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冀志刚戏曲学院在戏曲人才培养与传承上有何特色?

冀志刚戏曲学院作为国内戏曲教育领域的重要阵地,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戏曲文脉,培育时代新人”为宗旨,深耕戏曲艺术教育数十载,形成了集教学、实践、科研、传播于一体的完整培养体系,学院以传统戏曲技艺为根基,以创新教育理念为驱动,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功底与时代审美的复合型戏曲人才,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冀志刚戏曲学院

在办学理念上,学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核心思想。“守正”即坚守戏曲艺术的本质规律与传统精髓,强调“口传心授”的师承模式,将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经验、舞台心得融入日常教学,确保戏曲艺术的纯正性与完整性;“创新”则着眼于时代发展需求,将现代教育方法与科技手段引入教学实践,推动戏曲艺术在内容、形式、传播方式上的创造性转化,学院提出“技艺并重、德艺双馨”的培养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艺训练,更强调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与价值观,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戏曲传承者。

专业设置上,学院构建了覆盖戏曲全产业链的学科体系,以戏曲表演为核心,辐射戏曲音乐、戏曲导演、戏曲文学、舞台美术等多个方向,形成“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格局,为适应不同剧种的发展需求,学院开设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昆曲等十余个地方剧种专业,并针对各剧种的特点定制化培养方案,京剧专业注重“四功五法”的系统训练,身段课由资深教师一对一指导,唱腔课结合传统发声方法与现代声学理论;地方剧种专业则邀请各剧种代表性传承人驻校授课,确保地方戏曲特色的原真性传承,学院还开设戏曲美学、戏曲史论、数字媒体艺术等交叉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创新能力。

师资力量是学院教学质量的核心保障,学院组建了一支由“名家领衔、中青年骨干支撑、行业精英协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创始人冀志刚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均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数十年深耕舞台,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生传授原汁原味的戏曲艺术,中青年教师队伍则多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知名院校,兼具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路径,学院还聘请了梅兰芳京剧团、国家京剧院等专业院团的知名演员、导演担任客座教授,定期开展大师课、工作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动态,下表为学院部分核心师资情况:

姓名 职称/职务 代表剧目/成就 教学方向
冀志刚 教授、院长 京剧《野猪林》《贵妃醉酒》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京剧表演、戏曲美学
李梅 国家一级演员 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梅花奖得主 豫剧表演、剧目排演
王立新 教授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资深教育家 越剧唱腔、身段训练
张伟 国家一级演奏员 京剧京胡演奏《霸王别姬》《锁麟囊》 戏曲音乐、器乐伴奏

教学成果方面,学院始终坚持以实践促教学,构建了“课堂训练—舞台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需参与多轮剧目排演,从传统经典到现代新编剧目,逐步积累舞台经验,学院定期举办“冀志刚戏曲艺术节”“青年演员展演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优秀剧目常受邀参加国内外戏曲节、文化交流活动,如中国京剧艺术节、国际戏剧节等,屡获好评,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戏曲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文华奖新人奖等重要奖项,毕业生中多人成为各大院团的骨干力量,在戏曲舞台上绽放光彩,学院还注重戏曲艺术的普及与传播,开展“戏曲进校园”“社区戏曲公益课堂”等活动,每年覆盖受众超万人次,让更多人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冀志刚戏曲学院

在社会影响层面,学院不仅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学院成立“戏曲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戏曲文献整理、传统剧目复排、戏曲数字化保护等工作,已出版《冀派艺术研究》《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报告》等学术专著20余部,复排传统剧目50余出,建立戏曲音视频数据库,收录珍贵影像资料1000余小时,学院还与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戏曲与当代社会”“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等课题研究,推动戏曲理论的创新发展,在国际交流方面,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艺术院校开展合作,举办国际戏曲工作坊、海外戏曲展演,让中国戏曲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面向未来,冀志刚戏曲学院将继续秉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探索“戏曲+科技”“戏曲+文旅”等融合发展路径,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戏曲教育高地,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问答FAQs

Q1:冀志刚戏曲学院与其他戏曲院校相比,有哪些独特的教学特色?
A1:学院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名师传承+实践导向”,以冀志刚教授为代表的名家亲自授课,将数十年舞台经验融入教学,同时强调“以演代练”,学生从入学起即参与剧目排演,积累实战经验;二是“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在保留“口传心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教学手段,如利用动作捕捉技术分析传统身段,提升教学的精准性与趣味性;三是“地方剧种与京剧并重”,不仅注重京剧这一全国性剧种的教学,还大力扶持豫剧、越剧等地方剧种,邀请各剧种传承人驻校授课,确保地方戏曲特色的传承与多样性发展。

冀志刚戏曲学院

Q2:非戏曲专业的学生是否可以报考冀志刚戏曲学院?学院有哪些途径让更多人接触戏曲艺术?
A2:非戏曲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戏曲文化通识班”“短期研修班”等途径进入学院学习,学院面向高校学生和社会戏曲爱好者开设了戏曲鉴赏、唱腔体验、身段入门等通识课程,无需专业背景即可报名;每年举办“暑期戏曲夏令营”,针对青少年开展戏曲启蒙教育,包括脸谱绘制、戏曲服饰体验、经典剧目赏析等活动,学院还与多所中小学合作建立“戏曲特色基地校”,派遣教师定期授课,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戏曲文化。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