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为“豫韵流芳——奏梦瑶豫剧专场”的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隆重上演,为戏迷朋友们呈现了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豫剧盛宴,作为青年豫剧演员中的佼佼者,奏梦瑶以扎实的功底、饱满的情感和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演绎,让观众再次感受到豫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奏梦瑶,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豫剧表演专业,师从豫剧名家虎美玲,主攻闺门旦、花旦,她自幼酷爱戏曲,7岁开始学习豫剧,凭借天赋与勤勉,在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逐渐形成了“清亮婉转、细腻传神”的表演风格,其代表剧目包括《秦雪梅》《五女拜寿》《泪洒相思地》等,曾获“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奖”“中国豫剧节表演金奖”等多项荣誉,是当代豫剧界备受瞩目的青年领军人物之一。
当晚七点,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大幕徐徐拉开,奏梦瑶以一身戎装亮相《花木兰·巡营》,清脆的梆子声起,她饰演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英姿勃发,眼神中既有保家卫国的坚定,又不失女儿的柔情。“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段,她以高亢的嗓音和流畅的气口,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翎子功的运用,随着头颅的转动,翎子时而笔直挺拔,时而轻盈飘舞,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随后上演的《秦香莲·闯宫》中,奏梦瑶一改英武形象,化身命运多舛的秦香莲,青衣扮相的她,步履蹒跚,眼神中满含悲愤与无奈。“见皇姑把我的苦事细讲”的唱段,她以低回婉转的嗓音,将秦香莲的屈辱与挣扎层层剥开,时而哽咽,时而泣不成声,台下不少观众潸然泪下,水袖的抛、挑、扬、收,配合着唱腔的起伏,将人物内心的波澜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剧目丰富多样,既有经典传统戏,也有创新改编的折子戏,充分展现了奏梦瑶全面的表演能力,以下是当晚主要剧目及亮点概览:
剧目名称 | 角色 | 时长 | 表演亮点 |
---|---|---|---|
《花木兰·巡营》 | 花木兰 | 15分钟 | 英姿飒爽的翎子功,高亢明亮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段 |
《秦香莲·闯宫》 | 秦香莲 | 20分钟 | 哀婉动人的唱腔,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水袖运用精准 |
《穆桂英挂帅·捧印》 | 穆桂英 | 18分钟 | 沉稳大气的台步,刚柔并济的表演,“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经典再现 |
《五女拜寿·寿堂》 | 翠云 | 12分钟 | 细腻的闺门旦表演,与对手演员的默契配合,展现人物内心挣扎 |
压轴大戏《穆桂英挂帅·捧印》中,奏梦瑶再次挑战巾帼英雄角色,此时的穆桂英已褪去少女的娇憨,多了几分统帅的沉稳,她身披红色靠旗,手持长枪,在舞台上腾挪辗转,每一个亮相都气场全开。“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的经典唱段,她以浑厚有力的嗓音,唱出了穆桂英挂帅出征的豪情壮志,配合着激昂的锣鼓点,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奏梦瑶的表演之所以打动人心,源于她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融合,在唱腔上,她以常派(豫剧常香玉派)为基础,广泛吸收陈素真、崔兰田等流派的精华,形成了“刚柔并济、声情并茂”的个人风格,她的高音清亮而不失圆润,低音醇厚而不显沉闷,尤其擅长通过唱腔的细微变化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表演上,她注重“以形传神”,无论是闺门旦的水袖、台步,还是刀马旦的翎子功、把子功,都力求精准到位,同时结合现代审美,对人物形象进行适度“活化”,让传统角色更具时代感。
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许多戏迷表示,“奏梦瑶的表演既有老一辈艺术家的功底,又有青年演员的活力,让我们看到了豫剧的希望”,著名戏剧评论家李先生评价道:“这场专场不仅是奏梦瑶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豫剧艺术在新时代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她用年轻的方式讲述传统故事,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了豫剧的魅力。”
相关问答FAQs
问:奏梦瑶是如何走上豫剧表演道路的?她为传承豫剧做了哪些努力?
答:奏梦瑶出生于梨园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戏曲,7岁时被河南省艺术学校选中,系统学习豫剧表演,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为传承豫剧,她积极参与“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小学开设豫剧体验课;她尝试将豫剧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比如与流行音乐人合作推出豫剧改编歌曲,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戏曲表演视频,累计吸引粉丝超百万,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豫剧。
问:这场豫剧专场对传统戏曲的传承有什么意义?
答:奏梦瑶的豫剧专场通过经典剧目的创新演绎,既保留了豫剧的传统韵味,又注入了时代气息,为传统戏曲的“年轻化”探索了路径,专场不仅为戏迷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享受,更通过青年演员的舞台实践,证明了传统艺术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守正创新”的模式,为戏曲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戏曲、投身戏曲,从而推动豫剧乃至整个传统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