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王玉梅京剧演唱的艺术特色与魅力体现在哪里?

王玉梅作为当代京剧老旦行当的杰出代表,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鲜明的演唱风格和对人物形象的精准塑造,在京剧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艺术生涯贯穿了对传统京剧的继承与革新,不仅将老旦这一行当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更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与传承,为京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玉梅演唱的京剧

王玉梅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京剧,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京剧老旦名家李金泉、王玉敏等,在校期间,她系统学习了老旦表演的基本功,从唱念做打的规范训练到人物内心情感的揣摩,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李金泉先生作为“李派”老旦创始人,其唱腔苍劲挺拔、刚柔并济,对王玉梅影响深远,她不仅继承了李派“擞音”“擞腔”的技巧,更在理解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融入了女性演员特有的细腻与温婉,形成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毕业后,她加入中国京剧院(现中国国家京剧院),成为剧院的骨干力量,先后在《杨门女将》《四郎探母》《徐母骂曹》《钓金龟》等经典剧目中担纲主演,逐渐在京剧界崭露头角。

在代表剧目方面,王玉梅塑造的多个角色已成为京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以《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为例,这一角色是老旦行当的“大轴”人物,既有高龄老者的沉稳威严,又有为国出征的豪迈气概,王玉梅在演唱“风萧萧”唱段时,运用了高亢的“脑后音”和浑厚的“胸腔音”,结合稳健的身段,将佘太君“白发苍苍心似火”的英雄气概展现得入木三分,而在《钓金龟》中,她饰演的张氏贫苦善良,面对失散多年的儿子,情感从悲苦到狂喜层层递进,尤其是“叫张义”的唱段,她通过“擞音”的细微变化,模拟老年妇女的颤抖声线,将母子相认时的激动与哽咽刻画得催人泪下,堪称“唱念做打”完美融合的典范,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其代表剧目与艺术特色,可参考下表:

剧目名称 饰演角色 角色特点 经典唱段/表演片段 艺术成就
《杨门女将》 佘太君 深明大义、老当益壮 “风萧萧”唱段、校场点兵 塑造了英姿飒爽的老年英雄形象,成为“老旦应工”的标杆
《钓金龟》 张氏 贫苦善良、慈母心肠 “叫张义”唱段、母子相认 以细腻的唱腔和表演展现底层人物情感,被誉为“情真意切”的典范
《徐母骂曹》 徐母 刚烈正直、深明大义 “骂曹”念白、掷杖动作 通过念白的抑扬顿挫和身段的爆发力,凸显人物的气节与风骨
《四郎探母》 佘太君 深沉母爱、家国情怀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唱段 在传统唱腔中融入情感层次,展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无奈

王玉梅的演唱艺术,核心在于“以情驭声,声情合一”,她认为,老旦的演唱不仅要技巧娴熟,更要通过声音传递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发声方法上,她强调“丹田用气”,气息深沉而绵长,使得高音清亮而不刺耳,低音浑厚而不压抑,例如在《徐母骂曹》中,徐母怒斥曹操时的念白,她运用“炸音”技巧,声音如裂帛般有力,配合眼神与手势,将徐母的愤怒与不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李逵探母》中,她饰演的李母年迈体弱,唱腔则多用“沙音”和“颤音”,模拟老年人的声线,将“老娘亲”的慈爱与病痛中的虚弱融为一体,让听众仿佛能看到李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形象,她注重“字正腔圆”,每个字都讲究“出字、归韵、收音”,如“杨门女将”中的“杨”字,她先以“衣”母音引出,再归韵到“昂”音,既保证了字音清晰,又使唱腔圆润流畅,体现了京剧“以字行腔”的美学原则。

王玉梅演唱的京剧

除了舞台表演,王玉梅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深知“老旦行当”的传承困境,主动承担起培养青年演员的责任,先后收徒多名,将自己的表演经验与演唱技巧倾囊相授,在教学中,她强调“先继承、再发展”,要求学生先吃透传统剧目的精髓,再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创新,她在指导学生排演《杨门女将》时,不仅要求唱腔模仿李派的韵味,更引导学生体会佘太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内心世界,通过“神、形、情”的结合,让角色“活”在舞台上,她还积极参与京剧普及活动,走进校园、社区,通过讲座、示范演出等形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京剧、喜爱京剧,她常说:“京剧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我们不仅要演好戏,更要让这朵艺术之花代代相传。”

在当代京剧舞台多元化的背景下,王玉梅始终坚守传统,又不固步自封,她在新编历史剧《贞观长歌》中饰演的长孙皇后,突破了传统老旦“贫苦老妇”“英雄母亲”的单一形象,融入了更多政治智慧与母性光辉,在演唱上,她将老旦的苍劲与青衣的婉转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感的唱腔,为老旦行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她的努力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获得了业界的认可,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等多项大奖,成为当代京剧老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王玉梅的京剧艺术,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是技巧与情感的深度共鸣,她用一生的舞台实践诠释了“戏比天大,艺无止境”的艺术追求,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经典形象,更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她的艺术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京剧人,为这门古老艺术的焕发光彩贡献力量。

王玉梅演唱的京剧

FAQs
Q1:王玉梅的演唱风格与李派老旦有何异同?
A1:王玉梅的演唱风格以李派为基础,继承了李派老旦“刚健挺拔、苍劲醇厚”的特点,如“擞音”“擞腔”的运用和丹田气的支撑,但她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了女性演员的细腻情感,唱腔更显婉转深情,尤其在表现悲情或慈爱角色时,通过“沙音”“颤音”等技巧增强感染力,形成了“刚柔并济、情真意切”的个人风格,既有李派的“骨”,又有自己的“肉”。

Q2:王玉梅在传承京剧老旦艺术方面有哪些具体贡献?
A2:王玉梅通过“教学+实践+普及”三方面推动传承:一是收徒授艺,将表演技巧与人物心得传授给青年演员,培养多名老旦新秀;二是整理传统剧目,如《钓金龟》《徐母骂曹》等,通过舞台实践保留经典;三是参与京剧普及,走进校园、社区举办讲座和示范演出,让更多人了解老旦艺术,为老旦行当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