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张宝英豫剧包青天全场演出有何独特魅力?

张宝英作为豫剧界的标志性人物,其塑造的“包青天”形象堪称豫剧舞台上的经典丰碑,从艺数十年来,她以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表演风格,将包拯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与人性温度融为一体,尤其在《包青天》全场的演绎中,更是将这一形象推向了极致,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活包公”。

包青天张宝英豫剧全场

张宝英的艺术之路深受常派(常香玉)影响,她在继承常派激昂奔放、大气磅礴的演唱风格基础上,结合自身嗓音条件与人物理解,形成了“刚柔并济、声情并茂”的表演特色,在《包青天》中,她以“黑头”(豫剧净行的重要分支)应工,这一行当要求演员既有粗犷豪放的身段,又有细腻传神的表情,更需通过唱腔展现人物的内心波澜,张宝英的嗓音如洪钟般浑厚高亢,在表现包拯怒斥奸佞时,字字铿锵,如惊雷贯耳;而在体恤百姓疾苦时,又能转为低回婉转,饱含悲悯,铡美案》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的经典唱段,她通过“脑后音”与“胸腔音”的巧妙结合,将包拯面对国法与亲情时的挣扎与决绝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个拖腔都充满张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公堂之上,感受到包拯“执法如山、不徇私情”的浩然正气。

《包青天》全场演出通常以多本连台的形式呈现,涵盖《铡美案》《铡包勉》《打龙袍》等经典剧目,通过不同故事串联,立体展现包拯“铁面无私”与“心怀天下”的双重人格,在《铡包勉》一折中,张宝英通过“三击掌”的肢体语言,将包勉贪赃枉法后,包拯内心“亲情与国法”的冲突展现得入木三分:先是震惊,继而痛心,最终以“忍痛割爱”的决绝举起铡刀,她的眼神从最初的犹豫到最后的坚定,配合着顿挫有力的唱腔,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包拯“宁可得罪千人,不负天下百姓”的担当,而在《打龙袍》中,她又以“诙谐中见威严”的表演,通过“劝民、问案、打龙袍”等情节,展现包拯对民情的体恤与对皇权的敬畏,既有“黑头”的威严,又不失“青天”的温情,打破了传统包公“脸谱化”的刻板印象,使其形象更加丰满可感。

舞台呈现上,张宝英的《包青天》全场演出堪称“视听盛宴”,服装上,她身着黑蟒袍、头顶乌纱帽、额悬月牙,严格按照传统“包公”造型设计,黑色象征公正,月牙寓意“明察秋毫”;身段上,她借鉴京剧“架子花脸”的身法,台步稳健如山,亮相时如青松挺立,举手投足间尽显“包相爷”的威仪,乐队伴奏上,豫剧板式变化的独特魅力被充分发挥:慢板如泣如诉,展现包拯的深思熟虑;二八板节奏明快,表现公堂对峙的紧张;快二八与飞板的交替使用,则将剧情推向高潮,尤其是“铡美案”中“开铡”前的“导板”与“回龙”,板鼓与锣钹的激烈碰撞,配合张宝英撕心裂肺的唱腔,让观众的情绪随之跌宕,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张宝英的《包青天》之所以能成为“全场经典”,更在于其对“人”的挖掘,她曾说:“包公不是神,是人,是人就会有感情,有矛盾。”她在表演中始终注重“人性化”处理:面对陈世美的狡辩,她会微微皱眉,露出不易察觉的疲惫;面对秦香莲的哭诉,她会眼含泪光,伸手欲扶又收回,这种“克制中的情感流露”,让包公的形象脱离了“高大全”的符号化,变得有血有肉,正如老戏迷所言:“看张宝英的包公,不只是看戏,是看一个‘人’如何用一生践行‘正义’。”

以下为张宝英饰演包公的艺术特点分析:

艺术维度 具体表现 代表作品中的体现
唱腔特色 嗓音浑厚高亢,脑后音与胸腔音结合,板式运用灵活 《铡美案》“驸马爷近前看端详”,慢板深沉,快板激昂
表演风格 身段稳健,眼神传神,注重“情、理、义”的融合 《铡包勉》“三击掌”,眼神从犹豫到坚定,展现内心挣扎
人物塑造 打破脸谱化,突出“人性化”与“威严感”并存 《打龙袍》中劝民时的温情,执法时的决绝
舞台呈现 服装造型规范,乐队伴奏烘托气氛,节奏张弛有度 全场演出中“开铡”时的板鼓与锣钹,营造紧张氛围

张宝英的《包青天》不仅是一部戏剧作品,更是豫剧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缩影,她以“戏比天大”的艺术追求,将包拯精神融入每一次表演,让“包青天”的形象跨越时代,在新时代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戏迷,还是初识豫剧的年轻观众,都能在她的演绎中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与“戏曲”的魅力,这正是“全场演出”经久不衰的根源。

FAQs

  1. 问:张宝英的包公形象与其他豫剧演员(如李斯忠)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答:李斯忠作为豫剧“黑头”泰斗,以“粗犷豪放、气势磅礴”著称,其包公形象更侧重“威严如山”;而张宝英在继承常派基础上,融入了“细腻传神、人性化处理”的特点,她更注重展现包公内心的情感冲突与温度,如《铡包勉》中对侄女的痛惜,《打龙袍》中对百姓的体恤,使人物更具层次感,形成了“刚中带柔、威而不猛”的独特风格。

  2. 问:《包青天》全场演出通常时长多久?为何能吸引观众全程沉浸?
    答:《包青天》全场演出(含《铡美案》《铡包勉》《打龙袍》等)通常时长约2.5-3小时,其吸引力在于:一是剧情紧凑,多本连台形成“环环相扣”的戏剧张力;二是张宝英的表演“声情并茂”,唱腔与身段极具感染力,能带动观众情绪;三是人物塑造立体,包公的“铁面”与“柔情”形成反差,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传统豫剧的“唱念做打”与舞台美术(如服装、道具、灯光)的完美结合,也构成了沉浸式的观演体验,让观众仿佛“穿越”到古代公堂,感受包公“明镜高悬”的正义力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