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独有的视觉符号,以夸张的色彩、图案和线条,将人物的性格、身份、命运凝于方寸之间,被誉为“角色的第二张脸”,其种类繁多,既有按行当、色彩的宏观分类,也有按图案、地域的微观差异,共同构成了这套与表演艺术深度融合的“视觉密码”,下面将从行当、色彩、图案三个维度,详细解析戏曲脸谱的种类体系。
按行当划分:净、丑为主,生旦辅之
戏曲脸谱的行当分类,源于戏曲表演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脸谱主要集中于净(俗称“花脸”)和丑(俗称“小花脸”)行当,生、旦行当多为“素脸”或局部勾画,种类相对较少。
净行脸谱(花脸):性格与身份的“大写意”
净行多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有特异的男性角色,如将军、神怪、奸臣等,脸谱通过色彩与图案的强烈对比,突出人物的“大忠大奸”“大勇大智”,净行内部又可细分为三类,脸谱风格各有侧重:
- 铜锤花脸(唱功花脸):以唱功为主,表现性格稳重、品德高尚的正派角色,如《铡美案》中的包拯、《大保国》中的徐延昭,脸谱多为“整脸”,即满脸一种主色,配以对称的图案,强调庄重威严,例如包拯的黑脸,额勾“月牙”纹(象征“日断阳、夜断阴”),眉眼粗黑,表现其铁面无私;徐延昭的六分脸(脑门主色,其余六分),金色脑门画太阳纹,象征“国老”身份,红色眉额凸显忠义。
- 架子花脸(做工花脸):以做表、念白为主,表现性格复杂、气质多面的角色,如《群英会》的曹操、《芦花荡》的张飞,脸谱注重“细节刻画”,通过不对称图案或色彩层次展现人物多面性,曹操的白脸,眼窝下垂、眉心勾“奸纹”,表现其“奸雄”本色;张飞的豹头环眼,黑脸配“蝴蝶脸”(眉眼呈蝴蝶形),加“笑脸”嘴纹,凸显其勇猛率直又带憨态的性格。
- 武花脸(武净):以武打为主,表现勇猛刚烈、粗犷豪放的武将或神怪,如《艳阳楼》的秦明、《通天犀》的青面虎,脸谱线条刚劲,色彩对比强烈,多用“黑、蓝、红”等主色,突出威猛,例如秦明的“碎花脸”(色彩碎裂,图案复杂),黑脸加金色虎纹,表现其“霹雳火”的暴烈;青面虎的绿脸,勾金钱豹纹,强调其“兽性”与勇武。
丑行脸谱(小花脸):市井百态的“漫画像”
丑行扮演滑稽、诙谐或奸诈的各类角色,脸谱以“小块白粉”为核心(俗称“豆腐块”),在鼻梁周围勾画,风格夸张幽默,种类可分为:
- 文丑:以念白、做表为主,分“方巾丑”(文人,如《蒋干盗书》的蒋干,白鼻加方巾纹,表现迂腐)、“袍带丑”(官员,如《审头刺汤》的汤勤,白鼻勾“奸纹”,突出阴险)、“茶衣丑”(平民,如《武松打虎》的酒保,白鼻带圆点,表现市井气)。
- 武丑:擅长武打,动作轻巧敏捷,如《三岔口》的刘利华、《时迁盗甲》的时迁,脸谱在“豆腐块”基础上,加眉眼“吊梢”或“鼠眼”纹,表现机灵狡黠,常配红色或黄色嘴纹,增强视觉冲击。
生、旦脸谱: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行(男性)多为“素脸”,仅通过眉眼、气色略作修饰,如老生(老年男性)勾“寿字纹”,小生(年轻男性)眉眼清秀;旦行(女性)几乎不勾脸谱,仅以“贴片子”(鬓发装饰)和眼妆区分身份,如青衣端庄、花旦活泼,体现“以美为真”的审美。
按色彩划分:性格与命运的“色彩密码”
戏曲脸谱的色彩并非随意涂抹,而是源于传统文化中的“五行五色”观念和伦理道德,每种颜色对应固定的性格象征和命运寓意,形成了一套“色彩编码系统”。
颜色 | 代表人物 | 性格象征 | 文化寓意 |
---|---|---|---|
红 | 关羽、姜维 | 忠义勇猛、赤胆忠心 | “红忠”象征火德,代表正义 |
黑 | 包拯、张飞 | 刚直不阿、粗犷豪放 | “黑直”象征水德,代表刚正 |
白 | 曹操、严嵩 | 奸诈多疑、阴险狠毒 | “白奸”象征金德,代表诡诈 |
蓝 | 窦尔敦、单雄信 | 勇猛剽悍、桀骜不驯 | “蓝勇”象征木德,代表草莽 |
绿 | 程咬金、青面虎 | 莽撞冲动、草莽英雄 | “绿莽”象征春季,代表野性 |
