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打渔杀家歌曲大全

京剧《打渔杀家》是传统骨子老戏,取材于《水浒后传》中“阮小七打渔杀家”的故事,讲述了梁山好汉萧恩(化名萧恩)遭渔霸丁自燮和官府欺压,最终愤而杀家报仇的悲壮故事,作为京剧“唱、念、做、打”高度融合的经典剧目,其唱腔设计紧扣人物情感与剧情发展,既有西皮的高亢明快,也有二黄的深沉悲怆,通过不同角色的唱段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戏剧冲突的层层递进,以下从唱腔分类、经典唱段解析、艺术特色等方面,全面梳理《打渔杀家》的“歌曲”全貌。

京剧打渔杀家歌曲大全

京剧唱腔基础与《打渔杀家》的板式运用

京剧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二者各有特性:西皮腔调明快流畅,多表现激昂、喜悦或紧张的情绪;二黄腔调深沉苍凉,多抒发悲愤、忧伤或追忆的情感。《打渔杀家》根据剧情需要,灵活运用西皮、二黄及其变体(如反二黄、西皮导板、西皮流水等),形成“悲愤中见刚烈,隐忍中显反抗”的唱腔基调。

剧中核心人物萧恩(老生行当)的唱腔以老生“衰派”和“硬派”相结合为特点,既有老年渔夫的苍老感,又有江湖好汉的刚毅气;女儿桂英(青衣行当)的唱腔则以清亮柔美为主,穿插对父亲的担忧与对恶势的不满;反面角色如教师爷(丑行)、丁郎(丑行)的唱腔则诙谐夸张,凸显其狐假虎威的丑态。

《打渔杀家》经典唱段全解析

(一)萧恩唱段:江湖气概与悲愤控诉

萧恩作为全剧核心,其唱段贯穿始终,从隐忍到爆发,层次分明,是老生唱腔的典范。

京剧打渔杀家歌曲大全

唱段名称 唱腔板式 内容概要 艺术特色
《昨夜晚酒醉沙滩》 西皮导板→西皮原板 萧恩遭渔霸丁自燮勾结官府诬陷,被毒打后回家,借酒消愁,回忆过往冤屈。 西皮导板“散起”抒发愤懑,转西皮原板后节奏渐稳,唱词“昨夜晚酒醉沙滩,和衣而睡不稳便”中“酒醉”二字拖腔苍凉,表现强忍痛苦的隐忍。
《恨赃官害得我家破人亡》 西皮快板→西皮散板 萧恩决定带桂英杀家报仇,控诉官府与渔霸勾结,鱼肉百姓的罪行。 西皮快板节奏急促,唱词如“害得我家破人亡,子散妻亡”,字字铿锵,情绪由悲愤转为决绝;散板“俺本江湖江湖一老叟”收尾,凸显孤注一掷的悲壮。
《白日里提心吊胆》 二黄原板→二黄散板 萧恩被诬“私通梁山”后,内心忧虑,既担心女儿安危,又痛恨恶势力当道。 二黄原板低回婉转,“白日里提心吊胆,怕的是渔税催逼受灾殃”中“催逼”二字用“擞音”表现焦虑,散板“老萧恩怒满胸膛”转向爆发,为杀家铺垫。

(二)桂英唱段:父女情深与刚柔并济

桂英作为萧恩的女儿,唱段以“女儿家”的柔弱与对父亲的敬重为主,但在关键时刻也显露出刚强。

唱段名称 唱腔板式 内容概要 艺术特色
《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 西皮原板→西皮流水 桂英见父亲被打,劝其忍气,但萧恩执意告官,桂英担忧又无奈,跟随父亲前往衙门。 西皮原板“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旋律平稳,流水板“老爹爹不必怒气冲”节奏加快,唱词“强打精神”中“打”字用“滑音”,表现强忍泪水的倔强。
《老爹爹发恨脾气大》 西皮摇板 萧恩决定杀家报仇时,桂英虽有犹豫,但仍坚定支持父亲,体现父女同心。 西皮摇板“散拉”自由,唱词“老爹爹发恨脾气大”中“脾气大”三字短促有力,尾音上扬,表现桂英从担忧到坚定的转变。

