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戏曲学院教务处主要负责哪些戏曲教学管理工作?

戏曲学院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枢纽,肩负着戏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统筹、教学质量监控及师生教学服务的重要职责,是连接教学、管理、师生三方的关键纽带,在戏曲教育领域,其工作既需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突出戏曲艺术“口传心授”“技艺融合”的学科特色,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戏曲传承与创新人才。

戏曲学院教务处

从职能定位来看,戏曲学院教务处的工作涵盖教学运行、专业建设、师资保障、学生服务及质量监控五大模块,教学运行管理是基础工作,需科学制定每学期教学计划,协调戏曲专业理论课(如戏曲史论、乐理)与实践课(如唱腔、身段、剧目排练)的时间分配,确保琴房、排练厅、剧场等教学资源的合理调度,针对戏曲专业“小班化”“个性化”教学特点,需精准安排教师授课时间,避免跨行当、跨流派教学的冲突,保障“一对一”“师徒制”等传统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考试与成绩管理也需体现戏曲特色,除常规理论考试外,专业会课、期末展演、毕业剧目等实践考核环节需制定详细评分标准,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评审,确保评价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教务处的核心任务,戏曲学院需立足传统、守正创新,在保留京剧、昆曲、地方戏等经典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拓展新兴专业方向(如戏曲编导、戏曲数字媒体、戏曲音乐制作),教务处需牵头组织专家论证培养方案,构建“基础课+专业课+特色课+实践课”的课程体系,例如在京剧表演专业中,既设置“唱念做打”核心课程,也增设“戏曲美学”“跨文化戏曲交流”等通识课程,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人文素养的融合,教材建设需突出戏曲特色,组织编写《传统剧目精选》《戏曲毯子功教程》等特色教材,并推动“活态教材”建设,邀请老艺术家录制身段教学视频、整理流派唱腔谱例,形成文字、音像、数字资源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库。

师资与教学资源保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戏曲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既需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教务处需协同人事部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引进院团骨干演员、导演担任兼职教师,将前沿舞台实践引入课堂;另一方面支持校内教师赴院团挂职锻炼,参与剧目创作,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教学资源保障需兼顾硬件与软件,硬件方面完善戏曲服装道具室、录音棚、数字化教室等设施,软件方面搭建“戏曲教学云平台”,整合慕课资源、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如京剧脸谱设计虚拟实验),辅助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学业服务体现“以生为本”理念,戏曲学生培养周期长、实践强度大,教务处需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例如为低年级学生开设“戏曲学习方法”专题讲座,为高年级学生提供考研、就业、院团实习等多元化发展路径支持,针对戏曲专业“实践出真知”的特点,教务处需积极拓展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文化周”等演出活动,推荐优秀人才参与全国戏曲院校学生京剧、地方戏等比赛,以赛促学、以演促练,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关注学生专业学习进度与身心健康,及时协调解决学籍变动、学分认定等问题。

戏曲学院教务处

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教务处需构建“多方参与、全程监控”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教学督导听课(重点关注传统技艺教学规范性)、学生评教(侧重教师教学态度与传承效果)、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等方式,持续优化教学过程,针对戏曲艺术“流派纷呈”的特点,质量评价需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个人风格,避免“标准化”评价对艺术个性的束缚。

戏曲学院教务处的工作,本质是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平衡,在技艺与人文的融合中探索路径,最终目标是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培养出既懂传统又通创新、既能登台又能讲故事的复合型戏曲人才。

相关问答FAQs

Q1:戏曲学院教务处如何平衡传统戏曲传承与现代教育需求?
A:戏曲学院教务处通过“传统课程固化+创新课程补充”的方式实现平衡,将京剧“四功五法”、地方戏传统剧目等列为核心必修课,邀请非遗传承人、老艺术家采用“口传心授”方式教学,确保技艺原真性;开设“戏曲数字媒体应用”“戏曲编剧创新”“跨文化戏曲交流”等选修课,引入慕课、虚拟仿真等现代教学手段,并组织“传统剧目现代表达”“戏曲元素跨界融合”等创新实践项目,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科技融合,培养学生在传承中创新的能力。

戏曲学院教务处

Q2:学生在戏曲学习中遇到实践资源不足时,教务处能提供哪些支持?
A:教务处通过“校内挖潜+校外拓展”双路径解决实践资源问题,校内方面,统筹排练厅、剧场、服装道具库等资源,延长开放时间,支持学生自主组建社团排练传统剧目;建立“实践学分银行”,将学生参与校内小型演出、公益展演等纳入学分认定体系,校外方面,与国家京剧院、地方戏曲院团共建实习基地,提供“剧目排练+舞台演出”双实践机会;主办“新剧目创作孵化大赛”,联合院团专家指导学生原创作品,优秀作品推荐至专业剧院展演;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与全国戏曲比赛、非遗传承项目,解决服装、道具、差旅等实践成本问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