黄 | 典韦、宇文成都 | 枭雄霸气、勇猛无敌 | “黄贵”象征土德,代表皇权 |
金 | 如来、孙悟空 | 神佛圣贤、法力无边 | 象征光明、尊贵 |
银 | 青蛇、白骨精 | 妖邪诡异、阴冷狠毒 | 象征阴气、鬼魅 |
紫 | 徐延昭、李广 | 刚正沉稳、老年忠臣 | “紫正”象征祥瑞,代表忠厚 |
灰 | 严颜、皇甫嵩 | 老年持重、饱经沧桑 | 象征暮年、沉稳 |
这种色彩象征具有高度共识性,如观众看到红脸便知是忠臣,白脸即识奸佞,无需台词便能通过脸谱理解人物基调。
按图案划分:身份与故事的“图解叙事”
脸谱的图案设计,是对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的“图解”,通过线条、纹样的组合,实现“看脸识人”的艺术效果,常见图案类型包括:
- 整脸:满脸一种主色,眉眼、鼻窝对称勾画,如关羽的红整脸、包拯的黑整脸,多用于性格单一的正派或反派角色。
- 三块瓦脸:以眉、眼、鼻窝三块色彩为核心,呈“品”字形排列,如窦尔敦的蓝三块瓦(眉眼勾“蝴蝶纹”,鼻窝画“金钱纹”),突出勇猛;典韦的黄三块瓦(眉眼如虎,鼻窝似豹),强调刚烈。
- 十字门脸:从脑门到鼻尖画一“十字”纹,将脸分为左右两部分,如《草桥关》的姚期(黑十字门脸,额画“长寿纹”,红眉显忠),多用于老年武将。
- 六分脸:脑门主色占六分之一,其余六分配对称图案,如徐延昭的金六分脸(脑门画“太阳纹”,红眉黑眼),象征“国老”身份。
- 碎脸:色彩碎裂、图案复杂,线条交错如“碎瓷”,如李逵的黑碎脸(勾“虎纹”“笑纹”)、《金钱豹》的豹碎脸,表现粗犷或妖异。
- 歪脸:五官不对称,图案歪斜,如《打瓜园》的郑天寿(红绿歪脸,眼一高一低),表现丑陋或凶残;川剧《目连戏》中的歪脸,则用于鬼怪角色。
- 象形脸:融入动物、植物特征,如孙悟空的“猴脸”(红脸配“桃形”眼,嘴勾“猿嘴”)、《闹天宫》的二郎神(三只眼,额画“天眼”),突出神怪或动物精怪的属性。
地域差异:剧种特色下的脸谱变体
除上述分类外,不同地域剧种的脸谱风格也存在差异,形成“一戏一格,一地一韵”的特色。
- 京剧脸谱:体系最完整,色彩象征严格,图案对称工整,如“十门脸谱”各有定规。
- 川剧脸谱:以“变脸”闻名,色彩瞬间变化,图案更具写意性,如《白蛇传》的青蛇脸,可从绿变蓝再变白,表现情绪转折。
- 昆曲脸谱:色彩淡雅,图案简洁,多用于神怪角色,如《夜奔》的林冲脸谱,仅眉眼略勾,保留文人气质。
- 梆子戏脸谱:线条粗犷,色彩对比强烈,如秦腔《斩姚期》的姚期脸谱,黑脸加金纹,突出“苍劲”之美。
戏曲脸谱的种类,是行当规范、色彩象征、图案叙事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其数量虽无绝对统计(因剧种、流派差异较大),但通过行当、色彩、图案三大维度,已可窥见其“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的艺术规律,每一张脸谱,都是一部浓缩的“人物传记”,承载着戏曲“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
FAQs
Q1:为什么戏曲脸谱的颜色有固定含义?
A:戏曲脸谱的色彩源于传统文化中的“五行五色”学说(金、木、水、火、土对应白、青、黑、红、黄)和儒家伦理观念,如红色象征“忠义”(对应“火德”,光明正大),白色象征“奸诈”(对应“金德”,肃杀诡诈),黑色象征“刚直”(对应“水德”,深邃沉稳),这些色彩约定俗成,成为观众理解人物性格的“视觉密码”,体现了戏曲“程式化”的艺术特征。
Q2:除了京剧,哪些剧种的脸谱特色鲜明?
A:除京剧外,川剧脸谱以“变脸”技艺闻名,色彩瞬间变化,表现人物内心转折;昆曲脸谱淡雅简洁,注重文人气质,如《钟馗嫁妹》的钟馗脸谱,红黑相间,带“蝠纹”寓意“福到”;秦腔脸谱线条粗犷,色彩对比强烈,如《火焰驹》的艾谦脸谱,蓝脸配金纹,突出草莽英雄的豪放;粤剧脸谱则受岭南文化影响,图案繁复,如《鲁智深出家》的鲁智深脸谱,花脸配“笑纹”,兼具神佛与市井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