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收严颜打一京剧名,对应的京剧剧目名称是什么呢?

“收严颜”作为京剧谜底,对应的经典剧目是《收严颜》(亦称《瓦口关》),这出戏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大战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是三国戏中以“义”为核心、展现人物性格碰撞的经典作品,自清代以来久演不衰,成为京剧舞台上展现净行、老生行艺术魅力的重要载体。

收严颜打一京剧名

典故源流与剧目背景

《收严颜》的故事背景设定于三国时期,刘备取西川之际,张飞奉命攻打巴西郡,而镇守瓦口关的老将严颜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令张飞大军久攻不下,严颜作为刘璋麾下名将,为人刚毅忠勇,面对张飞的威逼利诱,始终坚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最终被张飞以智谋擒获,却因自身的大义与风骨感化了张飞,促使其“义释严颜”,严颜也因此归顺刘备,成为蜀汉一员猛将。

京剧将这段历史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突出了“义”的主题:既有张飞作为猛将的暴躁勇猛,也有其粗中有细、重义轻敌的侧面;既有严颜老将的威严不屈,也有其识时务、明大智的胸襟,这种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广阔空间,也让剧目超越了单纯的“武戏”范畴,成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观赏性的经典。

剧情详解:冲突与情感的交织

《收严颜》全剧可分为“攻关受阻”“定计擒颜”“义释归心”三幕,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冲突层层递进。

第一幕:攻关受阻
开场即展现瓦口关的险要:山高路险,易守难攻,张飞率兵抵达关下,严颜闭关不出,仅以滚木礌石拒敌,张飞暴脾气发作,多次率军强攻,均被严颜的弓弩手和伏兵击退,副将也中箭受伤,此时诸葛亮派人来信,暗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张飞虽表面不以为意,却开始反思强攻的弊端,为后续“用智”埋下伏笔,此场以武打为主,通过“翻跟头”“打出手”等程式化动作,展现战场的激烈与张飞的焦躁。

收严颜打一京剧名

第二幕:定计擒颜
张飞采纳士卒建议,佯装退兵,命士兵在关下故意“丢弃”粮草,并散布“张飞中计,欲绕道偷袭”的谣言,严颜果然中计,率军追击,不料落入张飞预设的埋伏圈,经过一番混战,严颜因年事已高,寡不敌众,被张飞生擒,此场是全剧的转折点,张飞从“蛮攻”到“智取”的转变,通过“诈败”“埋伏”等身段表演,展现了净行演员的“做功”,尤其是张飞擒住严颜时的“亮相”,要求动作干净利落,眼神中透出得意与狡黠。

第三幕:义释归心
严颜被绑至张飞帐前,昂首挺胸,怒斥张飞“无礼”,张飞命士兵将其推出斩首,严颜面不改色,高喊“要杀便杀,何必多言!”张飞见其忠勇,反而心生敬意,亲自为其松绑,好言相劝:“我久闻将军乃当世豪杰,特来请将军共扶汉室。”严颜感其诚心,又念及刘璋昏聩,最终归顺,并愿为先锋,引张飞取关,此场以唱念为主,张飞的京白豪爽直率,严韵的韵白苍劲沉稳,二人对唱【西皮流水】与【二黄导板】,将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义”字感化人心的力量。

角色行当与表演艺术

《收严颜》的成功,离不开对人物行当的精准塑造与演员对表演技艺的极致追求。

主要角色与行当特点

角色 行当 人物形象 表演特点
张飞 净角(架子花脸) 勇猛粗犷、粗中有细、重义轻敌 身段豪放,注重“架子功”(如“霸王举鼎”“跨虎登山”),念白炸亮,唱腔以【西皮】为主,突出豪迈气质。
严颜 老生(靠把老生) 老将威严、忠义刚烈、识时务 唱腔苍劲有力,讲究“脑后音”,身段沉稳,靠旗功(靠旗的甩动、平衡)是重点,展现老将的威风与疲惫。
刘备 老生(王帽老生) 仁德宽厚、知人善任 唱念端庄,以【二黄】为主,出场虽少,却起到“定调”作用,凸显“仁义”主题。

经典表演片段

  • 张飞的“趟马”:在“攻关”一场中,张飞率军行军,演员通过“趟马”程式(模拟骑马动作),配合“圆场”“翻身”等技巧,展现其急躁与勇猛,马鞭的挥舞与眼神的配合需做到“人马合一”。
  • 严颜的“被俘”:严颜被擒后,演员通过“甩髯口”(表现愤怒)、“跪步”(表现挣扎)、“亮相”(定格不屈姿态),将老将的悲愤与不屈刻画得淋漓尽致,髯口功”的运用是关键。
  • “义释”的跪拜:张飞为严颜松绑后,二人有一段“对拜”,张飞的跪拜需体现真诚与谦逊,严颜的回拜则包含感激与认同,这一动作设计成为全剧“义”的情感爆发点。

艺术特色与传承价值

《收严颜》作为传统京剧,其艺术特色体现在“文武兼备”“形神合一”上,从武戏角度看,“开打”设计既保留了京剧“一招一式”的规范性,又融入了“武戏文唱”的审美追求,如张飞与严颜的单挑,并非单纯的武技炫技,而是通过动作展现人物性格;从文戏角度看,唱念设计紧扣人物情感,张飞的【西皮流水】“瓦口关前战鼓敲”节奏明快,展现其得意;严颜的【二黄导板】“气昂昂绑辕门心似火烧”苍凉悲壮,凸显其悲愤。

收严颜打一京剧名

该剧的传承亦见证着京剧的发展脉络,清代“三鼎甲”之一程长庚曾饰演严颜,注重唱腔的“苍劲”;近代周信芳(麒麟童)饰演张飞,融入“做派”,突出人物的“智”;当代名家尚长荣、于魁智等也曾演绎此剧,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让经典焕发新生。《收严颜》仍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材剧目,培养着新一代京剧人才,其蕴含的“忠义”“智勇”精神,也通过舞台传递给当代观众。

剧情发展冲突表

场次 情节概要 冲突核心 艺术表现
第一场 张飞攻打瓦口关,严颜拒守 军事冲突(强攻 vs 据守) 武打、群戏、“翻打斗”
第二场 张飞佯装退兵,严颜中计被擒 智谋冲突(智取 vs 中计) “诈败”“埋伏”“擒拿”身段
第三场 张飞义释严颜,严颜归顺 情感冲突(威逼 vs 感化) 唱念、对拜、“文戏”高潮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收严颜》和《瓦口关》是同一个剧目吗?
解答:是的,《收严颜》是京剧的传统剧目名称,因其核心情节是张飞收服严颜,故得此名;而《瓦口关》则因故事主要围绕张飞攻打“瓦口关”这一地点展开,作为该剧的别名,两者指的是同一出三国戏,在演出中,剧名可能因剧团、地域习惯略有不同,但剧情、人物、主题完全一致。

问题2:京剧《收严颜》中张飞的脸谱有什么寓意?
解答:张飞在京剧中的脸谱为“黑十字门花脸”,黑色象征其性格中的刚直、勇猛、粗犷,符合“猛张飞”的形象定位;十字门纹(从额头经眉心到鼻梁的黑色纹路)则体现其嫉恶如仇、忠义耿直的品质,纹路粗犷有力,凸显其“莽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既是一介莽夫,又有识人用人的智慧,这种脸谱设计是京剧“寓褒贬、别善恶”美学原则的典型体现,通过色彩的夸张与线条的勾勒,让观众直观把握人物性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