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荒山泪唱词标音

京剧《荒山泪》是程派代表剧目之一,由程砚秋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根据河南豫剧《女中孝》改编整理,讲述了明代末年,老农高良敏被官府逼租,儿媳张慧珠为救丈夫、公爹,在荒山中苦寻亲人,最终一家三口惨死的故事,全剧以悲剧为核心,唱腔设计充分体现了程派“幽咽婉转、低回沉郁”的艺术特色,唱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不同板式的变化展现人物内心的悲愤、哀怨与绝望,以下将对《荒山泪》经典唱段进行唱词标音,并结合声腔特点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程派唱腔的艺术魅力。

京剧荒山泪唱词标音

经典唱段唱词标音及声腔解析

《荒山泪》的唱词以七言、十言为主,结合京剧“西皮”“二黄”两大声腔体系,通过导板、原板、慢板、散板等板式的转换,层层递进地展现人物情感,以下选取剧中张慧珠的核心唱段,进行逐字标音及声腔分析。

(一)导板《谯楼鼓声催》

唱词原文
谯楼鼓声催,更鼓响如雷。
标音
谯(qiáo)楼(lóu)鼓(gǔ)声(shēng)催(cuī),
更(gēng)鼓(gǔ)响(xiǎng)如(rú)雷(léi)。

声腔/情感解析
此段为“西皮导板”,节奏自由,旋律跌宕,用于表现人物深夜无眠、内心焦灼的情绪。“谯楼鼓声催”中,“催”字拖腔较长,程派通过“脑后音”共鸣,将声音沉下去,表现张慧珠听到更鼓声后对丈夫未归的焦虑;“更鼓响如雷”中“雷”字以“擞音”处理,声音略带颤抖,暗示即将到来的悲剧氛围,导板作为“散板”的前奏,为后续的“慢板”“原板”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二)慢板《听谯楼打罢了初更时分》

唱词原文
听谯楼打罢了初更时分,
张慧珠坐草堂思念夫君。
标音
听(tīng)谯(qiáo)楼(lóu)打(dǎ)罢(bà)了(le)初(chū)更(gēng)时(shí)分(fēn),
张(zhāng)慧(huì)珠(zhū)坐(zuò)草(cǎo)堂(táng)思(sī)念(niàn)夫(fū)君(jūn)。

声腔/情感解析
此段为“二黄慢板”,旋律舒缓、深沉,是程派“幽咽婉转”风格的典型体现。“听谯楼打罢了初更时分”中,“分”字拖腔长达十余拍,程砚秋先生以“气口”控制声音的强弱变化,从“弱起”到“渐强”,再回落至“弱”,表现张慧珠独坐草堂时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思”字采用“擞音”,通过声音的轻微波动,传递出对丈夫安危的担忧,慢板的“一板三眼”节奏(4/4拍),使唱词如泣如诉,增强了悲剧的感染力。

(三)原板《夫妻们分散在两处里》

唱词原文
夫妻们分散在两处里,
母子们要相逢除非梦里。
标音
夫(fū)妻(qī)们(men)分(fēn)散(sàn)在(zài)两(liǎng)处(chù)里(lǐ),
母(mǔ)子(zǐ)们(men)要(yào)相(xiāng)逢(féng)除(chú)非(fēi)梦(mèng)里(lǐ)。

京剧荒山泪唱词标音

声腔/情感解析
此段为“二黄原板”,节奏平稳(2/4拍),叙事性强,用于表现张慧珠对离散亲人的无奈与绝望。“夫妻们分散在两处里”中,“散”字为去声,程派通过“坠腔”处理,声音由高到低,表现分离的痛苦;“处”字拖腔略带哭音,模仿哭泣的语调;“母子们要相逢除非梦里”中,“梦”字以“脑后音”收尾,声音暗淡,暗示重逢的渺茫,原板的“眼板”节奏(强拍起唱),使唱词语气坚定,但情感却更显悲凉。

(四)流水板《这才是人间的活地狱》

唱词原文
这才是人间的活地狱,
官府逼租虎狼如。
标音
这(zhè)才(cái)是(shì)人(rén)间(jiān)的(de)活(huó)地(dì)狱(yù),
官(guān)府(fǔ)逼(bī)租(zū)虎(hǔ)狼(láng)如(rú)。

声腔/情感解析
此段为“西皮流水板”,节奏明快(1/4拍),字多腔少,用于表现人物对官府腐败的控诉与愤怒。“这才是人间的活地狱”中,“这”字短促有力,“狱”字拖腔突然收住,表现强烈的愤慨;“官府逼租虎狼如”中,“逼”字以“喷口”发出,声音爆发力强,“如”字拖腔上扬,模仿虎狼的咆哮,揭露官府的残暴,流水板的“紧拉慢唱”特点,使唱词情绪层层递进,达到全剧的高潮。

