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李胜素演绎京剧盗仙草有何独特艺术魅力?

京剧《盗仙草》作为传统武戏的经典剧目,取材于《白蛇传》中白素贞为救许仙勇闯昆仑山的传奇片段,该剧以刀马旦应工,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对演员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国家京剧院梅派名家李胜素,凭借深厚的梅派底蕴与扎实的刀马旦功底,将这一经典演绎得刚柔并济,既展现了白素贞救夫心切的决绝,又彰显了京剧武戏的独特魅力,成为当代京剧舞台上的代表性演绎之一。

京剧盗仙草 李胜素

李胜素自幼受京剧熏陶,1981年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京剧科,主攻梅派青衣,后师从梅葆玖先生,深得梅派艺术精髓,她的嗓音甜润婉转,表演端庄大方,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梅派经典中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李胜素并未局限于青衣行当,她深知“文武双全”是京剧演员的至高追求,主动向武旦、刀马旦名家请教,苦练武功身段,最终将梅派的“柔”与刀马旦的“刚”融会贯通,《盗仙草》便是她“文武兼备”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

《盗仙草》的故事发生在《断桥》之后,白素贞因盗取仙草触犯天规,为救被镇塔的许仙,她独自前往昆仑山盗取灵芝草,剧中,白素贞需面对守山仙童、白鹤、青鹿的阻拦,历经三场激烈打斗,最终取得仙草,这出戏的核心看点在于“武”——通过高难度的武打动作展现人物性格,而李胜素的演绎则在“武”之外,更注重“情”的传递,让冰冷的武打有了温度。

《盗仙草》主要角色与行当分工表 | 角色 | 行当 | 职责 | |------------|----------|----------------------------------------------------------------------| | 白素贞 | 刀马旦 | 盗取灵芝草,展现武勇与决心,核心人物 | | 仙童 | 武生 | 守山护草,与白素贞周旋,展现武戏攻防节奏 | | 白鹤 | 武旦 | 协助仙童阻拦白素贞,以翎子功、扑跌技巧增添打斗美感 | | 青鹿 | 武生 | 协助仙童阻拦白素贞,以翻跳、摔打动作展现场面激烈 |

该剧的表演难点集中在“三功”——唱功、做功、打功,唱功上,白素贞需在念白中传递急切情绪,如“在峨眉苦修炼千载以上”等唱段,既要体现梅派的婉转,又要表现武戏的铿锵;做功上,“起霸”“走边”等身段需展现人物的英姿,李胜素通过眼神的收放、手势的顿挫,将白素贞的果敢与柔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打功上,“踢枪”“抢背”“鹞子翻身”等技巧对演员的体力与协调性要求极高,李胜素在舞台上动作干净利落,“枪下场”时“鹞子翻身接踢枪”的动作一气呵成,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京剧盗仙草 李胜素

李胜素《盗仙草》经典表演片段分析表 | 片段名称 | 表演特点 | 艺术效果 | |------------------|--------------------------------------------------------------------------|--------------------------------------------------------------------------| | “盗草前”的起霸与念白 | 站姿挺拔,眼神坚定,念白字字铿锵,“盗仙草”三字咬字如金石,突出白素贞的决心 | 奠定人物刚毅性格,为后续武打铺垫,让观众迅速进入情境 | | “战仙童”的武打设计 | 枪花流畅,“拨云见日”“海底捞月”等招式精准,与仙童的攻防节奏分明,步伐稳健 | 展现武打功底,体现白素贞智勇双全,枪与剑的碰撞声铿锵有力,极具视觉冲击力 | | “斗鹤鹿”的身段配合 | 利用翎子功表现情绪波动,“绕步”“翻身”中穿插“鹞子翻身”,与鹤鹿二仙的配合默契 | 打破武戏的单一,增添舞蹈美感,翎子的甩动如灵蛇般灵动,展现人物灵巧与急切 |

李胜素的《盗仙草》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刚柔并济”,她的武打虽刚劲却不失女性的柔美,如在“抢背”落地时,身形微微一颤,既表现了打斗的激烈,又保留了白素贞作为女子的娇弱;她的唱腔虽婉转却蕴含力量,“灵芝仙草在山藏”一句中,“藏”字用梅派的“擞音”处理,尾音上扬,既唱出了仙草的珍贵,又暗示了盗草的决心,她在细节处理上独具匠心,如盗得仙草后,双手捧灵芝的动作轻柔,眼神中流露出如释重负的喜悦,让“盗”这一行为有了“救”的温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作为京剧艺术的传承者,李胜素不仅将《盗仙草》的传统技艺完整呈现,更在舞台呈现上融入现代审美,她在服装色彩上选用更明亮的湖蓝与银白,增强视觉冲击力;在音乐伴奏中融入交响乐元素,让武打的节奏更具张力,她通过大师课、演出讲座等形式,向年轻演员传授《盗仙草》的表演心得,推动传统武戏的传承与发展。

FAQs

京剧盗仙草 李胜素

Q1:李胜素作为梅派青衣,为何能将刀马旦戏《盗仙草》演绎得如此出色?
A1:李胜素的成功源于她对“文武兼备”艺术追求的坚持,她虽以梅派青衣成名,但早年曾系统学习武旦基本功,后通过向王晶华、李金鸿等刀马旦名家请教,将梅派的“唱腔韵味”与刀马旦的“身段武打”深度融合,在《盗仙草》中,她既用梅派的婉转唱腔传递人物情感,又以扎实的武打技巧展现人物英姿,形成了“以唱塑情,以武传神”的独特表演风格。

Q2:《盗仙草》作为武戏,对演员有哪些具体要求?李胜素是如何克服这些难点的?
A2:《盗仙草》对演员的要求集中在“稳、准、狠、美”四字:“稳”指身段稳健,避免在激烈武打中失态;“准”指招式精准,与对手配合默契;“狠”指动作力度,展现打斗的激烈;“美”指表演美感,将武打融入舞蹈化身段,李胜素通过长期苦练基本功,如每天“耗腿”“下腰”两小时保持身体柔韧性,通过“对枪”“踢枪”等专项训练提升武打精准度;她注重“武戏文唱”,在武打中融入人物情感,如用眼神变化替代部分夸张表情,让表演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