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佳和豫剧团作为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民营戏曲表演团体,自成立以来始终扎根基层,以传承和弘扬豫剧艺术为己任,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剧团以“服务百姓、传承经典”为宗旨,不仅活跃在乡镇舞台,更将豫剧的魅力传播至更广阔的领域,成为连接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纽带。
驻马店佳和豫剧团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几位热爱豫剧的民间艺人牵头组建,初期,剧团以“草台班子”的形式在驻马店周边乡镇巡演,条件简陋却充满活力,演员们多来自农村,凭借着对戏曲的热爱与执着,逐渐打磨出一批经典剧目,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剧团从最初的十几人壮大至如今的六十余人,拥有专业的灯光、音响、服装等设备,演出足迹遍布驻马店市所辖各区县,并辐射至信阳、周口、漯河等周边城市,年均演出场次超过300场,观众累计达数十万人次,成为豫南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民间戏曲力量。
剧团的演出剧目丰富多样,涵盖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大类,传统戏以豫剧经典为主,如《穆桂英挂帅》《秦香莲》《花木兰》《七品知县进道观》等,这些剧目唱腔高亢激昂,剧情跌宕起伏,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现代戏则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基层生活,如《朝阳沟》(驻马店版)、《焦裕禄》《小村大事》等,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接地气的剧情,引发观众共鸣;新编历史剧如《天中忠烈》(取材于驻马店历史人物杨靖宇的故事)、《驿路情缘》等,则将地方历史文化与戏曲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经典,又赋予了剧目新的时代内涵,在剧目编排上,剧团注重“老戏新演”,在保留传统唱腔和表演程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台元素,如多媒体背景、立体声效等,增强了演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演员阵容是剧团的立身之本,驻马店佳和豫剧团实行“老中青”三代结合的人才梯队模式,既有从专业戏曲院校毕业的青年演员,也有扎根基层数十年的资深艺人,更有从观众中培养的“戏迷票友”,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张桂兰主攻闺门旦,扮相俊美,唱腔圆润,其主演的《秦香莲》《穆桂英挂帅》等剧目在豫南地区广受好评;青年演员李伟工须生,嗓音洪亮,台风稳健,凭借《七品知县进道观》中的精彩表演荣获“河南省民营院团演员大赛”一等奖;武生演员王强则擅长翻打扑跌,在《花木兰》中“从军”一折的高难度动作,每每引发现场观众阵阵喝彩,为培养后备力量,剧团与驻马店艺术学校合作,设立“佳和豫剧学员班”,采用“师带徒”模式,系统教授唱腔、身段、表演等课程,已为剧团输送了20余名青年演员,确保了豫剧艺术的代代相传。
在艺术特色上,驻马店佳和豫剧团形成了“接地气、有温度、显真情”的风格,剧团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农村、社区、企业、校园,了解观众需求,将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每年春节期间,剧团都会开展“戏曲进万家”活动,在乡镇文化广场、田间地头搭建临时舞台,为群众免费演出,让老百姓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剧团注重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在表演中融入驻马店的方言、民俗和民间音乐,使剧目更具地域特色,现代戏《小村大事》中,演员们使用驻马店方言对白,配合当地的“唢呐吹奏”和“秧歌舞”元素,生动再现了新时代农村的生活画卷,让观众倍感亲切。
驻马店佳和豫剧团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多次参与“文化下乡”“精准扶贫”“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2019年,剧团赴驻马店市确山县贫困村演出,不仅为村民送去精彩的戏曲节目,还为留守儿童捐赠了学习用品和戏曲服装;2020年疫情期间,剧团创作了抗疫主题小戏《逆行天使》,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向观众传递抗疫正能量,累计观看量超百万次,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剧团的社会影响力,也让豫剧艺术在服务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以下是驻马店佳和豫剧团的基本信息概览:
项目 | |
---|---|
成立时间 | 1995年 |
所在地区 |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 |
剧团性质 | 民营戏曲表演团体 |
代表剧目 | 《穆桂英挂帅》《秦香莲》《朝阳沟》《天中忠烈》《小村大事》等 |
艺术特色 | 融合豫东调与豫西调,唱腔高亢激越;注重方言与民俗结合;舞台呈现现代化 |
年均演出场次 | 300余场 |
主要成就 | 河南省民营院团“优秀演出团队”;驻马店市“文化下乡定点单位”;多次获省级奖项 |
相关问答FAQs
Q1:驻马店佳和豫剧团的演出通常在哪些地点进行?如何购票?
A1:驻马店佳和豫剧团的演出地点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乡镇文化广场、田间地头等户外场所,多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庙会)期间开展“戏曲进万家”活动,免费向群众开放;二是驻马店市及周边城市的剧场、文化中心,如驻马店市群艺剧院、信阳百花之声等,这类演出通常需提前通过剧场官方渠道购票;三是商业演出和庆典活动,如企业年会、乡村婚礼等,可通过剧团官方电话(0396-XXXXXXXX)联系预约购票,剧团也会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演出,观众可免费观看线上回放。
Q2:剧团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关注豫剧?有哪些针对青少年的推广活动?
A2:为吸引年轻观众,驻马店佳和豫剧团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一是“戏曲进校园”活动,定期走进驻马店市的中小学,通过戏曲知识讲座、经典片段展演、互动体验(如学唱豫剧选段、试穿戏曲服装)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豫剧;二是打造“青春版”剧目,在传统戏中融入流行音乐、街舞等元素,如《花木兰·从军》中加入现代舞蹈动作,吸引青少年目光;三是利用新媒体推广,在抖音、B站等平台开设“佳和豫剧小课堂”,发布戏曲教学短视频、演员幕后花絮等内容,用年轻化的语言和形式解读豫剧;四是与高校合作,邀请大学生参与剧目创作和舞台设计,增强剧目的时代感和亲和力,这些措施有效拉近了豫剧与年轻群体的距离,让传统艺术在青少年中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