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进士》是传统剧中的经典之作,其故事取材于明代公案小说,经京剧艺术家的不断打磨,成为展现社会百态与人性光辉的代表作,而马连良先生饰演的宋士杰,更是将这一角色推向了艺术巅峰,成为“马派”艺术的标志性形象之一。
《四进士》以明代嘉靖年间为背景,讲述了河南上蔡县书吏宋士杰,因不满官场腐败,毅然辞官归隐,在信阳州开设书馆,替人代写状纸,一日,民女杨素贞因不堪丈夫虐待,与哥哥杨春逃亡途中失散,被恶棍田氏兄弟抢亲,幸得宋士杰夫妇搭救,收为义女,宋士杰感其遭遇,助其撰写状纸,前往信阳州告状,岂料信阳州知府顾读收受杨素贞之兄田伦(时任江西巡按)的贿赂,徇私枉法,将杨素贞打入大牢,宋士杰得知后,凭借其智慧与胆识,利用曾为顾读撰写状子的旧情,设计潜入公堂,揭露顾读受贿、田伦徇私的罪行,在巡按毛朋(与田伦、顾读、顾读同为进士,为官清廉)的主持下,正义得以伸张,贪官受到惩处,杨素贞冤案昭雪,宋士杰虽年事已高,但因触犯王法,被毛朋判充军发配,却无怨无悔,彰显了平民百姓的浩然正气。
这部剧目的核心,在于揭露封建官场的黑暗腐败,歌颂底层民众不畏强权、追求正义的精神,宋士杰作为全剧的灵魂人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他有着市井小民的圆滑世故——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生存智慧;更有底层百姓的刚直不阿——如面对贪官污吏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性格,让角色充满了生命力,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广阔空间,而马连良先生,正是抓住了这种“复杂性”,将宋士杰塑造得有血有肉,令人过目难忘。
马连良先生的表演艺术,以“潇洒飘逸”著称,而在《四进士》中,他将这种风格与角色的身份、性格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宋士杰式”表演,他的唱腔,苍劲醇厚,又带着几分俏皮与机敏,如“劝世人”一段【二黄原板】,唱词“劝世人休把官司打,赢了钱来输了人”,通过高低起伏的旋律,既唱出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又暗含对杨素贞的劝慰,字字句句饱含生活智慧,而在“三杯酒醉”一段【西皮流水】中,节奏明快,吐字清晰,将宋士杰佯装醉酒、试探顾读时的狡黠与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仿佛能看到他眼中闪烁的精光。
念白是宋士杰角色的灵魂,马连良先生的念白更是堪称一绝,他借鉴了河南方言的韵味,念白抑扬顿挫,富有生活气息,如公堂上质问顾读:“你待怎讲?”一句,语气从试探到愤怒,层层递进,既有对贪官的痛斥,也有对弱者的同情,短短六字,却蕴含着千钧之力,又如“我乃三杯酒醉,将你饶过”的念白,通过语气的轻重变化,既表现出宋士杰的“醉态”,又暗含对顾读的讽刺,让观众在忍俊不禁中感受到角色的智慧。
在身段与表情上,马连良先生同样精益求精,宋士杰年逾七旬,马连良通过略微佝偻的背、缓慢的步态,表现出老年人的老态龙钟;但在关键时刻,如握笔写状、拍案而起时,身段又变得利落挺拔,眼神中迸发出锐利的光芒,展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他的表演,没有刻意的设计,却处处是戏,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服务于角色塑造,达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境界。
表演维度 | 具体表现 | 经典例子 |
---|---|---|
唱腔 | 苍劲醇厚,融合俏皮,旋律起伏自然,字正腔圆 | “劝世人”【二黄原板】中“赢了钱来输了人”的拖腔,既感慨又机敏 |
念白 | 借鉴河南方言,抑扬顿挫,生活气息浓厚,语气随剧情变化 | 公堂上“你待怎讲?”从试探到愤怒的递进;“三杯酒醉”的讽刺性念白 |
身段与表情 | 老迈与矫健并存,眼神传神,动作精准,细节处展现角色性格 | 拄拐杖时的蹒跚与拍案而起时的利落;眯眼观察与圆睁怒目的眼神变化 |
角色塑造 | 平衡市井圆滑与刚直正义,性格复杂真实,贴近生活 | 为杨素贞写状时的仗义与对顾读“周旋”时的世故,形成鲜明对比 |
《四进士》之所以能久演不衰,宋士杰这一角色的魅力至关重要,而马连良先生的演绎,更是让这个角色成为京剧艺术中的丰碑,他不仅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平民英雄,更通过表演传递了“正义永不缺席”的价值观,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力量。
FAQs
问:宋士杰为什么能成为京剧舞台上的经典角色?
答:宋士杰的经典性源于多重因素:其一,角色性格复杂真实,既有市井小民的圆滑世故,又有底层百姓的刚直不阿,这种“接地气”的特质让观众倍感亲切;其二,剧本主题深刻,通过宋士杰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败,歌颂了平民追求正义的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其三,马连良先生的精湛表演,以“马派”艺术赋予角色灵魂,无论是唱腔、念白还是身段,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让宋士杰的形象深入人心。
问:马连良表演宋士杰时,在念白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答:马连良的念白是宋士杰表演的核心亮点:一是方言韵味,他借鉴河南方言的语调,让念白更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增强了角色的真实感;二是节奏变化,通过快慢、轻重的交替,如“三杯酒醉”的诙谐与公堂上“你待怎讲”的愤懑,精准传递角色的情绪;三是“京白”与“韵白”的融合,既保留了京剧念白的规范性,又融入了口语化的自然,让台词更符合人物身份;四是语气设计,通过细微的语气差异,如试探、讽刺、坚定等,让念白成为推动剧情、塑造性格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