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人有艺名,是中国梨园行由来已久的传统,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体现了艺人对艺术的敬畏与追求,也承载了行业独特的传承密码,从古至今,无论是元杂剧时期的“珠帘秀”,还是京剧鼎盛时期的“梅兰芳”,艺名始终是戏曲艺人艺术身份的重要标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涵和行业智慧。
追溯戏曲艺人取艺名的传统,最早可至先秦时期,但真正形成制度化的习俗,多认为始于唐宋,古代戏曲艺人社会地位较低,常被归为“倡优”之列,本名往往不被重视,甚至因行业歧视而需要隐去真名,为方便演出、标识身份,也为了避免家人因艺人身份受牵连,取艺名逐渐成为行业惯例,元代夏庭芝《青楼集》中记载的杂剧演员如珠帘秀、赛帘秀、南春宴等,均以艺名行世,可见当时艺名已相当普遍,明清以来,随着昆曲、京剧等剧种的发展,艺人群体扩大,师承流派、艺术风格日益多样,艺名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区分不同艺人、标识艺术特色的重要符号。
戏曲艺名的取法五花八门,却大多遵循着一定的文化逻辑和行业规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其一,寄托艺术理想,艺名常蕴含艺人对自己艺术道路的期许,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兰芳”二字取自“兰生幽谷,其芳自远”,象征其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境界;京剧老生“马连良”,“连良”谐音“连粮”,寓意“粮草充足,艺术根基扎实”,也暗含对艺术长青的期盼,其二,关联师承流派,为标明师门渊源或艺术归属,艺名中常带有师父的姓氏或流派特征,如京剧“盖叫天”,其师父为“小叫天”谭鑫培,艺名“盖”字既有“超越”之意,也暗示了师承关系;评剧“新凤霞”,因拜师“芙蓉花”,取“新”字表示流派传承中的创新,其三,融合地域特色或个人特质,部分艺名会结合家乡、外貌或性格特点,如豫剧“常香玉”,“常”为姓氏,“香玉”取自“洛阳牡丹甲天下,香玉倾城”,既点明地域,又暗喻其艺术魅力;川剧“筱舫”,“筱”指细竹,象征柔美,“舫”取自“画舫”,契合其温婉的舞台形象,其四,借用典故或雅言,艺名多取自诗词典籍,赋予文化底蕴,如越剧“袁雪芬”,“雪芬”出自“冰雪聪明,芬芳馥郁”,既赞其聪慧,又期许其艺术芬芳;昆曲“张继青”,“继青”取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表达对艺术传承的信心。
艺名类型 | 代表艺名 | 寓意解析 | 备注 |
---|---|---|---|
寄托艺术理想 | 梅兰芳 | “兰芳”取自“兰生幽谷,其芳自远”,象征高雅脱俗的艺术追求 | 京剧旦角,开创梅派艺术 |
关联师承流派 | 盖叫天 | “盖”为超越之意,师从“小叫天”谭鑫培,有“青出于蓝”之志 | 京剧武生,有“江南活武松”之称 |
融合地域特质 | 常香玉 | “香玉”呼应“洛阳牡丹”,点明中原地域,暗喻艺术魅力如牡丹般倾城 | 豫剧大师,创立常派艺术 |
借用典故雅言 | 袁雪芬 | “雪芬”取“冰雪聪明,芬芳馥郁”,赞其聪慧,期许艺术芬芳 | 越剧演员,越剧改革先驱 |
艺名的使用不仅是戏曲艺人的个人选择,更是行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从功能上看,艺名首先起到了“去身份化”与“再身份化”的双重作用:古代艺人通过隐去本名,规避了社会对“优”阶层的歧视;艺名成为其艺术身份的“新名片”,让观众记住的不是某个“优”,而是某个“角儿”,艺名是艺术品牌的载体,如“梅派”“程派”“荀派”等京剧流派,正是以创始人的艺名命名,艺名成为流派的标志,承载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艺名蕴含着行业伦理,如徒弟取艺名时常避讳与师父重名,体现了对师长的尊重;同一行当的艺人艺名也注重区分,避免混淆,如京剧老生中,“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等艺名各具特色,便于观众识别。
艺名的背后,往往是一代戏曲艺人的艺术坚守与人生故事,京剧“程砚秋”,原名承麟,后因师父荣蝶仙认为“承麟”名字过于刚硬,不符合其旦角表演的柔美特质,遂为其改名“砚秋”——“砚”取“砚田耕耘”之意,喻勤学苦练;“秋”取“秋实”之典,寓厚积薄发,程砚秋不负此名,终成“四大名旦”之一,其表演风格如秋日般深沉醇厚,与艺名寓意完美契合,豫剧“陈素真”,原名王玉卿,拜师后取“素真”为艺名,“素”取“返璞归真”,“真”取“情真意切”,她一生追求“以情带戏”,将人物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艺名成为其艺术精神的写照。
戏曲艺人的艺名,是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文化符号,既是个体艺术生命的象征,也是行业传承的密码,它承载着艺人对艺术的敬畏、对理想的追求,也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变迁,虽然戏曲艺术面临新的时代语境,但艺名传统依然在延续,它提醒着我们:每一个艺名背后,都有一段与戏曲同行的岁月,都有一颗对艺术赤诚的心。
FAQs
Q1:戏曲艺人取艺名时,是否会避讳与前辈重名?
A1:通常会避讳,戏曲行业讲究“师承有序”,徒弟取艺名时若与师父或前辈重名,被视为对师长的 disrespect,京剧老生行当,师父名为“余叔岩”,徒弟便不会再用“叔岩”二字;若艺名相近,也会通过添加“小”“新”等字区分,如“小达子”“新凤霞”,既表明传承关系,又体现尊重,这种避讳习俗体现了行业对师道传统的重视。
Q2:现代戏曲艺人是否还保留取艺名的传统?与本名的关系是什么?
A2:现代戏曲艺人仍保留取艺名的传统,但与本名的关系已发生变化,古代艺人因社会歧视多隐去本名,以艺名行世;如今本名公开,艺名更多作为艺术标识使用,京剧演员“于魁智”,本名即为于魁智,艺名与本名一致;而越剧演员“李旭丹”,艺名“旭丹”取“旭日东升,丹心向艺”之意,与本名并行使用,艺名更具艺术感染力,便于观众记忆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