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行当划分细致严谨,生”行作为主要行当之一,涵盖了男性角色的多种类型,谈及“京剧两将军”,通常指代传统剧目中两位极具代表性的武将形象——《长坂坡》中的常山赵云与《挑滑车》中的高宠,这两位角色是否属于“生”行,需从京剧行当的分类体系、角色扮相、表演特点等多维度进行分析。
京剧“生”行的基本分类与武生定位
京剧“生”行是男性角色的总称,根据年龄、身份、性格及表演特点,细分为老生(戴髯口,扮演中老年男性,如《空城计》诸葛亮)、小生(用假嗓,扮演年轻男性,分雉尾生、穷生等,如《牡丹亭》柳梦梅)、武生(擅长武打,扮演英武的男性角色)三大类,武生是“生”行中极具技术难度的分支,又可根据扮相和剧目类型分为“长靠武生”与“短打武生”:长靠武生扎大靠、戴盔头,多扮演元帅、大将,如《长坂坡》赵云;短打武生穿短衣、系绗巾,多侠客、义士,如《三岔口》任堂惠,还有“勾脸武生”,即在脸上勾画脸谱,但仍以武生应工,如《状元印》常遇春,区别于净行的“大花脸”。
“两将军”的角色归属:赵云与高宠的武生属性
《长坂坡》赵云:长靠武生的典范
赵云是《长坂坡》的核心角色,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其形象为“银袍甲胄、白马长枪”,典型的长靠武生扮相,在表演中,赵云的“唱、念、做、打”均需体现武生的“精气神”:唱腔不多,但念白需沉稳有力,展现大将风范;“做”功侧重“靠功”(如“起霸”“走边”等程式化动作,展示大将的威仪)和“翎子功”(通过雉尾的抖动表现情绪变化);“打”功则以“把子功”为核心,如与曹军交战时的“枪花”“对刀”等,动作干净利落,既要展现武艺高强,又要突出“救阿斗”的急切与忠勇,京剧界有“武生以赵云为宗”的说法,其表演规范已成为长靠武生的标杆,明确属于“生”行中的武生。
《挑滑车》高宠:勾脸武生的代表
高宠是《挑滑车》中的主角,南宋抗金名将,其“银盔素甲、手执大槊”的扮相虽与赵云相似,但性格更为勇猛张扬,甚至带有一丝“愣头青”的冲劲,因需表现“力能扛鼎”的神力,高宠的脸谱会勾画红色“笑脸膛”(类似净行的“红脸”,但线条较简),属“勾脸武生”,脸谱的勾画并不改变行当归属——高宠的表演仍以武生的“翻跌”“长靠”为核心:如“挑滑车”时的“蹦子”“抢背”等高难度技巧,展现其勇猛;念白为“生”行的“本嗓”,而非净行的“炸音”;唱腔(如高宠的“导板”“散板”)也遵循武生的“武戏文唱”原则,在刚劲中蕴含韵律,传统京剧界,勾脸武生仍属武生范畴,区别于净行的“唱念做打并重”,更强调“武”与“神”的结合。
武生与净行的核心区别:为何“两将军”非“净”
有人疑问:张飞(净)、典韦(净)也是武将,为何赵云、高宠属“生”而非“净”?这需从京剧行当的“性格化”与“类型化”划分入手,净行(“花脸”)以脸谱为标志,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有特异之处的男性,如张飞的“黑十字门脸”表现“勇猛暴躁”,典韦的“黄脸”表现“刚猛忠义”,其表演侧重“功架”(身段气势)和“炸音”(粗犷的念白),唱腔多用“嘎调”,突出“架子花脸”或“铜锤花脸”的架势,而武生(无论长靠、短打、勾脸)更侧重“英武”而非“粗犷”,赵云的“儒将风”、高宠的“少年勇”,均需通过武生的“稳、准、狠”技巧展现,而非净行的“夸张、火爆”,简言之,净行是“性格化的武将”,武生是“类型化的英武将”,两者在表演内核上有本质区别。
武生分类与代表剧目一览表
为更直观理解武生行当,以下是其主要分类及代表剧目:
武生分类 | 扮相特点 | 代表剧目 | 代表角色 | 表演核心 |
---|---|---|---|---|
长靠武生 | 扎大靠、戴盔头、插雉尾 | 《长坂坡》《挑滑车》 | 赵云、高宠 | 靠功、翎子功、把子功、稳健气势 |
短打武生 | 穿短衣、系绗巾、戴软帽 | 《三岔口》《武松打虎》 | 任堂惠、武松 | 翻跌、扑跌、轻功、灵活身段 |
勾脸武生 | 勾画脸谱(非净行脸谱) | 《状元印》《四杰村》 | 常遇春、余千 | 武打技巧与脸谱神韵结合,兼具英武与性格 |
京剧“两将军”(赵云、高宠)均属于“生”行中的武生:赵云是长靠武生的典范,以沉稳威武的“靠功”和忠勇义气的形象著称;高宠是勾脸武生的代表,以勇猛冲天的“挑滑车”和夸张而不失韵律的表演深入人心,两者的行当归属,源于京剧“以行当定类型,以表演塑性格”的艺术逻辑,区别于净行的“性格化脸谱”,武生更强调“英武将”的类型化塑造,是京剧“生”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中的“武生”和“净行”扮演武将时,观众如何从表演上区分?
A1:可通过“念白、身段、脸谱”三方面区分:武生用“本嗓”(自然嗓音),念白清晰沉稳;净行用“炸音”(粗犷嗓音),念白洪亮夸张,武生身段以“稳、准、狠”的武打为主,如赵云的“枪花”连贯流畅;净行身段侧重“功架”,如张飞的“亮相”大开大合,脸谱上,武生勾脸较简(如高宠的“笑脸膛”),净行脸谱复杂(如张飞的“黑十字门脸”),且净行多“花脸”,武生勾脸仍属“生”行范畴。
Q2:除了赵云和高宠,京剧还有哪些经典的“武生”武将角色?
A2:经典武生武将角色包括:《艳阳楼》的高登(短打武生,饰演恶少,以“武打火爆”著称)、《连环套》的黄天霸(短打武生,饰演绿林英雄,融合“翻跌”与“做功”)、《状元印》的常遇春(勾脸武生,饰演朱元璋部将,以“力大无穷”和“勾脸神韵”见长)等,这些角色共同构成了武生行当的丰富形象,展现了京剧武生“文武兼备、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