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名家王则昭夫妻

京剧名家王则昭与夫人李莉,是梨园界一对德艺双馨的伉俪,他们以毕生心血守护着京剧艺术的传承,在舞台上珠联璧合,在幕后亦师亦友,共同书写了一段“戏比天大,艺无止境”的艺术人生。

京剧名家王则昭夫妻

王则昭生于梨园世家,自幼浸染于戏曲氛围,12岁考入天津市京剧团学员队,师从贯大元、雷喜福等名家,主工老生,他嗓音高亢清亮,扮相端庄俊逸,深得余派(余叔岩)神韵,尤以“唱念做打”的严谨规范著称,从艺六十余载,他塑造了《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捉放曹》中的陈宫等众多经典形象,其表演“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既传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审美,形成了沉稳中见洒脱、古朴中寓新意的艺术风格,作为天津京剧院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活跃于舞台,更肩负起“传帮带”的责任,培养了王立军、邓沐玮、李经文等一批京剧名家,被誉为“津门京剧的活教材”。

李莉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衣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师承荀慧生、赵荣琛等名家,专攻梅派(梅兰芳),她扮相雍容华贵,唱腔婉转悠扬,水袖功与眼神戏尤为出色,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等剧目中,将梅派艺术的“中正平和、圆润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与王则昭结为夫妻后,两人不仅在艺术上相互砥砺,更在生活中相濡以沫,舞台上,他们是《武家坡》中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红鬃烈马》中的薛平贵与王宝钏,一个慷慨激昂,一个温婉坚韧,配合默契,被观众誉为“舞台上的黄金搭档”;台下,他们共同研习剧本,切磋技艺,李莉常以女性的细腻视角为丈夫的表演提建议,王则昭则以老生的经验指导妻子把握人物分寸,彼此成就,相得益彰。

更令人敬佩的是,夫妻二人对京剧传承的执着,20世纪80年代,他们联合创办了“天津市青少年京剧培训中心”,亲自授课,从唱腔、身段到戏曲理论,倾囊相授,为了培养孩子对京剧的兴趣,他们甚至将家中客厅变成“小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勾脸、扎靠、跑圆场”,多年来,培训中心走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当今京剧舞台的中坚力量,王则昭常说:“京剧是祖宗留下的宝贝,我们这代人守住了,就得让年轻人接住。”李莉则补充道:“教孩子学戏,不是非要成名成家,是要让他们懂戏、爱戏,把这份文化根脉传下去。”

京剧名家王则昭夫妻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天津京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两人曾获“京剧终身成就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荣誉,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即便年逾古稀,仍坚持参与京剧进校园、社区公益演出,用行动践行着“弘扬国粹”的誓言,他们的爱情,如同京剧中的“生旦对儿戏”,在岁月的长河中,既有“才子佳人”的浪漫,更有“风雨同舟”的坚守,成为梨园界一段佳话。

相关问答FAQs

问:王则昭和李莉在艺术教学中有什么独特的方法?
答:王则昭与李莉的艺术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与“德艺并重”,他们强调“先学做人,再学演戏”,要求学生不仅练好基本功,更要理解人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王则昭侧重老生的“气口”“劲头”,通过“口传心授”纠正学生细节;李莉则注重梅派的“韵味”“神韵”,引导学生从唱腔中体会人物情感,两人还常以“对戏”形式与学生搭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舞台配合,这种“实战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技艺扎实,更懂得“戏比天大”的职业操守。

问:夫妻二人合作演出中,有哪些令观众印象深刻的经历?
答:1985年,他们合作的新编历史剧《风雨杏林》堪称经典,王则昭饰演的老中医“李时珍”,沉稳儒雅;李莉饰演的“李夫人”,贤惠坚韧,剧中有一场“夫妻对诊”戏,两人需通过眼神、水袖传递复杂情感——既有对病患的忧虑,又有夫妻间的默契,为演好这场戏,他们反复琢磨,甚至在家中模拟场景,最终演出时,观众既能感受到医者仁心,又能体会相濡以沫的深情,掌声经久不息,王则昭曾笑称:“那场戏,我们演的不是角色,是几十年夫妻相知相伴的默契。”

京剧名家王则昭夫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