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黄鹤楼豫剧全词

豫剧《黄鹤楼》是传统三国戏中的经典剧目,取材于三国时期“刘备过江招亲”的故事,以周瑜设宴为难刘备、诸葛亮智斗周瑜为主线,通过唱词与念白展现了三国人物的性格交锋与智谋较量,全词结构紧凑,情节跌宕,既保留了历史故事的厚重感,又融入了豫剧高亢激昂、生活化的艺术特色,成为豫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代表作。

黄鹤楼豫剧全词

剧情背景与全词脉络

《黄鹤楼》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借得荆州久不归还,周瑜为讨要荆州,设宴于黄鹤楼,假意邀请刘备过江,实则埋伏刀斧手,企图逼刘备写下归还文书的契书,刘备得知后忧心忡忡,诸葛亮临行前授予赵云三个锦囊,并亲自随行赴宴,宴席上,周瑜步步紧逼,刘备假意应承却拖延不写,赵云依锦囊之计两次搬兵解围,最终诸葛亮携赵云从容脱险,周瑜的计谋落空,全词以“设宴—对峙—脱险”为脉络,通过唱词与念白将周瑜的傲慢、诸葛亮的从容、刘备的隐忍、赵云的勇猛刻画得淋漓尽致。

全词结构与关键唱词片段

全剧可分为“设宴赴会”“宴前试探”“智斗周郎”“赵云保驾”“脱险下山”五个核心场次,每个场次的唱词与念白均服务于人物塑造与情节推进,以下为关键场次的内容概要与唱词片段:

场次 主要人物 核心唱词/念白 内容概要
设宴赴会 周瑜、鲁肃 周瑜(念白):“刘备占据荆州不还,孤设黄鹤宴,定要他写下文书!” 周瑜为讨荆州,定下黄鹤楼宴请刘备之计,鲁肃劝谏未果。
宴前试探 刘备、赵云 刘备(唱):“闻言吓得魂不定,周郎设宴为哪桩?莫非他荆州要动手,龙潭虎穴我当闯!” 刘备赴宴前忧心忡忡,赵云安抚并出示诸葛亮所赠锦囊,暗示自有退路。
智斗周郎 周瑜、诸葛亮 周瑜(唱):“刘备做事太猖狂,占我荆州不思还!”;诸葛亮(唱):“周郎小儿休逞强,神机妙算我早提防!” 宴席上周瑜以刀斧手相逼,刘备假意应承却拖延,诸葛亮以“取亲为名”为由化解危机。
赵云保驾 赵云、周瑜 赵云(唱):“保主公出虎口如同闯阵,刀山火海我不怕,周郎休想把人欺!” 赵云依锦囊之计,先是搬来“江东甘、糜二夫人”,后又假称“曹操起兵”,迫使周瑜放行。
脱险下山 诸葛亮、刘备 诸葛亮(念白):“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唱):“多亏军师巧安排,转危为安离龙潭!” 诸葛亮与刘备一行人成功脱险,周瑜计谋败露,全剧在幽默与智谋的交织中落幕。

唱词的艺术特色与人物塑造

豫剧《黄鹤楼》的唱词充分体现了豫剧“慷慨激昂、贴近生活”的艺术风格,语言通俗生动,富有河南地方方言韵味,同时通过板式变化(如【二八板】【快二八】【散板】)展现人物情感的起伏,例如周瑜的唱词多采用【快二八】,节奏急促,凸显其心胸狭窄、急于求成的性格;诸葛亮的唱词则多用【二八板】与【散板】结合,从容不迫,展现其运筹帷幄的智者形象;赵云的唱词高亢明快,【快二八】的板式配合“闯阵”“不怕”等词句,将忠勇无畏的武将气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黄鹤楼豫剧全词

在人物塑造上,唱词与念白相得益彰:周瑜的“设宴在黄鹤楼,专等刘备上钓钩”念白,暴露其计谋的险恶;刘备的“周郎啊周郎,你只知宴请刘备,不知我身边有能人”唱词,表面隐忍实则暗藏锋芒;诸葛亮的“亮此番过江来,胸中早有三分策”念白,则将“未卜先知”的军师形象深入人心,这些唱词不仅推动剧情发展,更成为观众理解人物性格的重要窗口。

相关问答FAQs

Q1:豫剧《黄鹤楼》中,诸葛亮为何能轻松识破周瑜的计谋?
A1:诸葛亮之所以能轻松识破周瑜的计谋,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他对周瑜的性格了如指掌,深知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心与急于求胜的心理;二是他早有准备,临行前授予赵云三个锦囊,预设了应对危机的步骤;三是他善于利用周瑜的多疑,以“取亲为名”等借口转移注意力,打乱周瑜的部署,这些细节体现了诸葛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智慧。

Q2:豫剧《黄鹤楼》在传承过程中有哪些经典流派演绎?
A2:豫剧《黄鹤楼》在传承中形成了以常香玉、唐喜成、陈素真等为代表的多个流派版本,常香玉的“常派”演绎中,诸葛亮的唱腔刚柔并济,注重情感层次的递进;唐喜成的“唐派”则以周瑜的唱腔见长,将“豫东调”的高亢与“豫西调”的深沉结合,凸显人物的复杂性;陈素真的“陈派”则更注重刘备的内心戏,通过细腻的唱腔表现其“外柔内刚”的性格,这些流派的演绎既保留了剧目的核心情节,又融入了个人艺术特色,使《黄鹤楼》成为豫剧舞台上多元共存的经典之作。

黄鹤楼豫剧全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