(三)反面角色与群体唱段:丑态百态与官场群像

剧中反面角色虽戏份不多,但唱腔设计极具讽刺性,群体唱段则烘托了官府与恶霸沆瀣一气的氛围。

角色 唱段名称 唱腔板式 内容概要 艺术特色
教师爷 《小小年纪性气刚》 西皮流水 教师爷奉命催缴渔税,向萧恩耀武扬威,吹嘘自己“本领高强”。 西皮流水节奏轻佻,唱词“小小年纪性气刚”中“刚”字带“花舌音”,配合丑身段,凸显其外强中干的丑态。
丁郎(衙役) 西皮快板 丁郎带领衙役捉拿萧恩,言语嚣张,狐假虎威。 快板“叫一声萧恩快快开门”字字急促,尾音拖长,模仿官差口气,讽刺感十足。
众衙役 西皮导板→西皮散板 众衙役包围萧恩家,叫嚣“拿住萧恩,重有赏赐”。 导板“造反的强徒哪里逃!”高亢刺耳,散板“快快绑了”收尾,烘托官府压迫的紧张氛围。

《打渔杀家》唱腔的艺术特色

  1. 人物与唱腔的高度统一:萧恩的唱腔以“苍劲”为主,老生“脑后音”的运用凸显其江湖阅历;桂英的唱腔“清亮中带柔韧”,青衣“擞音”“滑音”表现少女心事;反面角色则以“尖利滑稽”的唱腔突出其丑恶本质。
  2. 板式转换推动剧情:从西皮导板的“愤懑”到西皮快板的“爆发”,再到二黄散板的“悲凉”,板式的变化与人物情绪、剧情发展同步,形成“起承转合”的戏剧节奏。
  3. 念白与唱腔的融合:剧中念白(如萧恩的“唉!”、桂英的“爹爹啊!”)与唱腔衔接自然,如“白日里提心吊胆”前,桂英的念白“爹爹,您……您可要保重啊!”为二黄原板的抒情铺垫,增强感染力。

相关问答FAQs

问:《打渔杀家》中最经典的唱段是哪一段?为什么?
答:最经典的唱段当属萧恩的《昨夜晚酒醉沙滩》(西皮导板→西皮原板),这段唱腔既是人物情感的集中爆发,也是老生唱腔的“教科书”级演绎,导板“散起”如长啸般抒发萧恩被打后的屈辱与愤怒,转西皮原板后,唱词“昨夜晚酒醉沙滩,和衣而睡不稳便”中,“酒醉”二字用“擞音”表现强忍痛苦,“不稳便”三字节奏放缓,暗示内心翻江倒海;后接“猛抬头见红日出了海东”,通过“红日”与自身遭遇的对比,反衬官府黑暗,为后续“杀家”埋下伏笔,整段唱腔“抑扬顿挫,苍劲有力”,将老生“衰派”的“悲”与“硬派”的“愤”完美结合,成为京剧舞台上的不朽名篇。

京剧打渔杀家歌曲大全

问:初学者如何欣赏《打渔杀家》的唱腔?
答:初学者可从“三步走”入手:了解剧情背景(如萧恩为何被打、父女为何杀家),明白唱腔的“情感基础”;关注“板式变化”,比如西皮导板多用于“开场抒情”,西皮快板多用于“叙事紧张”,二黄原板多用于“内心独白”,通过板式感知情绪;抓住“行当特点”,老生的“脑后音”“擞音”、青衣的“柔音”“滑音”、丑角的“花舌音”等,感受不同角色的人格魅力,若能结合名家演绎(如马派谭富英的萧恩、张派张君秋的桂英),对比唱腔处理,更能体会京剧唱腔的“千人千面”与“韵味无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