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天女散花全本唱词

京剧《天女散花》是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取材于《维摩诘经》中“天女散花”的佛教故事,讲述了天女奉如来佛祖之命,前往维摩诘居士的居所散花,以花之去试探众人心性是否坚定的故事,全剧以歌舞并重为特色,唱词优美典雅,融合了佛教哲理与京剧艺术,展现了天女的飘逸慈悲与维摩诘的超凡境界,以下为全本主要唱词整理及艺术特色分析。

京剧天女散花全本唱词

全本主要唱词(按场次顺序整理)

第一场:云路

天女(唱【二黄导板】)
云路慢慢驾祥云,离却了天宫景物新。
(唱【回龙】)驾祥云,心思想,佛祖法旨谨遵行,维摩居士在祇园,要散天花试禅心。
(唱【西皮原板】)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有善才龙女左右相随傍。
我这里,手持着花篮,仔细思量,要往那,红尘世界走一场。
(唱【西皮二六】)驾祥云,驾祥云,心中思想,佛祖法旨谨遵行。
离却了,天宫景,祇园在眼前,要散天花,试禅心,维摩居士在祇园。
(唱【西皮流水】)观世音,在南海,普渡众生,我这里,持花篮,要往红尘走一程。
【云路舞段】(天女持绸起舞,唱)
彩云飞,飞舞袖,飘飘荡荡,离却了,南天门,望下观瞧。
人间景,好繁华,处处笙歌,有那,善男信女,拜佛烧香,络绎不绝闹盈盈。

第二场:散花

天女(唱【二黄导板】)
仙花齐备,准备停当,
(唱【回龙】)奉佛旨,离天界,祇园往,要散天花,试禅心,维摩居士道行深。
(唱【二黄慢板】)观世音,在南海,紫竹林,驾慈航,渡众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这里,持花篮,轻移莲步,来到了,祇园境,细端详。
(唱【二黄原板】)维摩居士,坐禅堂,入定参禅,声色不动,道行深,真堪羡。
我这里,散天花,试他心坚不坚,若是他,道心坚,花不着身;若是他,心不坚,花落纷纷。
(撒花,唱【二黄散板】)
花撒下,花撒下,纷纷扬扬,维摩居士,端坐不动,道行深,真堪羡。
善才,龙女,在一旁,齐喝彩,齐喝彩,维摩道法广无边。

第三场:维摩说法

维摩诘(唱【二黄导板】)
天女散花,佛法无边,
(唱【回龙】)在祇园,坐禅床,入定参禅,声色不动,悟真禅。
(唱【二黄慢板】)看天女,散天花,纷纷扬扬,我这里,心似古井,不起波澜。
富贵如浮云,似电露,皆梦幻,何足恋,何足恋?
(唱【二黄原板】)南无佛,阿弥陀,佛法广无边,度众生,离苦海,共登彼岸。
天女散花,显佛力,我这里,合十礼,谢苍天。

第四场:天女返天

天女(唱【西皮导板】)
散花已毕,回天宫,
(唱【西皮原板】)佛祖法旨,不敢违,驾祥云,转回程。
祇园景,好风光,维摩道法,广宣扬,
我这里,持花篮,心欢畅,南无阿弥陀佛,拜谢佛祖恩光。
(唱【西皮流水】)彩云飞,飞舞袖,飘飘荡荡,离了那,红尘世界,转回天宫上。
南无佛,南无佛,佛法广无边,愿众生,早觉悟,共成佛道,永超生,永超生。

京剧天女散花全本唱词

唱词艺术特色分析

《天女散花》的唱词以古典诗词为根基,融合佛教经典用语,既保持了京剧唱腔的韵律美,又富含哲理意境,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语言典雅,意境空灵

唱词多采用七言、五言句式,如“云路慢慢驾祥云,离却了天宫景物新”“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诗意,通过“祥云”“莲步”“仙花”等意象,营造出天界飘渺、红尘纷繁的对比意境,凸显天女超凡脱俗的形象。

板式丰富,情感递进

全剧唱腔设计以【二黄】、【西皮】为主,辅以导板、回龙、慢板、原板、流水等板式,形成情感起伏,如“云路”一场用【西皮流水】表现天女下凡的轻快,“散花”一场用【二黄慢板】烘托维摩诘的沉稳,“返天”一场用【西皮原板】收束全剧,节奏明快,余韵悠长。

佛理与戏剧情节融合

唱词巧妙融入佛教思想,如“富贵如浮云,似电露,皆梦幻”“若是他,道心坚,花不着身”,既推动了“散花试禅心”的剧情发展,又传递了“超脱物欲、坚守本心”的哲理,使剧目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

京剧天女散花全本唱词

相关问答FAQs

Q1:《天女散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天女散花》由梅兰芳先生与齐如山先生于1917年共同创编,当时梅兰芳致力于京剧改革创新,希望融合传统戏曲与文化艺术,从佛教故事中汲取灵感,塑造“歌舞并重”的新形象,剧中“云路”的绸舞、“散花”的花篮舞等身段设计,均由梅兰芳参考古代绘画、舞蹈并创新而成,成为梅派艺术的经典代表作。

Q2:天女在剧中的形象有何特点?唱词如何体现其性格?
A:天女在剧中是“慈悲”“智慧”“超脱”的象征,唱词通过“持花篮”“驾祥云”等动作描写,表现其飘逸灵动;通过“试禅心”“谢佛祖”等情节,体现其遵从佛法、普度众生的慈悲心,如“观世音在南海普渡众生”一句,既点明其身份,又暗示其使命,塑造了兼具神性与人性的艺术形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