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韩鹏飞演唱河南豫剧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艺术亮点?

韩鹏飞是当代河南豫剧界备受瞩目的青年演员,他以扎实的唱功、饱满的情感和富有张力的表演,在传承豫剧艺术的同时,为这一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河南豫剧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成长历程、代表作品及艺术特色,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更折射出豫剧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河南豫剧韩鹏飞演唱

艺术成长:从戏校学子到豫剧新秀

韩鹏飞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受中原戏曲文化熏陶,对豫剧有着天然的亲近感,12岁时,他考入河南省艺术学校,正式开启戏曲学习生涯,在校期间,他主攻文武老生,兼习净行,师从多位豫剧名家,系统学习豫剧的唱腔、念白、身段等基本功,练功房的清晨与深夜,总能看到他反复揣摩唱腔、打磨动作的身影——踢腿、翻腰、走边、甩发,每一个程式动作都经过千百次的锤炼;唱腔上,他从豫剧“豫东调”“豫西调”的韵味入手,揣摩常香玉、唐喜成等名家的发声技巧,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2008年,韩鹏飞毕业后考入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开启了职业戏曲演员的生涯,初入剧团时,他从龙套角色做起,在《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中积累舞台经验,凭借对艺术的执着和天赋,他逐渐崭露头角:2013年,在河南省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中凭借《七品芝麻官》中的唐成一角获得一等奖;2015年,参加“中国豫剧节”,在《程婴救孤》中饰演的程婴一角,以苍劲的唱腔和深沉的表演赢得业内好评;2020年,他在豫剧现代戏《焦裕禄》中饰演主角焦裕禄,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贴近生活的人物塑造,让年轻观众对这位“县委书记的榜样”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该剧也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代表作品: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韩鹏飞的表演根植于豫剧传统,同时善于结合时代审美对经典剧目进行创新演绎,其代表作品涵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展现了多元化的艺术驾驭能力。

(一)传统戏中的经典演绎

在传统戏领域,韩鹏飞尤其擅长塑造“老生”行当的经典角色,他在《三哭殿》中饰演的唐太宗,既有帝王的威严,又有父亲的柔情,唱腔上融合“豫东调”的激昂与“豫西调”的深沉,通过“见公主”“驸马爷”等经典唱段,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血溅乌纱》中,他饰演的严天明,以“水袖功”和“髯口功”见长,在“巡按被诬”“公堂对质”等情节中,通过眼神的锐利与身段的挺拔,凸显了角色的刚正不阿,这些传统剧目的演绎,不仅展现了他对豫剧程式化表演的精准把握,更通过个性化的理解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力。

(二)新编历史剧的时代表达

韩鹏飞在新编历史剧中,注重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在《程婴救孤》中,他突破传统“老生”的刻板形象,将程婴“舍子救孤”的悲壮与隐忍,通过唱腔的强弱对比和表演的细节处理(如颤抖的手、凝重的眼神)层层递进,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忍痛割爱”的内心煎熬,该剧在保留豫剧高亢激昂特色的同时,融入了现代舞台美学,如灯光与多媒体的运用,增强了戏剧的视觉冲击力。

河南豫剧韩鹏飞演唱

(三)现代戏中的生活化呈现

在豫剧现代戏领域,韩鹏飞积极探索戏曲表演与当代生活的结合点。《焦裕禄》中,他深入兰考实地体验生活,观察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将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奉献精神,通过“访贫问苦”“带病治沙”等生活化的场景,转化为戏曲化的表演语言——唱腔上摒弃传统老生的“高腔”,采用更贴近口语的“平腔”,却通过气息的把控和情感的真挚,让唱段直抵人心,该剧巡演时,不少年轻观众表示:“没想到豫剧也能这么‘接地气’,焦裕禄的形象比电影还鲜活。”

艺术特色:以情带声,形神兼备

韩鹏飞的演唱风格以“情”为核心,注重唱腔与情感的统一,表演上追求“形神兼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

