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长沙海伦戏曲学院

长沙海伦戏曲学院作为湖南省内专注于戏曲艺术教育的高等院校,自创办以来始终以“传承戏曲文脉、培养新时代戏曲人才”为办学宗旨,立足长沙、辐射中南,致力于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活力,学院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长沙市戏曲学校,历经数十载积淀,于2010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戏曲学院,现已成为集戏曲表演、音乐伴奏、戏剧影视文学、舞台美术设计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特色艺术院校,被誉为“中南戏曲人才的摇篮”。

长沙海伦戏曲学院

在办学定位上,学院坚持“传统为根、创新为魂”的教育理念,既注重对京剧、湘剧、花鼓戏等经典剧种的传统技艺传承,又积极探索戏曲与现代表演艺术、数字科技的融合路径,学院下设戏曲表演系、音乐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基础教学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剧影视文学、服装与化妆设计、灯光与音响设计等12个本科专业及6个专科专业,形成了覆盖戏曲创作、表演、制作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戏曲表演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湘剧表演方向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特色鲜明的专业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路径。

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支撑,学院现有教职工2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高级职称占比达45%,拥有“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学院聘请京剧尚派传人李崇林、湘剧名家王阳娟等20余位戏曲界名家担任客座教授,构建了“专兼结合、名师引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学院推行“传统师承制+现代学院制”双轨教学模式,低年级学生由戏曲名家一对一指导,夯实唱念做打等基本功;高年级阶段则融入现代艺术理论课程,开设戏曲导演、戏曲编剧、数字媒体艺术等前沿课程,培养学生既懂传统又能创新的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方面,学院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立体化课程结构,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包括中国戏曲史、艺术概论、大学英语等,夯实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核心模块课程则突出剧种特色,如湘剧表演专业开设《刘海砍樵》《拜月记》等经典剧目课程,戏曲音乐专业主攻长沙弹词、大筒等地方乐器演奏,为强化实践教学,学院每年投入超千万元用于舞台设施更新,建成容纳1200人的专业大剧场、5个标准化排练厅及数字化录音棚,并与湖南省湘剧院、长沙花鼓戏剧院等10余家专业院团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学生从大二开始参与院团剧目排演,平均每年参与各类演出超150场,实践学时占比达总学时的40%。

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院以“戏韵海伦”为文化品牌,常态化举办戏曲文化节、名家工作坊、学生原创剧目展演等活动,2023年,学院学生创作的现代花鼓戏《青春绽放》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湘剧《打铜锣》选段亮相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学院积极服务地方文化,组织师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戏曲进万家”惠民演出年均60余场,受众超10万人次,成为长沙戏曲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长沙海伦戏曲学院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学院与全国30余家专业院团、20余所艺术院校及文化企业建立人才输送通道,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60%进入省级以上专业院团,20%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深造,部分学生自主创办戏曲工作室,成为戏曲传承的中坚力量,2022届毕业生李明,凭借扎实的湘剧表演功底入职湖南省湘剧院,主演的新编湘剧《辣椒红了》获湖南省艺术节“田汉奖”。

作为长沙文化名片之一,长沙海伦戏曲学院始终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戏曲+数字”特色学科建设,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戏曲人才,让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相关问答FAQs

Q1:长沙海伦戏曲学院戏曲表演专业招生有什么具体要求?
A:戏曲表演专业招生面向热爱戏曲艺术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及中职毕业生,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如五官端正、四肢协调)及艺术潜能,考试分为初试、复试、三试三部分:初试考察形象气质与基本条件;复试测试唱念做打基本功(如唱腔片段、动作模仿);三试侧重综合素养,包括剧目片段表演、即兴模仿及文化课笔试,部分剧种(如湘剧)优先招录有地方戏曲学习经历的考生,具体招生简章以学院官网每年公布为准。

长沙海伦戏曲学院

Q2:学院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A:学院通过“校团合作、项目驱动”模式强化实践培养:一是与湖南省湘剧院等专业院团共建“订单式”培养班,学生参与真实剧目创排与演出;二是设立“戏曲创新工坊”,鼓励学生结合现代元素创作原创剧目,学院提供资金与场地支持;三是定期举办“戏曲人才招聘会”,邀请全国院团、文化企业到校选才,并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戏曲红梅奖”“全国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等权威赛事,以赛促学,提升行业认可度,学院还与腾讯、爱奇艺等合作开发戏曲数字内容项目,拓展学生就业新赛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