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名家于福礼演绎黄鹤楼有何独特艺术魅力?

豫剧作为中国地方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发源于河南中原地区,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它以高亢激越、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著称,唱腔融合了河南方言的韵律特点,既有梆子腔的刚劲,又有民间小调的柔美,深受中原地区乃至全国观众的喜爱,在豫剧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经典剧目,而《黄鹤楼》便是其中以三国故事为背景的传统名篇,豫剧名家于福礼先生则以其在该剧中的精湛表演,为这一剧目注入了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成为豫剧舞台上的一段佳话。

豫剧于福礼黄鹤楼

豫剧《黄鹤楼》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剧情聚焦于刘备借得荆州后久不归还,周瑜设宴黄鹤楼,意图扣押刘备以索回荆州的故事,剧中,周瑜由老生应工,刘备由小生扮演,赵云为武生,诸葛亮则为丑角(或文丑),通过周、刘双方围绕“还荆州”展开的智斗与周旋,展现了三国时期各集团间的权谋较量与人物性格的鲜明碰撞,全剧结构紧凑,矛盾集中,既有金戈铁马的武戏场面,也有唇枪舌剑的文戏交锋,唱念做打并重,对演员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因此也成为检验豫剧演员功力的“试金石”。

于福礼先生是豫剧界德高望重的老生表演艺术家,师承豫剧大师唐喜成,深得唐派艺术的精髓,以唱腔高亢嘹亮、吐字清晰、行腔稳健而著称,他在《黄鹤楼》中饰演的周瑜,被誉为“活周瑜”,不仅精准把握了人物雄才大略却又心胸狭窄的复杂性格,更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周瑜的“骄、横、急、躁”层层展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传统演绎中,周瑜的唱腔以豫剧“豫东调”为主,音调高亢,节奏明快,于福礼在继承唐派“二本腔”(即假声)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既展现了周瑜作为东吴大都督的威仪,又通过唱腔的细微变化流露出他对刘备的忌惮与焦躁,在“设宴”一场中,他演唱“刘备做事太猖狂”唱段时,起始音沉稳有力,表现周瑜的胸有成竹,而到“气得周瑜脸焦黄”一句时,突然拔高音调,辅以颤抖的髯口和瞪目的眼神,将周瑜因计谋被识破而恼羞成怒的情绪推向高潮,这种“以声塑形”的表演方式,极具艺术感染力。

除了唱腔,于福礼在念白和身段上的造诣同样令人称道,剧中周瑜的念白兼具文武老生的特点,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武将的霸气,于福礼通过河南方言的韵律,将周瑜的台词处理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在与刘备的对手戏中,他时而以礼相待,暗藏机锋;时而声色俱厉,步步紧逼,通过眼神、手势的转换,将周瑜表面热情、实则阴险的两面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在“舞剑”一场中,他手持双剑,配合鼓点完成“大刀花”、“蹦子跳”等高难度动作,身段潇洒利落,剑光闪烁间尽显大将风范,却又在动作间隙通过微蹙的眉头和急促的呼吸,暗示出内心的焦虑,这种“武戏文唱”的处理方式,突破了传统武生只重技巧的局限,赋予人物更丰富的内心层次。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于福礼在《黄鹤楼》中的表演特色,将其艺术特点梳理如下:

豫剧于福礼黄鹤楼

表演维度 具体表现 艺术效果
唱腔艺术 以唐派“二本腔”为基础,融合豫东调高亢与豫西调深沉,音域宽广,真假声转换自然 展现周瑜的威仪与情绪起伏,如“气得周瑜脸焦黄”一句的爆发力,极具戏剧张力
念白处理 方言韵律鲜明,节奏张弛有度,文白结合,既保留文人气质,又突出武将霸气 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凸显周瑜的机敏与急躁,与刘备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
身段技巧 武戏文唱,剑舞动作刚劲中见柔美,配合髯口功、眼神功,细腻展现人物内心 “舞剑”一场中,潇洒的身段与焦虑的神情结合,塑造出“儒将”与“枭雄”的矛盾统一
人物塑造 把握“骄、横、急、躁”的性格核心,通过微表情(如冷笑、皱眉)暗示人物心理 避免脸谱化表演,使周瑜既有英雄气概,又有人性弱点,更具真实感

豫剧《黄鹤楼》之所以能够久演不衰,不仅在于其引人入胜的剧情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在于历代艺术家对于剧目的不断打磨与创新,于福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周瑜这一角色进行了深度挖掘:他在服装上改良了传统周瑜的蟒袍,增加了靠旗的装饰,使人物形象更具威仪;在唱腔中融入了京剧“西皮流水”的节奏元素,增强了唱段的流动性;在表演中加入了“甩发”、“变脸”等技巧,丰富了舞台表现力,这些创新并非脱离传统的标新立异,而是在尊重豫剧艺术规律基础上的合理延伸,既保留了剧目的“老味道”,又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使得《黄鹤楼》在当代观众中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作为豫剧三国戏的代表作品,《黄鹤楼》不仅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更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了“智、勇、义、谋”等传统价值观念,于福礼通过毕生的心血,将周这一角色从历史文本中“活化”为舞台上的经典形象,其表演艺术不仅影响了后辈演员,也为豫剧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轻演员再次演绎《黄鹤楼》时,依然会借鉴于福礼的表演经验,这正是一个经典剧目与一位艺术大家相互成就的最好见证——剧目因演员而鲜活,演员因剧目而不朽。

相关问答FAQs

Q1:豫剧《黄鹤楼》与其他三国戏(如《群英会》)在剧情和表演上有什么区别?
A1:豫剧《黄鹤楼》聚焦于“周瑜设宴扣刘备”的单一线索,矛盾集中,以周、刘双方的智斗和周瑜的情绪变化为核心,表演上强调老生的唱念和身段,突出“文戏武做”的特点;而《群英会》则以“蒋干盗书”“草船借箭”等多个事件串联,人物关系更复杂,表演上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更注重群体配合和情节的跌宕起伏,两者在题材和艺术呈现上各有侧重。

豫剧于福礼黄鹤楼

Q2:于福礼在《黄鹤楼》中塑造的周瑜与其他流派的周瑜形象有何不同?
A2:于福礼饰演的周瑜以唐派艺术为基础,唱腔高亢中带着醇厚,强调“刚柔并济”,既展现周瑜的儒将风度,又不失其霸气;而其他流派(如京剧周瑜)更侧重“小生行当”的柔美与潇洒,唱腔以“小生腔”为主,风格更为细腻婉转,于福礼的表演则更贴近豫剧“粗犷豪放”的地域特色,通过“大开大合”的肢体语言和极具爆发力的唱腔,塑造了一个更具中原气质的周瑜形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