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战长沙京剧全本唱词

京剧《战长沙》是传统三国戏中的经典之作,以关羽战长沙、收服黄忠为主线,展现忠义精神与英雄气概,全剧唱词激昂慷慨,兼具老生、花脸的唱腔特点,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以下从剧情脉络、核心唱段、艺术特色三方面详细解析全本唱词,并辅以表格梳理关键场次。

战长沙京剧全本唱词

剧情脉络与唱词背景

《战长沙》故事发生于刘备取荆州后,命关羽率军攻打长沙,长沙守将黄忠老当益壮,武艺高强;副将魏延叛变投敌,欲献城池,关羽与黄忠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次日再战,黄忠马失前蹄,关羽感其忠义,未加伤害,黄忠感恩,后于阵前斩杀魏延,开城归降,全剧唱词贯穿“忠义”主线,关羽的豪迈、黄忠的耿直、魏延的奸佞均通过唱词得以凸显。

核心唱段解析(按场次梳理)

第一关:关羽升帐战长沙

人物:关羽(老生)、关平(老生)
唱段:【西皮导板】→【西皮原板】→【西皮流水】
唱词
“忆昔当年十八春,桃园结义立功勋。
徐州城下失散了,兄弟南北各飘零。
如今占据了荆州,带领人马把贼平。
长沙太守姓韩姓,黄忠老将武艺精。
帐下又有关平儿,催马来战长沙城。”
解析:关羽以【导板】起腔,苍凉悲壮,回忆桃园结义;【原板】叙事,交代征战背景;【流水板】节奏加快,凸显急切求战之心,唱词简洁有力,符合关羽“义绝”形象。

第二关:黄忠阵前显威风

人物:黄忠(老生)、严氏(旦角)
唱段:【西皮导板】→【西皮慢板】→【西皮快板】
唱词
“某家黄忠字汉升,长沙城内保韩明。
当年大战长沙郡,枪挑贼寇百万兵。
今朝来了关云长,怎容他在地逞强横!
马来!战他不败显威名!”
解析:黄忠以“老将”身份登场,【慢板】展现沉稳气度,【快板】突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唱词中“枪挑贼寇百万兵”凸显勇武,“怎容他在地逞强横”体现守土之责,与关羽形成“忠义”呼应。

战长沙京剧全本唱词

第三关:三战不分胜负

人物:关羽、黄忠
唱段:【西皮快板】→【西皮散板】
唱词(关羽):
“黄忠老将果然强,阵前杀气冲天光。
青龙刀起如龙现,斩贼除害保家邦!”
唱词(黄忠):
“关将军刀法世无双,某家枪法也不让。
战了一日未分胜败,明日再战定雌雄!”
解析:两人对唱以【快板】为主,唱词短促有力,通过“青龙刀”“老将枪”等意象展现武艺交锋,关羽“保家邦”凸显忠义,黄忠“定雌雄”体现好胜,两人英雄相惜之情初显。

第四关:黄忠马失前蹄,关羽义释黄忠

人物:关羽、黄忠
唱段:【西皮散板】→【西皮导板】→【西皮原板】
唱词(关羽):
“见马倒人黄忠落马下,某家心中实难安。
战场之上不斩降将,饶你一命速回营。
他日若归顺刘皇叔,共扶汉室锦乾坤!”
唱词(黄忠):
“关将军义重如山高,某家马失前蹄遭耻笑。
蒙你不杀恩义报,来日阵前必效劳!”
解析:关羽【散板】唱词“不斩降将”体现仁义,“共扶汉室”点明主线;黄忠“蒙你不杀恩义报”直抒感恩,两人唱词情感转折,为后续归降铺垫。

第五关:黄忠斩魏延,开城归降

人物:黄忠、韩玄(净角)、关羽
唱段:【西皮快板】→【西皮流水】
唱词(黄忠):
“魏延贼子心不正,欲献长沙投曹营。
某家一枪刺咽喉,除却奸佞保太平。
开关速迎关云长,共扶汉室万年长!”
解析:黄忠【快板】唱词节奏急促,“刺咽喉”“除奸佞”展现果决,末句“共扶汉室”与关羽呼应,全剧“忠义”主题升华。

战长沙京剧全本唱词

唱词艺术特色

  1. 语言凝练,性格鲜明:关羽唱词多用“某家”“保家邦”等词,凸显威严;黄忠唱词“老将”“马失前蹄”体现身份;魏延(若出场)唱词则多“投曹营”“献城池”等奸佞语汇,人物性格通过语言差异一目了然。
  2. 板式丰富,情感跌宕:从【导板】的苍凉,到【慢板】的沉稳,再到【快板】的激昂,板式变化与剧情节奏紧密贴合,如关羽义释黄忠时用【散板】,情感舒缓;战场厮杀时用【快板】,节奏紧张。
  3. 典故化用,深化主题:唱词中“桃园结义”“徐州失散”等典故,暗合三国背景;“共扶汉室”反复出现,强化“忠义”核心,使剧目兼具历史厚重感与道德教化意义。

关键场次唱词速查表

场次 人物 唱段名称 核心唱词摘录
关羽升帐 关羽 【西皮流水】 “长沙太守姓韩姓,黄忠老将武艺精,帐下又有关平儿,催马来战长沙城。”
黄忠亮相 黄忠 【西皮慢板】 “某家黄忠字汉升,长沙城内保韩明,当年大战长沙郡,枪挑贼寇百万兵。”
三战不分胜负 关羽/黄忠 【西皮快板】 关:“黄忠老将果然强,阵前杀气冲天光。”黄:“关将军刀法世无双,某家枪法也不让。”
义释黄忠 关羽 【西皮散板】 “见马倒人黄忠落马下,某家心中实难安,战场之上不斩降将,饶你一命速回营。”
黄忠归降 黄忠 【西皮流水】 “魏延贼子心不正,欲献长沙投曹营,某家一枪刺咽喉,除却奸佞保太平。”

相关问答FAQs

Q1:《战长沙》中关羽为何要义释黄忠?这一情节如何体现人物性格?
A1:关羽义释黄忠,核心在于“义”字,黄忠马失前蹄时,关羽若乘机杀之,虽为战场常理,但黄忠此前并未使出全力,且长沙乃汉室疆土,黄忠是为“保家邦”而战,关羽感其忠义,认为“杀降将非英雄所为”,故放其生路,这一情节凸显关羽“义绝”性格——不仅对兄弟重情,对对手亦重义,符合《三国演义》中“义薄云天”的形象塑造,也为后续黄忠归降埋下伏笔,深化“忠义相感”的主题。

Q2:京剧《战长沙》的唱腔设计如何服务于剧情和人物表达?
A2:唱腔设计紧密围绕剧情节奏与人物心境,关羽作为主角,唱腔以【西皮】为主,【慢板】展现沉稳(如升帐时谋划),【快板】凸显勇武(如战场厮杀),【散板】则用于情感转折(如义释黄忠时的复杂心境),黄忠作为老将,唱腔苍劲有力,【快板】中带有一丝老当益壮的豪迈,【散板】则体现马失前蹄的懊恼与关羽义释后的感动,通过板式变化,如关羽【导板】的悲壮引出回忆,黄忠【流水板】的急促展现决断,唱腔与剧情、人物情绪高度统一,增强了舞台表现力与感染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