧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色。《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展现了豫剧的阳刚之美,《穆桂英挂帅》中的“捧印”体现了豫剧的豪放气概,《朝阳沟》则以现代戏形式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卷席筒》中的“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诙谐幽默,适合感受豫剧的喜剧风格。
Q2:“梨园春”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关注传统戏曲?
A:“梨园春”主要通过三方面吸引年轻观众:一是内容创新,将传统剧目与时代元素结合,比如推出戏曲主题的流行音乐改编、戏曲与街舞、脱口秀等跨界表演,让戏曲更具时尚感;二是形式创新,利用短视频、直播、VR等新媒体技术,打造“戏曲+互联网”的传播模式,比如在抖音开设戏曲教学账号,让年轻人随时随地学习戏曲片段;三是互动创新,通过“戏迷投票”“青年演员扶持计划”等活动,让年轻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校园戏曲大赛”鼓励大学生演绎戏曲,培养年轻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