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甘露寺》是中国传统戏曲宝库中的经典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娇娇,刘玄德洞房续佳偶”,作为《龙凤呈祥》中的核心折子戏,以刘备过江招亲为主线,融合了权谋、爱情、家国情怀等多重元素,展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该剧自清代以来久演不衰,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打磨,成为老生、旦角、净角行当共同展现的综合性舞台佳作。
故事背景设定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际,刘备为借荆州立足,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应孙权之邀前往东吴招亲,孙权与周瑜欲借“招亲”之名设下鸿门宴,实则想扣留刘备,逼其归还荆州,乔国老(乔玄)得知后,认为此举有违礼法,便引荐刘备与吴国太见面,吴国太在甘露寺相亲,见刘备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对其颇为满意,当场促成婚事,孙权的计谋落空,孙尚香虽为女流,却有家国大义,深知父兄计谋,却仍愿嫁给刘备,最终在吴国太的主持下,刘备与孙尚香在甘露寺成婚,并顺利返回荆州。
剧中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行当搭配精妙,刘备由老生应工,需展现其仁厚沉稳、临危不乱的形象,如“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一段,唱腔苍劲有力,念白沉稳大气,凸显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孙尚香由旦角(青衣或刀马旦)扮演,既有闺秀的温婉,又有巾帼的英姿,“待婢女扶小姐转上楼台”唱段婉转悠扬,身段端庄大方,体现其大家闺秀风范与对刘备的真情,孙权由净角(架子花脸)扮演,面涂白脸,凸显其阴鸷多疑的性格,念白带有一丝奸诈,表演中眼神凌厉,动作夸张,展现其权谋家的本色,吴国太由老旦扮演,唱念中透着威严与慈爱,“我的儿终身有托”一句唱腔高亢明亮,体现其明事理、顾大局的长者风范,乔国老由老生应工,圆滑世故,善于周旋,其唱念幽默风趣,是推动剧情的关键人物,赵云由武生扮演,英姿飒爽,“银枪白马”的形象深入人心,在保护刘备的武打场面中,身手矫健,动作干净利落,展现其忠勇双全的品格,周瑜虽未直接出场,但通过孙权等人的对话,其“美人计”的智谋贯穿全剧,成为戏剧冲突的重要催化剂。
人物 | 行当 | 经典唱段 | 表演特点 |
---|---|---|---|
刘备 | 老生 |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 唱腔苍劲,念白沉稳,身段端庄,展现仁厚与智慧 |
孙尚香 | 旦角(青衣/刀马旦) | 《待婢女扶小姐转上楼台》 | 唱腔婉转,身段优美,刚柔并济,兼具闺秀与英气 |
孙权 | 净角(架子花脸) | (念白为主,如“此计不成,如何是好?”) | 面涂白脸,眼神凌厉,动作夸张,凸显阴鸷多疑 |
吴国太 | 老旦 | 《我的儿终身有托》 | 唱腔高亢,念字铿锵,威严慈爱,明事理顾大局 |
乔玄 | 老生 |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与刘备对唱) | 唱念幽默,圆滑世故,善于周旋,推动剧情发展 |
赵云 | 武生 | (武打场面,如“甘露寺救主”) | 身手矫健,动作利落,银枪白马,忠勇英武 |
《甘露寺》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唱腔、表演、行当与舞台呈现的完美融合,唱腔上,以西皮、二黄为主要板式,刘备的唱腔采用西皮流水,节奏明快,展现其急智;孙尚香的唱腔则融入二黄慢板,婉转深情,体现其内心情感;吴国老的唱腔苍劲老练,老味十足,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的有机结合,如刘备的“做”功,通过捋髯、端带等动作展现其儒雅;赵云的“打”功,通过翻、扑、跌、打等武打技巧,营造紧张激烈的氛围,行当搭配上,老生、旦角、净角、老旦、武生同台,各展所长,形成丰富的舞台层次,舞台美术方面,甘露寺的场景布置以古朴典雅为主,服饰上刘备着紫蟒玉带,孙尚香着凤冠霞帔,孙权着白蟒,色彩鲜明,凸显人物身份;脸谱上孙权的白脸、赵云的红脸,象征其性格特征,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该剧还融入了喜剧元素,如乔国老与吴国太的互动,幽默风趣,使剧情张弛有度,观众在紧张之余也能感受到轻松愉悦。
问:《甘露寺》中的“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这段唱段为何成为经典?
答:“劝千岁杀字休出口”是刘备在甘露寺面对孙权威逼时的一段核心唱段,由老生演员演唱,唱腔以西皮二六板为基础,节奏紧凑,字字铿锵,唱词中“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室宗亲派流求”强调刘备的正统身份,“这一计不成二计生,美人计假成真”则点破孙权计谋,展现刘备的智慧与从容,马连良先生在演绎此段时,结合“马派”唱腔的“巧、俏、脆、帅”,吐字清晰,气口流畅,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将刘备的临危不乱、以理服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老生唱腔的典范之作,广为流传。
问:《甘露寺》为何能成为京剧舞台上的常演剧目?
答:《甘露寺》能久演不衰,首先源于其精彩的故事情节,既有权谋斗争的紧张刺激,又有爱情喜剧的温馨浪漫,还有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剧中人物性格鲜明,行当搭配丰富,老生、旦角、净角、老旦、武生各显神通,为演员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不同流派的名家(如马连良、梅兰芳、程砚秋等)都曾演绎此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版本,该剧在艺术上融合了京剧的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手段,舞台呈现精美,既有文戏的细腻,又有武戏的热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因此成为京剧舞台上的经典保留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