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张建峰京剧唱段的独特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

京剧演员张建峰作为当代奚派老生的杰出代表,以其醇厚的嗓音、精湛的唱腔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在京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作为奚派艺术的重要传承者,他不仅恪守创始人奚啸伯先生“以字行腔、因情创腔”的艺术精髓,更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个人理解,让百年奚派在当代焕发新生,他的唱段既有老生行当的“唱、念、做、打”规范,又饱含对人物内心的细腻挖掘,成为京剧爱好者心中“有温度、有筋骨”的声音典范。

京剧演员张建峰唱段

张建峰的奚派传承始于对传统的敬畏与深耕,奚啸伯先生创立的奚派,以“脑后音”“擲音”的巧妙运用见长,唱腔讲究“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尤其擅长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传递人物复杂的情感,张建师从张建国、李崇林等奚派名家,从《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传统骨子戏入手,逐字逐句打磨奚派的“字韵”“气口”,例如在《失街亭》中,他饰演的诸葛亮唱段“两国交锋龙虎斗”,既保留了奚派“脑后音”的通透高亢,又通过“咬字如吐珠”的清晰处理,将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沉稳与对街亭失守的痛心层层递进,每个“擲音”都似一声叹息,精准传递出人物内心的沉重,这种对传统的“守正”,让他的唱腔始终扎根于奚派的艺术土壤,让观众一听便知是“奚味儿”。

在代表剧目与经典唱段中,张建峰展现了“千人一面、一面千情”的塑造能力,他常言“唱腔是人物的声音外衣”,每一段唱段都需贴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与命运,以《白帝城》为例,他饰演的刘备在“恨小非君子”唱段中,开篇“恨”字以低沉的“脑后音”起腔,如泣如诉,随后“斩断绝情义”一句,旋律陡然上扬,声音却收着唱,既表现刘备作为君主的决绝,又暗含对关张的愧疚,形成“刚中带柔、悲中含勇”的听觉张力,而在《范进中举》中,他通过“念读书”唱段,用夸张的擲音和跳跃的节奏,将范进中举后癫狂状态下的酸腐与狂喜刻画得入木三分,噫!中了!”一句,声音从颤抖到高亢,再到突然的气声收尾,把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下表梳理了其部分代表剧目与唱段的艺术特色:

剧目 唱段名称 唱腔特点 情感表达
《白帝城》 恨小非君子 脑后音为主,低回婉转,擲音点缀 刘备托孤时的悲愤、无奈与不舍
《范进中举》 念读书 节奏跳跃,擲音夸张,真假声转换 范进中举后的癫狂、酸腐与狂喜
《杨家将》 金乌坠玉兔升 高亢激越,喷口有力,拖腔饱满 杨继业被困抒发忠君报国的壮志悲歌
《赵氏孤儿》 白虎堂 字正腔圆,气口绵密,情绪层层递进 程婴蒙冤受屈时的隐忍与坚定

张建峰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守正”,更在于“创新”,他深知传统艺术需与时代对话,因此在保留奚派精髓的基础上,对唱腔、舞台呈现进行适度调整,以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例如在《满江红》中,岳飞的“怒发冲冠”唱段,他在传统“西皮导板”“原板”的基础上,融入了部分“高拨子”的旋律元素,使唱段在悲壮中更显激昂,尤其“三十功名尘与土”一句,拖腔借鉴了奚派的“擞音”,但节奏加快,更符合岳飞“壮志未酬”的急切感,他在舞台表演中注重“唱做结合”,如在《失空斩》中“斩马谡”一场,当唱到“斩字出口如雷震”时,配合甩袖、顿足的身段,让声音与动作形成合力,将诸葛亮的内心挣扎与军纪如山的矛盾感外化,增强了舞台的感染力,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创新,既没有脱离京剧的美学规范,又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的活力。

京剧演员张建峰唱段

从天津戏校的学员到国家京剧院的当家老生,从梅花奖、白玉兰奖的获得者到奚派艺术的传播者,张建峰始终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为信条,他的唱段,既有老生艺术的“精气神”,又有对人物灵魂的“深挖掘”,让观众在旋律中读懂京剧的“美”与“真”,正如他所说:“京剧不是老古董,而是流动的河,既要守住源头活水,也要汇入时代江河。”随着他对奚派艺术的不断深耕与创新,相信会有更多经典唱段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让更多人爱上京剧、爱上奚派。

FAQs
Q1:张建峰的奚派唱腔与其他老生流派(如马派、余派)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A:奚派唱腔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脑后音”的运用和“以情创腔”的理念上,与马派的俏皮流畅、余派的苍劲古朴不同,奚派强调“脑后音”与“擲音”的结合,声音立而不横,亮而不炸,形成“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听觉效果,奚派唱腔更注重“因情创腔”,旋律随人物情感起伏而变化,如表现悲愤时多用低回的擲音,表现激昂时则用高亢的脑后音,情感表达更为细腻深沉,张建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字韵”的清晰度,使唱腔既有奚派的韵味,又更易被当代观众接受。

Q2:张建峰在传承奚派艺术时,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A:张建峰认为,传统是根基,创新是生命力,在传承上,他坚持“先学像、再学透”,通过反复观摩奚派老艺术家的音像资料、向名家请教,准确把握奚派的“字、韵、气、腔”等核心要素;在创新上,他主张“有度突破”,如在不改变板式结构的前提下,调整某些唱腔的节奏或旋律,以贴合现代观众的听觉习惯,或在舞台中加入符合人物性格的肢体语言,增强表演的直观性,但他强调,创新必须以“不破坏流派本质”为前提,满江红》中融入高拨子元素,是为了强化岳飞的情感张力,而非改变奚派的唱腔体系,这种“守正创新”的平衡,让他的艺术既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气息。

京剧演员张建峰唱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