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红脸王观摩会,红脸艺术魅力如何引戏迷共赴盛会?

豫剧红脸王观摩会近日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旨在传承弘扬豫剧红脸艺术,缅怀一代宗师唐喜成先生的卓越贡献,推动豫剧艺术的守正创新,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界专家、学者、演员及戏迷代表共计千余人齐聚一堂,通过展演研讨、艺术座谈、工作坊等形式,共同领略豫剧红脸艺术的独特魅力。

豫剧红脸王观摩会

唐喜成先生作为豫剧唐派创始人,被誉为“豫剧红脸王”,其开创的“唐派红脸”艺术体系,以高亢激越的唱腔、威武豪放的表演,塑造了无数经典舞台形象,成为豫剧史上不可逾越的艺术丰碑,此次观摩会以“传承红脸魂,唱响新时代”为主题,既是对唐喜成艺术精神的致敬,也是对豫剧红脸艺术当代价值的深度挖掘,活动伊始,一段精心剪辑的唐喜成先生经典剧目影像《三哭殿》《辕门斩子》片段引发全场共鸣,先生那醇厚苍劲的“二本腔”唱腔,穿越时空依旧震撼人心,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磅礴力量。

观摩会的核心环节是“唐派红脸经典剧目展演”,特邀唐派艺术传人贾廷聚、小唐喜成、李新宪等名家登台献艺,贾廷聚先生演绎的《血溅乌纱》中,通过“帽翅功”“髯口功”的精准运用,将清官唐成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见巡按”一唱,真假声转换自如,高腔穿云裂石,赢得满堂喝彩;青年演员李新宪在《辕门斩子》中,既继承了唐派红脸的稳健台风,又融入了当代审美对人物内心的细腻解读,展现了对传统艺术的创新表达,来自基层院团的青年演员代表也带来了《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红脸经典选段,虽略显稚嫩却充满朝气,体现了红脸艺术薪火相传的蓬勃生机。

为系统梳理唐派红脸艺术体系,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学术研讨环节”,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景亮指出:“唐派红脸的成功,在于其对豫剧声腔体系的突破性创新,唐喜成先生将京剧老生的‘二本腔’与豫东调的‘大本腔’巧妙融合,创造出‘脑后音’与‘膛音’相结合的独特唱法,既保留了豫剧的乡土气息,又提升了艺术表现力。”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则强调:“红脸艺术是豫剧的‘灵魂行当’,其‘忠义仁勇’的人物塑造,承载着中原文化的精神内核,当代传承不仅要学其‘形’,更要悟其‘魂’,在新时代语境下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红脸艺术的传承路径、青年人才培养、数字化保护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形成多项共识,为豫剧红脸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豫剧红脸王观摩会

为增强观摩会的互动性与普及性,活动还设置了“红脸艺术体验工作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小唐喜成现场教授青年演员“红脸表演基本功”,从台步、眼神到唱腔咬字,手把手传授技艺;来自郑州大学的戏迷社团则带来了“红脸脸谱绘制体验”,参与者通过勾勒红脸谱特有的“整脸”“三块瓦”等纹样,感受脸谱艺术与人物性格的内在关联,一位年轻戏迷在体验后感慨:“以前只是觉得红脸唱腔好听,今天才明白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密码,传统艺术真的太有魅力了!”

此次豫剧红脸王观摩会的举办,不仅是对唐喜成先生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对豫剧红脸艺术传承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通过“展演+研讨+体验”的立体化模式,既让专业演员深化了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也让普通观众近距离感受到豫剧红脸的独特魅力,为传统戏曲的活态传承探索了新路径,正如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道松所言:“豫剧红脸艺术是中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搭建更广阔的传承平台,让‘红脸王’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唐喜成被称为“豫剧红脸王”?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1:唐喜成被称为“豫剧红脸王”,主要源于他对豫剧红脸艺术的革命性贡献和卓越成就,在声腔创新上,他打破传统豫剧红脸“大本腔”的单一唱法,将京剧老生的“二本腔”(假声)与豫东调的“大本腔”(真声)巧妙融合,创造出“脑后音”“膛音”相结合的独特唱法,使红脸唱腔既高亢激越又富有韵味,极大提升了豫剧红脸的艺术表现力,在人物塑造上,他突破了红脸行当“脸谱化”的局限,注重挖掘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三哭殿》中的唐太宗,既有帝王的威严,又有父亲的温情,使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他培养了大批优秀传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派红脸”艺术体系,推动豫剧红脸艺术走向全国,成为豫剧最具代表性的行当之一。

豫剧红脸王观摩会

Q2:观摩会对豫剧红脸艺术的传承发展有哪些具体推动作用?
A2:本次观摩会对豫剧红脸艺术的传承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一是搭建了传承平台,通过名家展演、工作坊等形式,为青年演员提供了与前辈艺术家面对面学习的机会,促进了技艺的“活态传承”;二是深化了理论研究,学术研讨环节汇聚了全国顶尖专家,围绕红脸艺术的声腔体系、人物塑造、当代价值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撑;三是扩大了受众群体,通过“脸谱体验”“戏迷互动”等环节,让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近距离感受红脸艺术的魅力,增强了传统戏曲的普及度和吸引力;四是明确了发展方向,专家们提出的“守正创新”“数字化保护”等建议,为豫剧红脸艺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路径,推动其从“抢救性保护”向“创新性发展”转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