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马派艺术以潇洒流畅、刚柔相济的唱腔著称,其代表剧目《四进士》中的曲谱更是马派老生行当的典范之作。《四进士》取材于《鼎春堂》,讲述了宋士杰、杨素贞等人与贪官污吏抗争的故事,马派创始人马连良通过精妙的唱腔设计,将宋士杰的机敏、耿直与正义感刻画得入木三分,剧中曲谱既有传统京剧的严谨规范,又融入了马派独有的“巧、俏、帅”风格。
《四进士》的曲谱以西皮声腔为主,辅以二黄、反二黄等辅助板式,形成丰富的音乐层次,以宋士杰的核心唱段“公堂”为例,开篇“公堂之上上了刑”采用西皮导板,起腔高亢苍劲,通过“散板”的自由节奏,营造出公堂上的紧张氛围;随后转入西皮原板“宋士杰在公堂上了刑”,曲谱以“2-2”的平稳节奏推进,旋律中融入附点音符和切分音,既表现了宋士杰的委屈,又暗含其不屈的韧性;高潮部分的“三杯酒下咽喉”则转为西皮流水,板式紧凑,字字铿锵,曲谱中大量运用“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配合马派标志性的“擞音”技巧,将人物内心的激愤与呐喊推向顶点,剧中“劝夫人”等二黄唱段,曲谱以低回婉转的旋律为主,如“劝夫人休得要珠泪滚滚”,通过“慢板”的长拖腔与“垛板”的短促节奏交替,展现宋士杰对杨素贞的同情与开导,唱腔中“气口”的运用尤为讲究,既保证气息流畅,又凸显马派“抑扬顿挫、收放自如”的特点。
马派《四进士》曲谱在伴奏上也有独特设计,京胡多用“快弓”与“顿弓”配合唱腔节奏,如流水板中的“哆哆啦”连弓,既清晰又富有弹性;月琴则以“轮指”技法填充中音区,使旋律饱满;伴奏与唱腔的“过门”设计精巧,如导板后的“大过门”,通过“6 1 2 3 5 6”的上行旋律,自然衔接至原板,增强音乐的连贯性,下表为部分经典唱段的曲谱结构概览:
唱段名称 | 板式 | 调式 | 曲谱特点 |
---|---|---|---|
公堂(导板) | 西皮导板 | 1=2 | 散板起腔,尾音下滑,表现悲愤 |
公堂(原板) | 西皮原板 | 1=2 | 节奏平稳,附点音符增强叙事感 |
三杯酒下咽喉 | 西皮流水 | 1=2 | 板式紧凑,“擞音”突出情绪 |
劝夫人(慢板) | 二黄慢板 | 1=5 | 长拖腔婉转,“气口”细腻 |
学习马派《四进士》曲谱需注意“字正腔圆”与“情韵结合”,尤其在“擞音”“颤音”等技巧的运用上,需避免刻意雕琢,做到“以情带腔”,马派唱腔的“俏”体现在节奏的细微变化中,如流水板中的“闪板”“抢板”,需通过反复练习把握分寸,才能准确传递人物神韵。
FAQs
Q1:马派《四进士》曲谱与其他流派的“西皮流水”有何区别?
A1:马派“西皮流水”更注重“节奏的弹性”,在保持紧凑板式的同时,通过“闪板”“垛板”等变化打破规整感,如“三杯酒下咽喉”中“酒”字的延长与“咽喉”的急收,形成“紧中见松”的效果;而其他流派如余派更强调“平稳方正”,马派则在此基础上融入“俏皮”的韵味,使唱腔更具戏剧张力。
Q2:初学者掌握《四进士》宋士杰唱段的难点是什么?
A2:难点主要在于“气口”与“擞音”的配合,如“公堂”原板中的“上了刑”三字,需在“刑”字上运用擞音,同时通过气口控制气息,使拖腔既饱满又不拖沓;流水板的“快而不乱”对节奏感要求极高,需先通过慢速练习掌握音符时值,再逐步加速,避免赶拍或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