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作为中国国粹,其舞台上的武将形象威武雄壮、气宇轩昂,是戏曲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角色类型,这些将军角色名称多样,既有历史人物原型,也有艺术加工后的虚构形象,其命名往往与人物身份、性格、历史背景及戏曲行当分类紧密相关,从行当划分来看,京剧将军主要分属生行(老生、武生)和净行(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不同行当的将军在扮相、唱念做打及人物塑造上各具特色。
生行将军:文武兼备,重“气度”与“英姿”
生行是京剧男性角色的统称,其中老生多扮演中年以上、正直刚毅的男性,武生则擅长武艺高强的青年将领,二者塑造的将军形象均以“气”为核心,注重人物的精气神与身份气质。
老生将军:忠义为魂,重“风骨”
老生行当的将军多为历史或传说中的忠臣良将,其名称往往体现“忠、义、勇、智”的品格,扮相以蟒袍、玉带、髯口(或黑三、黪三)为主,唱腔苍劲有力,身段沉稳大气。
- 关羽:红生(老生分支),字云长,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经典剧目有《单刀会》《华容道》《战长沙》等,其名称“关羽”为历史本名,戏曲中常以“关公”“关圣帝君”尊称,扮相为红脸、凤眼、卧蚕眉,绿蟒、青龙偃月刀,象征“忠义千秋”,表演中融合老生的唱念与武生的把子功,形成“威而不怒、猛而含威”的独特气质。
- 岳飞:老生,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剧目《岳母刺字》《挑滑车》《朱仙镇》等,名称“岳飞”取自历史,戏曲中突出其“精忠报国”的悲壮形象,扮相白盔白甲、黑三,唱腔悲愤激昂,身段中规中矩却暗含刚烈,如《挑滑车》中“挑车”一场,通过连续高难度武打动作展现其神勇,最终以悲情结局强化英雄悲剧性。
- 杨延昭:老生,北宋杨家将“杨六郎”,剧目《辕门斩子》《四郎探母》(饰配角)等,名称“杨延昭”为历史本名,戏曲中称“六郎”,扮相黑髯、金甲,唱腔沉稳中透着威严,如《辕门斩子》中斩子与保命的矛盾,通过唱念展现其“忠孝难两全”的内心挣扎,凸显老生“以情带戏”的特点。
武生将军:英武为魄,重“身段”
武生行当的将军多为青年武将,以“武”见长,讲究“唱、念、做、打”中的“打”,即翻扑、跌打、把子功,名称多体现“勇、猛、捷、帅”的特点。
- 赵云:长靠武生,字子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剧目《长坂坡》《定军山》《阳平关》等,名称“赵云”为历史本名,戏曲中称“常山赵子龙”,有“常胜将军”美誉,扮相白盔、白袍、银枪,身手矫健,如《长坂坡》中“七进七出救阿斗”,通过“倒扎虎”“抢背”“串翻”等高难度特技,展现其“浑身是胆、武艺超群”,是武生“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的典范。
- 马超:武生,字孟起,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剧目《冀州城》《战马超》等,名称“马超”取自历史,戏曲中突出“锦马超”的“锦袍银甲、威风凛凛”,扮相红脸、银甲,唱腔高亢,武打以“快速、凌厉”著称,与张飞“战马超”一折,二人“对枪”“过合”的激烈交锋,成为武生“对儿戏”的经典。
- 秦琼:老生或武生(因剧目侧重不同),字叔宝,唐朝开国元勋,剧目《秦琼卖马》《贾家楼》《三挡瓦岗寨》等,名称“秦琼”为历史本名,戏曲中称“秦叔宝”,扮相多为绿脸或红脸(部分剧目),初期武打刚猛,后期因“卖马”等情节融入老生唱念,形成“文武双全”的形象,体现武生“文戏武唱”的表演特色。
净行将军:性格鲜明,重“脸谱”与“气势”
净行俗称“花脸”,以面部勾画脸谱为标志,多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有特异之处的男性角色,净行将军多为粗犷豪放、勇猛刚烈或奸诈狡诈的将领,名称与脸谱色彩、性格特征紧密绑定,表演上讲究“架子功”与“架子花脸”的身段气势。
架子花脸将军:粗犷豪放,重“架子”
架子花脸扮演的将军多为性格张扬、气势逼人的角色,如猛将、奸臣,脸谱色彩鲜明,如黑脸(刚直)、白脸(奸诈)、红脸(忠义但鲁莽),身段大开大合,动作幅度大。
