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三气周瑜全剧如何演绎周瑜的三次气怒?

京剧《三气周瑜》作为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经典剧目,以“智斗”为主线,浓缩了赤壁之战后周瑜与诸葛亮围绕荆州展开的多次较量,最终以周瑜金疮迸裂、仰天长叹而亡收场,成为舞台上久演不衰的“三国戏”代表,全剧以“三气”为叙事核心,通过紧凑的情节冲突、鲜明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展现了周瑜的雄才大略与性格缺陷,更凸显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从容气度。

三气周瑜全剧京剧

剧情:三回智斗,周郎中计

《三气周瑜》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借据荆州不还,东吴都督周瑜屡讨未果,心生愤懑,设下连环计欲除刘备,却反被诸葛亮一一化解,最终三次被气,伤势加重,含恨而终。

第一气:计夺南郡,周瑜中伏
周瑜率兵攻打南郡,与曹仁激战之际,诸葛亮却暗中派赵云袭取荆州、襄阳等城池,周瑜费尽心力拿下南郡,却发现后方已失,气得口吐鲜血,此战中,周瑜的“刚愎”与诸葛亮的“先发制人”形成鲜明对比,周瑜明知中计,却因“荆州不还,誓不罢休”的执念难以收手。

第二气: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羞愤
周瑜与孙权定下“美人计”,以孙尚香为饵,骗刘备至东吴,欲软禁以换取荆州,诸葛亮早识破计谋,派赵云陪同刘备,并让荆州兵士抬着“娶亲”队伍大张旗鼓前往东吴,同时散布“刘备入赘东吴”的消息,让孙权、周瑜骑虎难下,刘备成功娶亲,并在诸葛亮安排下安然返回荆州,周瑜派兵追赶,反被吴国太斥责,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气得再次吐血。

第三气:假途灭虢,周瑜殒命
周瑜见硬取不成,又献“假途灭虢”之计,以帮刘备取西川为由,实则欲袭取荆州,诸葛亮早已洞悉,命张飞、赵云、魏延分兵把守,并在芦花设下埋伏,周瑜率军进入包围圈,四面楚歌,得知中计后,羞愤交加,旧伤迸裂,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吐数口鲜血而亡,年仅36岁。

三气周瑜全剧京剧

人物与艺术:行当鲜明,唱念做打

京剧《三气周瑜》的成功,离不开对人物性格的精准刻画与表演艺术的极致呈现。

周瑜(小生行当):作为核心人物,周瑜的行当以“雉尾生”为主,突出其儒将风范与少年意气,演员通过“翎子功”(如“捻翎”“甩翎”)表现其愤怒时的激动,用“眼神”传递其智谋与心胸狭隘的矛盾,唱腔上,以【西皮导板】【西皮原板】为主,高亢激昂,如“周郎本是英雄将”一段,尽显其雄姿;病重时则转为【反二黄】,苍凉悲怆,如“叹周瑜”的唱段,将英雄末路的悲愤渲染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老生行当):诸葛亮以“老生中的安工老生”应工,扮相清瘦,手持羽扇,唱腔沉稳从容,多用【西皮慢板】【西皮流水】,如“借东风”一段,唱腔中透出运筹帷幄的自信,表演上以“做功”见长,通过“捋须”“微笑”等细节,展现其“多智而近妖”的形象,与周瑜的“急”形成鲜明对比。

其他角色:如鲁肃(老生,忠厚调和者)、孙尚香(旦角,政治联姻的悲情色彩)、赵云(武生,忠勇智全)等,虽戏份不多,但各具特色,共同推动了剧情发展。

三气周瑜全剧京剧

相关问答FAQs

Q1:京剧《三气周瑜》中,周瑜的“三气”是否真实发生在历史上?
A1:并非真实历史,历史上周瑜与诸葛亮并无直接交锋,周瑜病逝时(210年)诸葛亮尚在蜀中任职,且周瑜“性度恢廓”,与演义中“心胸狭隘”的形象差异较大。“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为突出诸葛亮“智绝”形象的艺术虚构,京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戏剧化,强化了冲突张力。

Q2:京剧《三气周瑜》的经典唱段有哪些?
A2:该剧经典唱段主要集中在周瑜和诸葛亮身上,周瑜的“周郎本是英雄将”(【西皮原板】)、“叹周瑜”(【反二黄】),表现其英雄气概与悲愤心境;诸葛亮的“借东风”(【西皮导板】【西皮原板】)、“芦花计”(【西皮流水】),则展现其从容智谋,这些唱段旋律优美,情感饱满,成为京剧小生、老生行当的保留剧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