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凤还巢》是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取材于清代《循环序》传奇,讲述了程雪娥与穆居易之间因误会分离、终成眷属的喜剧故事,全剧唱词典雅生动,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富有京剧韵律之美,以下是主要角色的经典唱段整理:
程雪娥(闺门旦)唱段
程雪娥为尚书之女,性格温婉娴静,唱腔以梅派“平腔”为主,柔美中带着含蓄,核心唱段《本应当随母亲镐京前往》是其情感抒发的重点:
本应当随母亲镐京前往,
又谁知半途中拆散鸳鸯。
想当初许婚配穆家公子,
他本是忠厚人品性端方。
母亲她嫌贫穷百般阻挡,
又许了朱千岁错配鸾凰。
今日里洞房花烛夜,
才知佳人眼前现。
这桩事真教人羞愧难言,
倒叫我进退两难心绪乱如麻。
另有《她本是千金体非凡品》一段,表现其内心的委屈与期盼:
她本是千金体非凡品,
岂容得世俗论短长。
穆公子若有怜香意,
何不早辨真与伪。
莫非是负心人将我忘,
却教我空对菱花泪两行。
穆居易(小生)唱段
穆居易为忠良之后,唱腔清亮洒脱,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青年男子的热忱。《她本是千金体非凡品》是其误会雪娥貌丑时的内心独白:
她本是千金体非凡品,
为何貌丑惹人嫌?
当初程家许婚配,
谁知今日变了心。
朱千岁倚势强求娶,
我岂肯攀权贵负了真心。
不如辞官归故里,
免得在这烦恼城。
真相大白后,其《洞房花烛喜气浓》则充满喜悦:
洞房花烛喜气浓,
佳人原是意中人。
当初错认容貌丑,
谁知才德胜春风。
从今往后双飞燕,
不负当年山海盟。
程继康(老生)唱段
程继康为雪娥之父,尚书身份,唱腔苍劲有力,体现其固执又疼爱女儿的复杂性格。《我女婚姻事我自己主张》是其坚持己见的体现:
我女婚姻事我自己主张,
何必他人论短长。
穆家虽好家道落,
朱家富贵势压人。
自古婚姻由父母,
岂容女儿自主张。
错配姻缘事小,
保全家族事大。
朱千岁(净角)唱段
朱千岁为权贵,性格骄横,唱腔粗犷豪放,凸显其仗势欺人的特点。《程小姐美貌赛天仙》是其强娶雪娥时的狂妄:
程小姐美貌赛天仙,
嫁给我千岁享荣华。
管他什么忠良后,
管他什么程家女。
今日定要成亲事,
谁敢阻拦我朱某人!
戏词特点与艺术价值
《凤还巢》的戏词文白结合,既有“镐京”“鸾凰”等古典词汇,又有“空对菱花泪两行”等通俗表达,贴近观众又不失雅致,不同行当的唱腔设计精准贴合人物:闺门旦的柔美、小生的清亮、老生的沉稳、净角的豪放,共同塑造了鲜活的角色群像,全剧通过“误会—巧合—真相”的情节推进,唱词与表演相得益彰,成为京剧喜剧的经典之作。
相关问答FAQs
问:《凤还巢》的剧情核心矛盾是什么?
答:核心矛盾围绕“误会”展开——程雪娥貌美,但其母程夫人嫌贫爱富,故意在穆居易面前形容雪娥貌丑,导致穆居易误以为雪娥丑陋而拒婚;程夫人又将雪娥许配权贵朱千岁,最终穆居易代妹嫁入程府,洞房夜发现雪娥貌美,误会解除,两人终成眷属,矛盾设计既展现世俗偏见对爱情的阻碍,又通过巧合凸显“真金不怕火炼”的主题。
问:为什么说《凤还巢》是梅派艺术的代表作?
答:梅兰芳对程雪娥的塑造极具突破性,将闺门旦的“端庄”与“坚韧”结合,唱腔上创新运用“平腔”与“擞音”,如《本应当随母亲》中“羞愧难言”的拖腔,婉转细腻,成为梅派“柔美中见骨力”的典范;剧目在保留传统喜剧元素的同时,融入了人文关怀,强调“以貌取人”的批判,主题具有普世价值;全剧唱词与表演高度统一,如程雪娥的“进退两难”与穆居易的“喜气浓”形成对比,展现了梅派艺术“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