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戏曲研究院李梅的级别指行政级别还是艺术级别?

李梅作为中国当代戏曲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级别”并非单一维度的行政或职称界定,而是艺术成就、社会贡献、行业地位等多重身份的集合体,从研究院的行政体系、专业职称评定到国家级艺术荣誉,李梅的“级别”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既体现为对秦腔艺术传承发展的引领作用,也彰显其在国家级院团中的标杆地位。

戏曲研究院李梅级别

李梅的艺术背景与行业定位

李梅,1962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主工秦腔旦角,师承秦腔名家李正敏、李继祖等,是秦腔“李派”艺术的创始人,自1980年进入研究院(前身为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西北戏曲研究院)以来,她深耕舞台四十余年,以《游西湖》《火焰驹》《三滴血》《迟开的玫瑰》等经典剧目闻名,被誉为“秦腔皇后”,其艺术生涯横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形成了唱腔婉转华丽、表演细腻深邃的艺术风格,是秦腔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推动者,在研究院这一国家级秦腔艺术研究、创作、表演核心机构中,李梅的“级别”首先体现在其作为领军人物的艺术地位——她不仅是研究院的艺术总监,更是秦腔非遗传承的“活化石”,其艺术成就直接定义了研究院在秦腔领域的标杆高度。

研究院行政体系中的职务级别

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行政架构中,李梅长期担任核心领导职务,其行政级别对应副厅局级干部,研究院作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其院长为正厅级,副院长为副厅级,李梅于2007年起担任研究院院长,2021年卸任院长职务后转任艺术总监,行政级别保持副厅级,这一级别不仅是对其管理能力的认可,更体现了研究院对其作为艺术掌舵人的倚重——在任期间,她主导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三部曲”的创作与巡演,推动研究院跻身“全国重点京剧院团”行列,并获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行政职务成为其整合艺术资源、引领院团发展的制度保障。

李梅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行政职务及任职时间表
| 时间段 | 职务 | 行政级别 | 主要职责 |
|--------------|----------------|----------|------------------------------|
| 2007-2021年 | 院长 | 副厅级 | 全面负责院务、艺术创作与管理 |
| 2021年至今 | 艺术总监 | 副厅级 | 艺术创作指导、人才培养与传承 |

专业职称与艺术荣誉的“级别”体现

在专业领域,李梅的“级别”以国家级职称和顶级艺术荣誉为支撑,作为国家一级演员(正高级职称),她是中国戏曲演员职称体系中的最高级别,需具备深厚的艺术造诣、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及代表性作品支撑,她于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这一身份赋予其传承秦腔艺术的法定责任与行业权威性,其传承级别等同于“国家级非遗大师”。

戏曲研究院李梅级别

在艺术荣誉层面,李梅的“级别”更是达到行业顶峰:1995年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度梅”,2015年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全国戏曲界仅30余人获此殊荣),成为秦腔史上首位“二度梅”得主;1999年凭《迟开的玫瑰》获第6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2005年凭《西湖遗恨》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是秦腔演员中罕见的“文华奖+金鹰奖”双料得主;2021年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成为国家级戏剧组织的核心领导成员,这些荣誉共同构成了其“国家级艺术大师”的级别标识。

行业影响力与社会贡献的“级别”延伸

李梅的“级别”不仅局限于研究院内部与专业领域,更延伸至全国戏曲行业及文化传承层面,作为秦腔艺术的“代言人”,她先后赴美国、法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演出,推动秦腔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其国际影响力使研究院的秦腔艺术研究获得全球关注,在人才培养上,她创办“李梅秦腔工作室”,带徒传艺50余人,其中王宏义、张涛等已成为研究院中坚力量,形成“以师带徒+院团培养”的人才梯队,其传承级别等同于“国家级戏曲教育家”。

李梅积极推动秦腔与现代艺术融合,其主演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剧目既保留秦腔传统韵味,又融入现代表达手法,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列为“当代戏曲经典案例”,这种创新实践使研究院的秦腔艺术创作始终处于全国前沿,其“级别”也因此升华为“秦腔艺术现代化的引领者”。

李梅“级别”的多维内涵

综上,戏曲研究院李梅的“级别”是一个复合概念:在行政层面,她是副厅级领导干部;在专业层面,她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荣誉层面,她是“二度梅”得主、文华奖获得者;在行业层面,她是全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秦腔艺术领军人,这一“级别”并非单一职位的体现,而是其四十余年扎根秦腔、守正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院团艺术实力的集中展示,她以“艺术家+管理者+传承人”的三重身份,定义了当代秦腔艺术工作者的最高级别,也为中国戏曲的传承发展树立了标杆。

戏曲研究院李梅级别

相关问答FAQs

Q1:李梅获得的“二度梅”是什么荣誉?为什么说这是戏曲界的顶级级别?
A:“二度梅”即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个人奖项,评选标准极为严格,要求演员在首次获奖后,需在艺术上持续突破,并有新作品达到国家级水准,李梅于1995年获“一度梅”,2015年凭《鬼怨·杀生》等剧目再获“二度梅”,成为秦腔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演员,全国仅30余位戏曲演员获“二度梅”,其含金量相当于戏曲界的“终身成就奖”,是衡量演员艺术地位的核心指标,因此被视为戏曲界的顶级级别。

Q2: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梅在秦腔传承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A:李梅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主要通过“抢救性保护”“活态传承”“创新传播”三方面推动秦腔传承:一是整理复排《三滴血》《火焰驹》等濒危传统剧目,录制音像资料建立秦腔数据库;二是在研究院开设“李梅大师班”,亲自教授青年演员唱腔、表演技巧,培养出王宏义、康亚婵等一批“梅花奖”得主;三是推动秦腔进校园、进社区,创作少儿秦腔剧目《三滴血新传》,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开设“李梅讲秦腔”专栏,吸引年轻观众,这些举措使秦腔从“舞台艺术”走向“大众文化”,有效拓展了非遗传承的边界与深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