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临洮县秦剧团戏曲

临洮县秦剧团作为甘肃陇中地区重要的戏曲艺术团体,自诞生以来便扎根于这片文化厚土,以秦腔这一古老剧种为载体,承载着临洮人民的精神追求与审美记忆,剧团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秦腔艺术的传承史,也是临洮地方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坚守与创新的生动写照。

临洮县秦剧团戏曲

临洮县秦剧团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临洮县整合民间戏曲班社资源,于1956年正式成立县秦剧团,初创时期,剧团以老艺人为骨干,吸纳了一批热爱戏曲的青年演员,在简陋的条件下排演了《三滴血》《火焰驹》等传统剧目,活跃于城乡舞台,上世纪80年代,剧团迎来发展高峰,不仅整理复排了《窦娥冤》《铡美案》等经典剧目,还创作了反映当地生活的现代戏《洮河春》,在甘肃省戏曲会演中斩获多项大奖,成为陇中秦腔领域的一支劲旅。

剧团的秦腔艺术在传承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临洮地处陇中,方言古朴,民间艺术丰富,这为秦腔注入了独特的韵味,在唱腔上,剧团既保留了秦腔“欢音”“苦音”的基本板式,又融入了临洮方言的声调特点,形成了高亢激越中带着质朴深沉、婉转细腻中透着豪放爽朗的“洮秦”风格,例如传统戏《周仁回府》中“哭坟”一折,演员运用“苦音”慢板时,结合临洮方言的哭腔韵味,将周仁的悲愤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潸然泪下,在表演上,剧团注重“唱、念、做、打”的融合,生行的稳健、旦行的妩媚、净行的威猛、丑行的诙谐各具特色,尤其武戏表演刚劲有力,吸收了当地武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舞台风貌。

剧目创作是临洮县秦剧团的生命线,剧团以传统戏为基础,以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为两翼,构建了丰富的剧目体系,传统剧目如《三滴血》《游龟山》等,经过数代演员的打磨,已成为剧团的“看家戏”;现代戏创作则紧扣时代脉搏,从早期的《社长的女儿》到近年的《脱贫路上》,都以临洮人民的生活为素材,用秦腔艺术讲述身边故事,既传递了时代精神,又增强了戏曲的亲和力,新编历史剧《狄道名将》以临洮历史人物为原型,将地方历史与秦腔艺术结合,既挖掘了本土文化资源,又拓展了秦腔的表现题材,据统计,剧团现有保留剧目60余部,每年新创或改编剧目2-3部,演出场次达200余场,服务观众逾10万人次。

在人才培养方面,临洮县秦剧团建立了“老带新、传帮带”的传承机制,剧团先后培养出一批优秀演员,如国家二级演员张兰芳,工青衣,其唱腔韵味醇厚,表演细腻,在《窦娥冤》《五典坡》等剧目中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青年演员王鹏,工小生,扮相俊朗,嗓音清亮,成为剧团新生代的代表,剧团还与临洮县职业中专合作开设戏曲表演专业,定向培养后备人才,解决了戏曲传承“后继乏人”的难题,剧团有演职人员60余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2人,二级演员5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队伍。

临洮县秦剧团戏曲

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临洮县秦剧团积极探索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剧团坚持“送戏下乡”,每年组织演员深入乡镇、村社,将戏曲送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秦腔艺术,吸引了年轻观众的目光,2022年,剧团在抖音平台开设“临洮秦腔”账号,发布经典唱段、幕后花絮等内容,粉丝量突破10万,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500万次,让古老的秦腔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剧团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多次荣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群星奖”等奖项,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并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剧团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临洮秦腔艺术价值的认可。

临洮县秦剧团的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临洮人民对戏曲的热爱,从乡村戏台到城市剧院,从田间地头到网络直播,一代代秦艺人用坚守与创新,让秦腔艺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临洮县秦剧团将继续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守正创新中书写秦腔艺术的新篇章。

临洮县秦剧团概况表

项目
成立时间 1956年
隶属单位 临洮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代表性传承人 张兰芳(国家二级演员,工青衣)、王鹏(青年演员,工小生)
艺术特色 “洮秦”风格,融合临洮方言声调,唱腔高亢激越中带质朴深沉,表演注重文武兼备
主要成就 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等多项奖项,全国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传承措施 “老带新”机制、校企合作培养、新媒体传播、送戏下乡

相关问答FAQs

Q1:临洮县秦剧团的秦腔与其他地区的秦腔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A1:临洮县秦剧团的秦腔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洮秦”风格,唱腔上融合了临洮方言的声调特点,如“欢音”更显明快,“苦音”更显苍凉,情感表达更具地方韵味;表演中吸收了陇中民间武术和社火元素,武戏刚劲有力,文戏细腻质朴;剧目创作注重本土化,多取材于临洮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如《狄道名将》《洮河春》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临洮县秦剧团戏曲

Q2:临洮县秦剧团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关注秦腔艺术?
A2:剧团通过多措并举吸引年轻观众:一是创新剧目形式,在传统戏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如运用现代舞美技术、调整节奏节奏,让年轻观众更易接受;二是利用新媒体传播,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经典唱段、幕后花絮,开展“线上戏曲课堂”,扩大秦腔的传播范围;三是加强校园普及,与当地学校合作开设戏曲兴趣班,组织学生观看演出,培养年轻一代对秦腔的兴趣和认同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