唱词标音注意事项

京剧唱词标音需遵循“湖广音中州韵”的规范,即以湖北、湖南地区的语音为基础(声母、韵母),结合中原地区的韵调(四声),与现代普通话存在差异,以下是《荒山泪》唱词标音中需注意的几点:

  1. 声母特殊性

    • “我”在京剧中专读“ngo”(如《荒山泪》中“我夫”读“ngo fū”),而非普通话的“wǒ”;
    • “月”读“yuè”(韵母接近“üe”),如“月夜”读“yuè yè”;
    • “如”读“ru”(韵母为“u”),而非“rú”。
  2. 四声调值
    京剧四声分为“阴平(1声,高平调)、阳平(2声,升调)、上声(3声,降升调)、去声(4声,降调)”,与普通话调值不同。

    京剧荒山泪唱词标音

    • “分”在唱词中为阴平(fēn),调值为“55”(如“初更时分”);
    • “散”为去声(sàn),调值为“51”(如“夫妻分散”),程派常通过“去声高唱”强调字义。
  3. 韵部归属
    京剧唱词押韵遵循“十三辙”,《荒山泪》主要押“人辰辙”(en、in、un、ün)和“中东辙”(eng、ing、ong、iong)。

    • “催(cuī)、雷(léi)”虽为“灰堆辙”,但在导板中可灵活押韵;
    • “分(fēn)、君(jūn)、里(lǐ)”属“人辰辙”,慢板中韵脚统一,唱腔和谐。

表格:《荒山泪》经典唱段标音汇总

唱段名称 板式 唱词(原文) 标音(汉语拼音) 声腔/情感特点
谯楼鼓声催 西皮导板 谯楼鼓声催,更鼓响如雷 qiáo lóu gǔ shēng cuī, gēng gǔ xiǎng rú léi 自由节奏,“催”“雷”拖腔沉郁,表现焦虑
听谯楼打罢了… 二黄慢板 听谯楼打罢了初更时分 tīng qiáo lóu dǎ bà le chū gēng shí fēn 舒缓深沉,“分”字长拖腔,表现孤寂
夫妻们分散在… 二黄原板 夫妻们分散在两处里 fū qī men fēn sàn zài liǎng chù lǐ 平稳叙事,“散”“处”字带哭音,表现无奈
这才是人间的… 西皮流水板 这才是人间的活地狱 zhè cái shì rén jiān de huó dì yù 节奏明快,“逼”“如”字爆发力强,表现愤怒

《荒山泪》的唱词标音不仅是京剧语言规范的具体体现,更是程派声腔艺术的重要载体,通过“湖广音中州韵”的运用、四声调值的精准处理,以及不同板式的情绪转换,唱词与唱腔完美融合,将张慧珠的悲剧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京剧学习者而言,掌握唱词标音是理解程派“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艺术精髓的第一步,也是传承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基础。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唱词标音中的“湖广音中州韵”具体指什么?它如何影响《荒山泪》的唱词发音?
A:“湖广音中州韵”是京剧语言规范的核心,湖广音”指以明清时期湖北、湖南地区的语音为基础(如声母“ng”的保留、韵母“ie”与“üe”的区分),“中州韵”则指以中原地区的韵调(四声、韵部)为标准,在《荒山泪》中,这一规范体现为:①声母如“我”读“ngo”(而非“wǒ”),“月”读“yuè”(韵母接近“üe”);②韵部如“分(fēn)”“君(jūn)”押“人辰辙”,唱腔韵律统一;③四声调值如“散(sàn,去声)”高唱,强调字义的情感色彩,这些特点使唱词既符合京剧传统审美,又增强了程派唱腔的“幽咽婉转”风格。

Q2:程派唱腔在字音处理上有哪些特殊技巧?这些技巧如何通过《荒山泪》的唱词体现?
A:程派唱腔以“幽咽婉转、低回沉郁”著称,字音处理上主要有三大技巧:①“脑后音”:通过共鸣位置后移,使声音浑厚深沉,如《荒山泪》中“悲(bēi)”“梦(mèng)”字,拖腔时声音从后脑勺发出,表现悲愤与绝望;②“擞音”:在长音中加入轻微波动,模仿哭泣语调,如“思(sī)”“念(niàn)”字,增强情感感染力;③“上声去唱”:将上声字(如“买”读“mǎi”)按去声调值演唱,突出字的力度,如“草(cǎo)”字,唱腔顿挫有力,表现人物的刚毅,这些技巧在《荒山泪》的唱词中相互配合,使张慧珠的形象更加立体感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