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河南豫剧花打朝上演的戏曲是哪部经典剧目的艺术呈现形式?

河南豫剧《花打朝》是豫剧传统经典剧目之一,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浓郁的豫剧特色,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豫剧十大喜剧”之一,该剧以唐代开国名将程咬金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程咬金母亲程七奶奶“大闹金殿”的传奇经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同时融入了丰富的喜剧元素,既庄重又诙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戏曲河南豫剧花打朝上

剧情围绕程咬金被奸臣诬陷,身陷囹圄展开,程七奶奶得知儿子蒙冤,毅然决定闯金殿面君,她以花篮为武器,在金殿上与昏庸的皇帝和奸臣展开周旋,凭借机智幽默的语言、泼辣大胆的举动,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最终为程咬金洗清冤屈,惩治了奸佞,全剧冲突集中,矛盾层层递进,从家庭私情到朝堂国事,以小见大,既刻画了程七奶奶刚烈、机智、善良的性格,也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歌颂了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

剧中人物塑造尤为成功,程七奶奶是核心角色,她并非传统戏曲中温婉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位充满市井气息、敢作敢为的“女中豪杰”,她的唱腔高亢激越,念白风趣幽默,表演中融入了大量生活化的动作,如“甩袖”“跺脚”“指斥”等,将人物内心的愤怒、焦虑与果敢展现得淋漓尽致,程咬金的鲁直忠厚与母亲的机智泼辣形成鲜明对比,而昏庸的皇帝和奸臣则作为反面典型,推动了剧情发展,强化了戏剧冲突。

在艺术特色上,《花打朝》充分体现了豫剧“刚健明亮、粗犷豪放”的风格,唱腔以豫东调为主,旋律跌宕起伏,节奏明快,尤其程七奶奶的“大板”“二板”唱段,既展现了豫剧高亢的特点,又通过拖腔、甩腔等技巧表达了人物复杂情感,表演上,文戏与武戏结合,程七奶奶“花打朝”时的武打场面虽不如武戏那般激烈,但“花篮”作为道具的运用,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增添了喜剧效果,如用花篮“打”奸臣、“砸”金殿,动作夸张却不失真实,令人捧腹,剧中方言俚语的运用,如“中哩”“恁看看”等,贴近生活,增强了亲切感和地域特色。

戏曲河南豫剧花打朝上

作为豫剧的经典剧目,《花打朝》不仅传承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更通过艺术化的手法传递了正义必胜、善恶有报的价值观,自诞生以来,经过常香玉、马金凤、唐喜成等几代豫剧名家的演绎,该剧愈发成熟,成为豫剧舞台上的常演剧目,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观众。

以下是关于《花打朝》的相关问答FAQs:

Q1:《花打朝》为何能成为豫剧经典剧目?
A1:《花打朝》能成为经典,首先在于其深刻的主题内涵,通过程七奶奶的故事,既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又歌颂了人民反抗强权的精神,具有普世价值,剧中人物形象鲜明,程七奶奶“泼辣、机智、善良”的性格深入人心,演员通过精湛的唱腔、念白和表演,使角色跃然舞台,豫剧独特的艺术风格——高亢的唱腔、夸张的动作、生活化的语言——与剧情和人物高度契合,形成了独特的喜剧效果,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加之几代豫剧名家的精心打磨和传承,该剧在艺术上不断精进,最终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

戏曲河南豫剧花打朝上

Q2:程七奶奶这一角色对现代观众有何启示?
A2:程七奶奶这一角色对现代观众具有多重启示,其一,她展现了“女性力量”的觉醒,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她以一己之力对抗强权,打破了对传统女性的刻板印象,启示现代女性要勇敢追求正义,敢于担当,其二,她身上“智慧胜于武力”的特质,面对困境不蛮干,而是以机智和策略解决问题,为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矛盾提供了借鉴,其三,她对儿子的深沉母爱,以及对家庭、正义的坚守,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忘亲情与道义,这些跨越时空的品质,使程七奶奶的形象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