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常东的妹妹是常秋月,一位在京剧程派艺术领域成就卓著的旦角名家,两人自幼生长在梨园世家,家庭的艺术氛围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京剧基础,也让他们在各自的行当里深耕多年,成为当代京剧舞台上备受瞩目的“兄妹档”,常秋月作为程派传人,以其幽咽婉转的唱腔、细腻入微的表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为程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常东与常秋月的艺术启蒙,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他们的父亲常鸣贵是京剧鼓师,母亲也从事京剧相关工作,家中常有梨园名士往来,耳濡目染下,兄妹二人自幼便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常东主攻老生,嗓音高亢激越,台风稳健,先后师从王世续、叶蓬等名家,在《四郎探母》《赵氏孤儿》等传统戏中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常秋月则专攻程派旦角,程派艺术以“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著称,唱腔讲究“声、情、美、永”,对演员的嗓音条件和表现力要求极高,常秋月11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师从李金鸿、艾美君等名师,后拜入程派名家迟小秋门下,系统学习程派表演技艺,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天赋,逐渐在京剧界崭露头角。
在艺术道路上,常秋月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她深谙程派“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精髓,在传统剧目中深入挖掘人物内心,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力,她的代表剧目《锁麟囊》中,薛湘灵从“春秋亭赠囊”的骄纵,到“朱楼寻球”的落魄,再到“团圆悟亲”的释然,常秋月通过细腻的眼神、身段和唱腔,将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一霎时把七情俱以味尽”的唱段,她运用程派特有的“脑后音”和“擞音”,将薛湘灵的悲愤、悔恨与通透演绎得入木三分,成为剧院的“看家戏”,她在《春闺梦》《荒山泪》《梅妃》等传统戏中也有不俗表现,尤其擅长塑造命运多舛、内心复杂的女性形象,被誉为“程派闺门旦的杰出代表”。
除了传统戏的传承,常秋月积极投身京剧创新实践,她参与创排的新编京剧《江姐》,将程派唱腔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在“红梅赞”唱段中融入通俗唱法的节奏感,既保留了程派的苍劲悲凉,又增添了时代气息,让年轻观众耳目一新,她还跨界尝试京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如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京剧名家名段交响音乐会》,用交响乐的恢弘衬托程派唱腔的婉转,拓宽了京剧的传播路径,作为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常秋月将舞台经验融入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戏感”和“情味”,她常对学生说:“学戏先学做人,只有真正理解人物,才能把戏演活。”多年来,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剧人才,为程派艺术的薪火相传贡献力量。
常东与常秋月的兄妹情谊,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的相互扶持,更在艺术上形成了默契的互补,两人曾同台演出《四郎探母》,常东饰演杨四郎,常秋月饰演铁镜公主,舞台上“坐宫”一折,四郎的悲情与公主的娇嗔、关切交织,兄妹二人通过眼神、唱腔的互动,将夫妻间的情感张力与兄妹间的艺术默契展现得恰到好处,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佳话,常东曾评价妹妹:“秋月的戏‘稳、准、狠’,细腻处见真情,跟她合作是一种享受。”而常秋月则坦言,哥哥的严谨和对艺术的执着一直是自己的榜样,“东哥对每一句唱腔、每一个身段都精益求精,这种态度深深影响了我。”
在京剧艺术面临传承挑战的今天,常东与常秋月兄妹始终坚守舞台,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京剧的发展,常东作为院团团长,致力于京剧的普及与推广,策划了多场面向青少年的京剧进校园活动;常秋月则通过教学、创新演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程派艺术,他们常说:“京剧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命,只要还有观众在,我们就会一直唱下去。”这种对艺术的赤诚与坚守,正是他们作为京剧传承人的担当与情怀。
常秋月主要艺术成就概览
剧目名称 | 角色 | 艺术特色 | 演出影响 |
---|---|---|---|
《锁麟囊》 | 薛湘灵 | 程派唱腔幽咽婉转,身段细腻,情感层次丰富,从骄纵到落魄再到释然,人物转变自然 | 成为剧院年度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获“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
《春闺梦》 | 张氏 | 融合青衣、花衫表演,唱腔中带哭音,表现乱世女子的悲苦与幻梦 | 被评为“程派经典传承剧目”,多次赴海外演出,引发海外观众共鸣 |
《江姐》 | 江姐 | 程派唱腔与现代音乐结合,红梅赞唱段激昂中蕴含深情,塑造革命者形象 | 开创京剧现代戏新路径,获“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 |
《梅妃》 | 梅妃 | 唱腔以“擞音”见长,表现梅妃的孤傲与凄美,水袖功收放自如 | 成为个人专场保留剧目,被收入“中国京剧名家经典剧目音像库” |
相关问答FAQs
Q1:常东和常秋月兄妹是否有过多次舞台合作?有哪些经典合作剧目?
A:常东与常秋月兄妹多次同台合作,经典剧目包括《四郎探母》(饰杨四郎与铁镜公主)、《王宝钏》(饰薛平贵与王宝钏)、《龙凤呈祥》(饰刘备与孙尚香)等,四郎探母》中的“坐宫”一折堪称经典,两人通过“对唱”“对白”展现夫妻情感与家国矛盾,常东的苍劲老生与常秋月的婉转程派相得益彰,舞台默契十足,每次演出都座无虚席,他们还在“京剧名家演唱会”中多次合作,以“兄妹对唱”形式演绎《武家坡》《大登殿》等选段,展现不同行当的艺术碰撞。
Q2:常秋月作为程派传人,在传承程派艺术方面有哪些具体贡献?
A:常秋月对程派艺术的传承贡献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深耕传统剧目,她系统学习了《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等程派经典,通过舞台实践还原程派精髓,锁麟囊》演出超200场,成为程派传承的“活教材”;二是创新教学方式,作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她提出“程派唱腔四步教学法”(听、辨、模、创),注重培养学生对程派“脑后音”“擞音”等技巧的掌握,以及人物情感的深度理解,其学生多在国家级京剧比赛中获奖;三是推动程派传播,她参与录制《程派艺术赏析》系列讲座,在短视频平台开设“秋月说戏”专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程派历史与唱腔特点,累计吸引超百万年轻观众关注,为程派艺术注入了年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