(一)唱腔:刚柔并济,韵味醇厚

作为文武老生,韩鹏飞的唱腔兼具“豫东调”的刚健明亮和“豫西调”的委婉深沉,他尤其擅长运用“气口”和“润腔”技巧,通过“偷气”“取气”等方法控制气息,使长腔流畅而富有张力;在“擞音”“颤音”等装饰音的运用上,既保留了豫剧的乡土韵味,又融入了京剧、越剧等剧种的发声技巧,使唱腔更具现代美感,例如在《花木兰》中“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段,他通过“起腔”“平腔”的转换,将花木兰的巾帼豪情与委屈不平交织,既有传统豫剧的“酣畅淋漓”,又有细腻的情感层次。

(二)表演:程式为根,生活为魂

韩鹏飞的表演严格遵循豫剧的程式化规范,如老生的“整冠”“捋髯”“踢腿”等动作,都精准到位;他注重从生活中提炼表演元素,使程式动作更具真实感,在《穆桂英挂帅》中“挂帅”一场,传统的“翎子功”要求演员通过翎子的抖动展现人物情绪,他结合穆桂英“由不愿出征到毅然挂帅”的心理转变,通过翎子由“微颤”到“直立”的渐变,配合眼神的坚定,将人物的内心外化为可视的舞台形象。

(三)舞台呈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舞台呈现上,韩鹏飞主张“守正创新”:一方面保留豫剧“一桌二椅”的写意美学,另一方面适度融入现代舞台技术,例如在《新版白蛇传》中,他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现“断桥”的朦胧意境,同时保留传统戏曲“虚拟表演”的特点,让白素贞与许仙的情感在虚实之间更显浓烈;服装设计上,他在传统戏服的基础上改良面料与纹样,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增强了舞台的视觉效果。

河南豫剧韩鹏飞演唱

传承与推广:让豫剧走进年轻人

作为青年豫剧演员,韩鹏飞深知传承的重要性,他积极参与“戏曲进校园”“豫剧公益讲座”等活动,通过开设戏曲体验课、改编经典唱段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豫剧,2021年,他发起“豫剧青春说”项目,将《朝阳沟》《打金枝》等经典剧目的选段改编成短视频,在抖音、B站等平台传播,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500万,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他表示:“豫剧不是老古董,只要找到与当代年轻人沟通的方式,这门艺术就能焕发新的生机。”

他还致力于培养新人,在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担任指导老师,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演员,他常说:“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要让老艺人的精神在年轻人身上延续。”

韩鹏飞代表剧目及艺术亮点

剧目类型 代表作品 角色名 艺术亮点
传统戏 《三哭殿》 唐太宗 唱腔融合“豫东调”“豫西调”,通过“见公主”唱段展现帝王柔情与威严。
传统戏 《血溅乌纱》 严天明 “水袖功”“髯口功”精准,眼神与身段凸显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
新编历史剧 《程婴救孤》 程婴 以“忍痛割爱”为核心,唱腔强弱对比鲜明,情感层层递进。
现代戏 《焦裕禄》 焦裕禄 生活化表演结合“平腔”唱法,还原基层干部的质朴与奉献。
新编历史剧 《新版白蛇传》 许仙 虚实结合的舞台呈现,翎子功与多媒体投影展现人物情感变化。

相关问答FAQs

Q1:韩鹏飞的演唱风格主要受哪些豫剧名家影响?
A1:韩鹏飞的演唱风格深受常香玉、唐喜成、李斯忠等豫剧名家的影响,他继承了常派“字正腔圆、刚柔并济”的唱腔特点,在吐字、发声上严格遵循常派的“吐字如喷口”标准;他借鉴唐喜成“豫西调”的深沉委婉和李斯忠“黑头”行当的苍劲豪迈,将不同流派的特色融入自己的表演,形成了兼具传统韵味与个人特色的演唱风格。

Q2:韩鹏飞在推广豫剧艺术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A2:韩鹏飞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广豫剧:线上,他发起“豫剧青春说”项目,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改编后的经典唱段,用年轻化的语言和视觉形式吸引观众;线下,他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互动体验课让学生感受戏曲魅力,并主导编排了适合青少年演出的折子戏《小放牛》《花木兰选段》等,他还尝试将豫剧元素与流行音乐结合,创作了豫剧说唱《豫韵少年》,让传统艺术以更时尚的面貌走进大众视野。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