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京剧古城会汪庆元剧本有何独特艺术演绎?

京剧《古城会》是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经典传统剧目,讲述了关羽在曹营挂印封金后,千里走单骑护送两位皇嫂寻找兄长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古城与张飞、刘备兄弟团聚的故事,该剧以“忠义”为核心,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关羽“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而京剧表演艺术家汪庆元在剧中饰演的关羽,更是凭借精湛的技艺成为该剧的标志性演绎。

京剧古城会汪庆元剧本

剧情始于关羽得知刘备下落,毅然放弃曹操的高官厚禄,护送甘、糜二位皇嫂踏上寻兄之路,途中,他先后遭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五道关隘,守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或阻拦或暗算,均被关羽斩于马下,留下“过五关斩六将”的千古佳话,抵达古城后,守城将领竟是三弟张飞,此时张飞因误以为关羽已投靠曹操,怒不可遏,与关羽展开激烈对峙,甚至举枪相向,危急关头,刘备及时赶到,阐明原委——原来张飞在徐州失散后,与孙乾等同驻古城,始终未闻关羽降曹,只是见蔡阳率兵追来,误以为关羽引兵来犯,真相大白后,张飞羞愧难当,三兄弟抱头痛哭,冰释前嫌,古城之内重现兄弟情深。

汪庆元饰演的关羽,堪称“形神兼备”的典范,作为宗“汪派”老生的传人,他深谙关羽“红生”表演的精髓:唱腔上,他以苍劲高亢的“西皮流水”展现关羽过关斩将的勇武,如“叫马童快与爷备战马”一段,节奏明快,字字铿锵,将关羽的急切与豪迈表现得淋漓尽致;念白中,他借鉴“汪派”老生的“脑后音”,使关羽的台词既有威严又不失温度,尤其是古城对峙时与张飞的对话,既显兄长的无奈,又透武圣的威严,身段方面,汪庆元将“髯口功”“身段功”融入表演:捋髯时指尖微颤,尽显关羽的沉稳;提刀亮相时,眼神如电,身姿挺拔,塑造出“美髯公”的凛然气度,尤其在与张飞“三挡三让”的对打中,他的招式既保留关羽的“沉稳大度”,又暗藏“武圣”的凌厉,打出了兄弟间的张力,更打出了忠义的精神内核。

为更清晰呈现剧中人物关系与艺术特色,特整理如下:

京剧古城会汪庆元剧本

人物 扮演者 性格特点 关键情节
关羽 汪庆元 忠义神勇、沉稳 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与张飞对峙
张飞 (文戏) 勇猛直率、鲁莽 误认关羽投敌、后知真相懊悔
刘备 (文戏) 仁德宽厚、隐忍 及时化解误会、促成兄弟团聚
蔡阳 (武净) 骄横暴躁 率兵追杀关羽,被关羽斩杀

该剧之所以历久弥新,不仅因其跌宕的剧情,更因像汪庆元这样的艺术家对人物的深度诠释——他让关羽不再是史书中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其“忠义”精神通过唱念做打的每一个细节传递至今,成为京剧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FAQs
Q:《古城会》中关羽“过五关”的经典唱段有哪些?
A:“过五关”的核心唱段包括“叫马童快与爷备战马”(西皮流水,表现关羽启程的急切)、“一轮明月照窗下”(二黄原板,抒发关羽对刘备的思念)、“斩将封神我为首”(西皮快板,展现过关斩将后的豪情),这些唱段旋律跌宕,情感饱满,是老生戏中的经典。

Q:汪庆元扮演关羽时,在“古城会”与张飞对峙的场面有哪些表演亮点?
A:亮点有三:一是“眼神戏”,对峙时目光从愤怒到疑惑再到释然,层次分明;二是“身段对比”,张飞动作大开大合,关羽则以“慢转身”“缓捋髯”显沉稳,形成张力;三是“念白处理”,张飞直嗓吼叫,关羽则以“脑后音”沉稳回应,既显威严又透兄长情谊,成为全剧“戏眼”。

京剧古城会汪庆元剧本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