- 张飞:架子花脸,字翼德,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剧目《芦花荡》《三顾茅庐》《瓦口关》等,名称“张飞”为历史本名,戏曲中称“燕人张翼德”“三将军”,扮相黑脸、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勾“十字门脸”,象征“勇猛粗犷”,表演中嗓音洪亮,如《芦花荡》中“怒打周瑜”,通过“甩发”“跨腿”“蹦跳”等动作展现其暴躁却直率的性格,架子花脸“身如铁、声如钟”的特点淋漓尽致。
- 李逵:架子花脸,绰号“黑旋风”,梁山好汉,剧目《李逵探母》《寿张县》《大闹忠义堂》等,名称“李逵”为《水浒传》人物,戏曲中突出其“鲁莽忠义”,扮相黑脸、扎黑靠(部分剧目穿短打),脸谱勾“花块脸”,表演中“扑跌”“滚地”等技巧运用频繁,如《李逵探母》中“见母哭灵”,通过哭腔与身段的结合,展现其“莽汉藏孝心”的复杂人性。
- 曹操:架子花脸,字孟德,东汉末年权臣,剧目《横槊赋诗》《华容道》《捉放曹》等,名称“曹操”为历史本名,戏曲中称“曹阿瞒”“奸雄”,扮相白脸、细眼,勾“奸白脸”,象征“狡诈多疑”,表演中眼神犀利,动作轻巧带“奸”,如《横槊赋诗》中“横槊赋诗”的踌躇满志,与《华容道》中“败走华容”的狼狈形成对比,凸显架子花脸“于细微处见性格”的塑造能力。
铜锤花脸将军:刚正威严,重“唱功”
铜锤花脸以唱功为主,扮演多为性格刚直、地位崇重的角色,如包拯、徐延昭等,虽非传统“将军”,但部分剧目中以武将身份出现(如尉迟恭),名称多体现“威严”与“正气”。
- 尉迟恭:铜锤花脸,字敬德,唐朝开国名将,剧目《敬德装疯》《单鞭夺槊》《双鞭会》等,名称“尉迟恭”为历史本名,戏曲中称“尉迟敬德”“黑敬德”,扮相黑脸、扎黑靠,勾“十字门脸”,唱腔浑厚如钟,如《单鞭夺槊》中与唐太宗的对手戏,通过唱念展现其“忠心耿耿、勇猛无敌”,铜锤花脸“唱念铿锵、气势磅礴”的特点突出。
京剧将军角色分类表(部分代表性角色)
角色名称 | 行当分类 | 扮相特征 | 经典剧目 | 人物形象 |
---|---|---|---|---|
关羽 | 红生(老生分支) | 红脸、绿蟒、青龙偃月刀 | 《单刀会》《华容道》 | 忠义千秋、威严肃穆 |
赵云 | 长靠武生 | 白盔白袍、银枪、银甲 | 《长坂坡》《定军山》 | 英勇善战、神勇无双 |
张飞 | 架子花脸 | 黑脸、豹头环眼、黑扎靠 | 《芦花荡》《三顾茅庐》 | 粗犷豪放、勇猛暴躁 |
岳飞 | 老生 | 白盔白甲、黑三、帅旗 | 《挑滑车》《岳母刺字》 | 精忠报国、悲壮英雄 |
李逵 | 架子花脸 | 黑脸、短打(或扎靠)、花脸谱 | 《李逵探母》《寿张县》 | 鲁忠义、直率莽撞 |
尉迟恭 | 铜锤花脸 | 黑脸、黑扎靠、鞭(或槊) | 《单鞭夺槊》《敬德装疯》 | 刚直威猛、忠心护主 |
京剧将军的名称是历史人物与艺术加工的结合,既保留了历史原型(如关羽、岳飞),也融入了戏曲审美(如“锦马超”“黑旋风”),其命名逻辑可概括为:历史本名(关羽、赵云)、身份特征(“三将军”张飞、“黑旋风”李逵)、品德象征(“精忠”岳飞),不同行当通过唱、念、做、打的差异化表演,将这些将军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成为京剧艺术中承载“忠、孝、仁、义”等传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体现了中国戏曲“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将军中的“红脸将军”特指谁?其脸谱色彩有何象征意义?
A1:京剧将军中的“红脸将军”特指关羽,红脸在京剧脸谱中象征“忠义、勇猛、耿直”,关羽的红脸既体现其“桃园结义”的忠义,也暗示其“过五关斩六将”的勇猛,部分红脸角色(如姜维)也象征“智勇双全”,但“红脸将军”最典型的代表仍是关羽,其红脸、绿蟒的扮相已成为京剧标志性形象之一。
Q2:京剧武生和净行扮演的将军在表演风格上有何主要区别?
A2:武生和净行(花脸)扮演的将军在表演风格上区别显著:武生以“武”为核心,讲究“唱、念、做、打”中的“打”,如翻扑、跌打、把子功,身段矫健轻盈,注重“英姿飒爽”的舞台形象(如赵云、马超);净行则以“架子功”和“唱念”为主,通过夸张的脸谱、大幅度的身段和洪亮的嗓音塑造性格鲜明的将军,如张飞的“粗犷”、曹操的“奸诈”,表演更强调“气势”与“性格外化”,简单说,武生重“形”(身段、武功),净行重“神”(性格、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