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天女散花全部京剧唱词有哪些经典唱段与内容?

京剧《天女散花》是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取材于《维摩诘经》中天女以天花考验弟子道心的故事,以歌舞并重的形式展现了天女的飘逸与佛法的庄严,全剧核心唱段以【反二黄】和【南梆子】为主,唱词典雅空灵,充满宗教意蕴与诗化意境,以下是主要唱词内容及解析:

天女散花全部京剧唱词

核心唱段唱词及解析

唱段名称 板式 解析
云路 反二黄慢板 云外飘来天女风,身驾祥云路八千,维摩居士尘缘重,烦恼堆成万仞峰。 开篇以“云外飘风”勾勒天女降临的动态,“路八千”暗示空间辽远,“万仞峰”比喻维摩弟子的执念。
观世音 反二黄原板 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无量的佛法放毫光,普渡众生出苦海,我佛如来坐莲台。 转写天女对佛法的礼赞,“满月面”“放毫光”凸显佛的庄严,“普渡众生”点明散花目的。
散花 南梆子 拈起了花来仔细详,天雨曼陀散十方,庄严佛土好模样,花雨缤纷满道场。 “拈花详”的动作细节与“天雨曼陀”的意象结合,“十方”“道场”营造神圣氛围,展现散花场景。
叹弟子 反二黄散板 维摩弟子人人惊,天花粘身不沾身,声声只把菩萨唤,这般风月怎消停? 通过弟子们的反应侧面烘托天女神通,“不沾身”暗喻道行深厚,“怎消停”流露天女的戏谑慈悲。

梅派演唱此剧时,唱腔上融合了青衣的端庄与花旦的灵动,如“云路”一段的【反二黄】,旋律起伏如云波,尾腔拖长处似余音绕梁;身段上则以“云路步”“拈花指”等舞蹈语汇,将“散花”的飘逸与“礼佛”的庄重融为一体,形成“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艺术境界,唱词中“天雨曼陀”“祥云”“莲台”等意象,既保留了佛教故事的宗教色彩,又通过诗化语言转化为京剧特有的美学符号,让观众在视听享受中感受“万法归一”的哲思。

天女散花全部京剧唱词

相关问答FAQs

Q1: 《天女散花》中“天雨曼陀”的“曼陀罗花”在佛教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曼陀罗花”是佛教中的祥瑞之花,象征“清净、庄严、智慧”,在剧中,天女散花不仅是对维摩弟子道心的考验,更寓意佛法如花雨普照,能化解众生烦恼,梅兰芳在表演时,通过水袖翻飞模拟花瓣飘落,结合唱词“花雨缤纷满道场”,将抽象的佛教意象转化为可视化的舞台画面,强化了“佛法无边”的主题。

天女散花全部京剧唱词

Q2: 京剧《天女散花》的服装和道具设计有何特色?
A: 天女的服装以“云肩”“飘带”为核心,上身缀以银线绣的祥云纹,下身配月白绸裙,行走时裙摆随风飘动,象征“驾云而行”;头戴“点翠头面”,两侧垂珠串,配合“云路步”的晃动,宛如流云拂面,道具中的“拂尘”既是天女的身份象征,又在表演中成为“拈花”“散花”的辅助工具,通过拂尘的轻扬与旋转,配合唱腔节奏,增强了舞蹈的韵律感,体现了梅派“歌舞并重”的艺术追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