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其高亢激越的唱腔、朴实生动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原大地上流传百年,而《穆桂英挂帅》更是豫剧经典剧目中的璀璨明珠,由国家一级演员、豫剧常派传人刘雯卉演绎的穆桂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豫剧发源于河南,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它以梆子为腔体,融合了河南方言的韵律,形成了“高亢激越、中厚质朴”的艺术风格。《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取材于杨家将演义,讲述了北宋时期,辽国入侵,佘太君以国家为重,说服已解甲归田的孙媳穆桂英挂帅出征的故事,全剧通过“捧印”“点将”“出征”等经典场次,展现了穆桂英从“我不挂帅谁挂帅”的豪情壮志,到“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场”的复杂心绪,再到“抖擞精神跨战马”的决绝担当,层层递进地刻画出这位女英雄的家国情怀与女性力量。
刘雯卉作为豫剧常派优秀传人,师从常香玉大师之女陈小香,深得常派艺术“刚健清新、韵味醇厚”的真传,她在《穆桂英挂帅》中饰演的穆桂英,既有“刀马旦”的英武飒爽,又有“闺门旦”的柔情细腻,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唱腔上,她常以豫东调的明快亮丽展现穆桂英的豪迈,如“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的经典唱段,她通过真假声的转换、节奏的把控,将穆桂英点将时的威风凛凛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捧印”一场中,又融入豫西调的深沉浑厚,以低回婉转的唱腔表现穆桂英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与对家国的责任,声情并茂,催人泪下,表演上,她的台步稳健如松,眼神灵动传神,无论是执枪起舞的武戏,还是与佘太君对手的文戏,都能准确把握人物内心,将穆桂英的“骄、勇、忠、义”展现得入木三分。
豫剧的声腔艺术是其灵魂所在,不同声腔的运用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以下为豫剧主要声腔在《穆桂英挂帅》中的特点对比:
声腔类型 | 特点 | 在剧中的运用 | 代表唱段片段 |
---|---|---|---|
豫东调 | 高亢激越,花腔丰富,多表现欢快、激昂情绪 | 穆桂英点将、出征时的唱段 |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来了我保国臣” |
豫西调 | 深沉浑厚,善于抒情,多表现悲愤、感慨情绪 | 穆桂英回忆往事、捧印时的唱段 | “想当年老令公挂帅出征,穆桂英我青春年少有威名” |
刘雯卉对声腔的精准把握,让穆桂英这一角色既有“铁骨”也有“柔情”,她不仅传承了常派艺术的精髓,更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如在“出征”一场中,她创新地加入了甩袖、跨腿等身段动作,配合明快的锣鼓点,将穆桂英“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豪情推向高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穆桂英挂帅》之所以能历久弥新,不仅因其跌宕起伏的剧情,更因它传递了“家国至上、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核,刘雯卉的演绎,让这一经典剧目在新时代焕发出光彩,她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情感,让观众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巾帼英雄,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豫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FAQs
Q1:刘雯卉饰演的穆桂英与其他版本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A1:刘雯卉作为常派传人,其演绎的穆桂英兼具常派艺术的“刚柔并济”,唱腔上融合豫东调的激昂与豫西调的深沉,既展现英雄气概,又凸显女性柔情;表演上注重内心刻画,通过眼神、身段的细节处理,让人物从“骄帅”到“忠帅”的转变更具说服力,形成了“文武兼备、情理交融”的个人风格。
Q2:《穆桂英挂帅》为何能成为豫剧经典剧目?
A2:该剧以“巾帼挂帅”的独特视角,塑造了穆桂英这一超越传统女性形象的经典角色,传递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剧情紧凑,矛盾突出,既有武戏的热血激昂,又有文戏的情感细腻;加之豫剧高亢的声腔与生动的表演相得益彰,使剧目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因此能跨越时代,成为观众喜爱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