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作为北宋都城,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春节唱大戏更是延续千年的民俗传统,2016年春节,开封以“戏迎新春,文化惠民”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多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戏曲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锣鼓铿锵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在经典唱段里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概况:全域覆盖,戏韵满城
2016年春节期间,开封市的戏曲活动遍布城区各大文化场馆、景区广场及社区乡村,从正月初一至正月二十,累计演出超百场,涵盖豫剧、曲剧、越调等中原主流剧种,既有传统经典剧目,也有现代创新作品,形成“城市有舞台、社区有戏台、乡村有场院”的全域演出格局,活动由开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联合市豫剧院、市曲剧团、各县区文化馆等单位共同举办,主要演出场地包括开封市大众剧院、清明上河园“万姓码头”舞台、龙亭公园“九龙宫”广场、铁塔公园“赏心园”以及各社区文化中心等,日均观众超万人次,成为当年春节开封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主要剧目与剧团:名角登台,经典重现
2016年春节戏曲活动以“传承经典、服务群众”为核心,邀请了省内知名戏曲院团和本地优秀剧团,上演了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开封市豫剧院作为本土主力军,携《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秦香莲》等经典豫剧轮番登场,国家一级演员、豫剧“常派”传人虎美玲亲自主演《穆桂英挂帅》,其高亢嘹亮的唱腔和英姿飒爽的扮相,引发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市曲剧团则带来了《陈三两爬堂》《卷席筒》等传统曲剧,以细腻的表演和贴近生活的剧情,赢得中老年观众的青睐;河南省越调剧团也受邀加盟,申凤梅先生的弟子申军演唱的《诸葛亮吊孝》,韵味醇厚,让戏迷们过足“越调瘾”。
以下是部分主要演出剧目一览:
剧目名称 | 剧种 | 演出单位 | 演出地点 | 演出时间(场次) |
---|---|---|---|---|
《穆桂英挂帅》 | 豫剧 | 开封市豫剧院 | 清明上河园“万姓码头” | 正月初三、初五 |
《花木兰》 | 豫剧 | 开封市豫剧院 | 市大众剧院 | 正月初七、初九 |
《陈三两爬堂》 | 曲剧 | 开封市曲剧团 | 龙亭公园“九龙宫”广场 | 正月初四、初六 |
《诸葛亮吊孝》 | 越调 | 河南省越调剧团 | 铁塔公园“赏心园” | 正月初八、初十 |
《卷席筒》 | 曲剧 | 开封县曲剧团 | 顺河回族区社区文化中心 | 正月十二、十四 |
《秦香莲》 | 豫剧 | 尉氏县豫剧团 | 鼓楼区新华广场 | 正月十五、十七 |
特色活动:互动体验,戏韵传承
除了舞台演出,2016年开封春节戏曲活动还融入了多项互动体验环节,让“看戏”变成“玩戏”,增强戏曲文化的吸引力,在清明上河园景区,设置了“戏曲脸谱绘制区”,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游客绘制脸谱,孩子们手持画笔,在关羽的红脸、包公的黑脸上勾勒出对戏曲的想象;龙亭公园的“戏曲服饰展”则陈列了豫剧、曲剧中的蟒袍、靠旗、凤冠等戏服,观众可试穿拍照,感受“戏中人”的乐趣;市图书馆举办的“戏曲知识讲座”邀请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专家,讲解豫剧的起源与发展,年轻观众通过讲座了解到“常派”“陈派”等流派的艺术特色。
“戏曲进万家”活动深入城乡,市豫剧院的演员们走进顺河回族区苹果园社区、祥符区西姜寨乡,为留守老人和基层群众送去《朝阳沟》《小二黑结婚》等现代戏,将舞台搭在百姓家门口,一位住在苹果园社区的张阿姨看完演出后感慨:“过年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地道的豫剧,比吃年夜饭还高兴!”
文化意义与观众反响:年味儿里的文化自信
2016年春节戏曲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封作为“戏曲之乡”,其春节戏曲活动承载着市民对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通过“政府搭台、剧团唱戏、群众看戏”的模式,让戏曲艺术回归大众、贴近生活,活动期间,各大演出场地座无虚席,不少年轻观众带着父母和孩子一同观戏,舞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台下观众的掌声叫好,构成了一幅代际共赏的文化图景。
《开封日报》报道称,2016年春节戏曲活动吸引了超10万人次参与,其中30岁以下观众占比达35%,创历史新高,许多游客表示,来开封过年不仅是为了赏灯会、吃小吃,更是为了感受“无戏不成年”的民俗氛围,一位来自郑州的大学生说:“以前觉得戏曲老套,这次现场看了《花木兰》,被‘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段打动,才发现传统戏曲这么有魅力!”
相关问答FAQs
Q1:2016年开封春节戏曲活动有哪些特色?
A1:2016年开封春节戏曲活动呈现三大特色:一是“全域覆盖”,演出场地从城市剧院延伸至景区、社区、乡村,实现“处处有戏”;二是“名角荟萃”,邀请虎美玲、申军等知名演员登台,同时扶持本地县区剧团,兼顾专业水准与基层需求;三是“互动性强”,通过脸谱绘制、服饰试穿、知识讲座等体验活动,让戏曲从“舞台艺术”变为“大众参与”,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Q2:开封作为“戏曲之乡”,春节戏曲活动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A2:开封春节戏曲活动通过“创新形式+内容贴近”吸引年轻观众:在传统剧目中融入现代元素,如将《穆桂英挂帅》的武打场面与舞台灯光技术结合,增强视觉冲击力;打造“戏曲+旅游”模式,在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等景区演出,让年轻游客在游玩中接触戏曲,并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分享观戏体验,扩大戏曲文化的传播范围,社区和校园开展的“戏曲小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接触戏曲,培养潜在观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