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淑作为当代京剧程派(程砚秋)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登台以来,以幽咽婉转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成为无数戏迷心中的“程派大家”,如今虽已年逾七旬,她仍活跃在京剧传承一线,近年来的艺术活动主要集中在舞台示范、教学传承、剧目整理与数字化保护等领域,持续为程派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艺术生涯与程派传承的根基
李炳淑的艺术之路始于上海戏曲学校,师从程派名家王吟秋,深得程派“声情并茂、幽咽婉转”的真传,她的代表剧目包括《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白蛇传》等,锁麟囊》中“春秋亭风雨暴”的唱段,以“脑后音”“擞音”的巧妙运用,将薛湘灵从骄纵到慈悲的心路历程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程派青衣的范本,早年,她凭借《白蛇传》中白素贞一角风靡全国,其唱腔兼具程派的深沉与人物的热烈,形成了“刚柔并济、情韵双绝”的个人风格。
进入21世纪后,李炳淑逐渐将重心从舞台表演转向艺术传承,作为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她深知“程派艺术不能失传”,近年来通过“名师收徒”“公益教学”“剧目复排”等多种形式,推动程派艺术的薪火相传。
近年来的最新艺术动态
舞台示范与纪念演出:以“演”促传,坚守传统
尽管年事已高,李炳淑仍坚持登台示范,用亲身演绎诠释程派艺术的精髓,2022年,为纪念京剧大师程砚秋诞辰120周年,上海京剧院举办“程韵流芳”系列演出,李炳淑担任艺术指导,并在《锁麟囊》“三让椅”一折中特别出演,虽未全程演唱,但其身段、眼神中的“程派韵味”仍让现场观众为之动容,2023年,她参与“名家名段演唱会”,清唱程派经典《荒山泪》“谯郎被难”选段,气息沉稳、情感饱满,被媒体评价为“活着的程派教科书”。
教学传承与人才培养:以“教”立根,培育新苗
李炳淑近年来的核心工作是培养青年演员,她认为:“程派艺术讲究‘一招一式皆有出处’,必须手把手教,才能让年轻人真正理解其中的‘魂’。”2023年5月,她正式收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张悦为徒,在为期一年的“传帮带”中,从唱腔咬字、身段设计到人物内心刻画,逐一指导张悦复排《锁麟囊》,她还多次参与“国家艺术基金程派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为全国各地的青年演员授课,针对程派“气口”“共鸣”等难点进行专项训练。
剧目整理与数字化保护:以“新”承旧,活化传统
为让程派艺术适应时代发展,李炳淑积极参与数字化保护工程,2024年,她作为艺术顾问,参与上海京剧院“程派经典剧目数字化录制项目”,对《春闺梦》《梅妃》等冷门剧目进行高清录制,并亲自讲解每段唱腔的历史背景与表演要点,这些视频资料将通过线上平台向公众开放,让更多戏迷足不出户就能学习程派艺术,她还整理了自己数十年来的演出笔记,计划出版《李炳淑程派表演艺术集》,涵盖唱腔谱例、人物分析、教学心得等内容,为程派艺术留下珍贵文献。
社会活动与普及推广:以“广”促爱,扩大影响
李炳淑始终坚信“京剧要走进年轻人”,近年来,她多次参与“京剧进校园”“社区戏曲讲座”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程派知识,并现场演示“水袖功”“兰花指”等技巧,2024年3月,她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程派艺术之美”讲座,结合《锁麟囊》选段,分析程派唱腔如何通过旋律起伏表现人物情感,吸引了数百名师生参与,现场互动热烈。
李炳淑近年主要艺术活动时间表
| 时间 | 活动内容 | 角色与贡献 |
|------------|-----------------------------------|--------------------------------|
| 2022.10 | “程韵流芳”纪念程砚秋诞辰120周年演出 | 艺术指导、《锁麟囊》特别出演 |
| 2023.05 | 收张悦为徒仪式暨《锁麟囊》复排 | 师父、全程指导教学 |
| 2023.11 | 国家艺术基金程派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 主讲教师、授课程派唱腔技法 |
| 2024.03 | “程派经典剧目数字化录制”项目 | 艺术顾问、讲解表演要点 |
| 2024.06 | 上海交通大学“程派艺术之美”讲座 | 主讲人、普及京剧知识 |
艺术特色与传承理念
李炳淑的表演始终以“情”为核心,她常说:“程派艺术不是‘唱腔艺术’,是‘人物艺术’,唱腔要为人物服务。”在《荒山泪》中,她通过“低回婉转”的唱腔表现张慧珠的悲苦,用“顿挫有力”的念白传递其绝望,让“一声泪一声血”的艺术效果直击人心,近年来,她在指导青年演员时,反复强调“先懂戏,再唱戏”,要求演员深入理解人物时代背景与心理动机,避免“为唱腔而唱腔”的匠气。
在传承理念上,她主张“守正创新”:“守正,是守住程派艺术的‘根’——程砚秋先生创立的‘声情并茂、美听美看’的美学原则;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结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让老戏新演。”在复排《白蛇传》时,她建议青年演员在保留程派唱腔精髓的同时,适当融入现代舞台元素,增强视觉冲击力,让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
对京剧发展的意义
李炳淑近年来的艺术实践,为当代京剧传承提供了“活态传承”的范本,她不仅通过舞台示范保持程派艺术的“原汁原味”,更借助数字化手段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程派艺术,她对青年演员的倾囊相授,为程派艺术储备了后备力量,确保了这一流派的生命力,正如她在一次访谈中所说:“只要还有一个年轻人愿意学程派,我就一直教下去。”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正是京剧薪火相传的根基。
相关问答FAQs
Q1:李炳淑老师近年是否还有登台演出的计划?
A:近年来,李炳淑老师虽已年逾七旬,但仍以艺术传承为主要工作,公开登台演出较少,但会偶尔参与纪念性演出或助演,例如2022年“程韵流芳”纪念程砚秋诞辰120周年演出中,她特别出演《锁麟囊》“三让椅”一折,以示范性表演展现程派韵味,目前她的重心已转向教学和剧目数字化整理,未来若有重要纪念活动,不排除再次登台的可能。
Q2:作为程派艺术的重要传承人,您认为当前程派传承面临哪些挑战?
A:李炳淑老师曾表示,程派传承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程派唱腔技法难度高,如“脑后音”“擞音”等技巧需长期苦练,年轻演员易产生畏难情绪;二是当代观众审美多元化,传统程派唱腔的幽婉风格如何吸引年轻观众,需要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三是传承渠道相对单一,需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她主张通过“名师带徒+数字化传播+剧目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让程派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