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海港》作为现代京剧的经典之作,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取材于上海港码头工人的真实生活,以“抓革命、促生产”的时代背景为底色,塑造了以高志扬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高度觉悟的工人阶级形象,高志扬作为码头装卸队队长,性格刚毅果敢、立场坚定,始终以工人阶级的责任感守护国家利益,其经典选段不仅是剧情的重要载体,更集中展现了京剧艺术在表现现代题材时的创新与突破。
高志扬的选段以“定要把这深情厚谊牢记心上”最为脍炙人口,这段唱腔出现在剧中韩小强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产生动摇,高志扬以自身经历和工人阶级的集体荣誉感对其进行教育的关键情节,唱词开篇“毛泽东思想指航向,工人阶级硬骨头”,以铿锵有力的语言确立了角色坚定的信仰基础;随后“定要把这深情厚谊牢记心上,把世界革命重任担在肩上”,通过“深情厚谊”与“革命重任”的呼应,既体现了码头工人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也展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胸怀,在旋律设计上,唱段融合了西皮导板的激昂与二黄原板的深沉,节奏由缓入急,板式转换自然,既保留了传统京剧“字正腔圆”的审美特质,又通过高亢的拖腔和顿挫有力的咬字,凸显出高志扬内心的激荡与坚定。
从表演艺术来看,高志扬的选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演员通过稳健的身段、炯炯有神的目光和富有张力的手势,将“扛铁锹”“握钢缆”等码头工人的标志性动作融入程式化表演,突破了传统京剧“以鞭代马”“以桨代船”的虚拟局限,使角色形象更具真实感与时代感,伴奏方面,京胡的明快与板鼓的铿锵相得益彰,间或加入的铜管乐元素,既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感,又巧妙烘托了“建设新中国”的豪迈氛围。
为更直观展现高志扬选段的艺术特色,可参考下表:
| 选段核心要素 | 具体表现 | 艺术效果 | |--------------|----------|----------|| 以“毛泽东思想”“工人阶级”“世界革命”为核心,融合政治性与抒情性 | 凸显角色信仰坚定,体现时代精神 | | 唱腔设计 | 西皮导板+二黄原板,旋律跌宕起伏,尾音拖腔有力 | 情感表达由深沉到激昂,增强感染力 | | 表演程式 | 融入码头工人劳动动作,身段沉稳有力 | 突破传统程式,塑造真实现代工人形象 | | 伴奏配器 | 京胡、板鼓为主,辅以铜管乐 | 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结合,烘托主题 |
《海港》及高志扬选段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现代京剧题材的开拓,更在于其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的精神力量,在当下,这些作品依然以鲜活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内涵,激励着人们传承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感受京剧艺术的时代魅力。
FAQs
Q1:高志扬选段在京剧表演中如何体现“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结合?
A1:传统性体现在唱腔的板式设计(如西皮、二黄)、程式化表演(如眼神、手势)和“唱念做打”的综合运用;现代性则表现为题材聚焦工人生活、动作融入劳动场景(如扛、握、拉)、唱词使用时代语言(如“世界革命”“抓革命”),并通过配器创新增强音乐表现力,使传统京剧艺术焕发现代生命力。
Q2:高志扬形象与传统京剧中的“英雄角色”有何不同?
A2:传统京剧中的英雄角色(如关羽、秦琼)多带有“神化”色彩,强调忠义品格与武艺高强;高志扬则源于现实生活,是普通工人阶级的代表,其英雄性体现在对信仰的坚守、对集体的奉献和对错误思想的抵制,更具平民化与时代特征,展现了现代京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