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马长根为何带豫剧下南京?有何文化深意?

在当代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地方戏的跨地域传播始终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豫剧,作为中原文化的代表性剧种,以其高亢激越的唱腔、质朴生动的表演风格,深受北方观众喜爱,而当豫名家马长根带着他的“下南京”行动走进江南古都,不仅为南京观众带来了原汁原味的中原大戏,更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中,书写了传统艺术当代传播的新篇章。

马长根豫剧下南京

马长根是当代豫剧界颇具影响力的老生演员,师承豫剧大师唐喜成,深得唐派艺术精髓,以“刚健挺拔、韵味醇厚”的唱腔和“沉稳大气、精准传神”的表演著称,从艺数十年来,他塑造了《三哭殿》中的唐太宗、《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穆桂英挂帅》中的寇准等众多经典角色,被誉为“唐派艺术的忠实传承者”,近年来,他将目光投向南方市场,希望通过“下南京”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豫剧突破地域限制,与更多观众见面。

“下南京”:一场跨越千里的戏曲对话

“下南京”并非偶然之举,而是马长根对豫剧传播路径的一次主动探索,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戏曲市场历来以越剧、锡剧等江南剧种为主,豫剧在这里的受众基础相对薄弱,但马长根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超越地域的感染力,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与当地观众的共鸣点,2023年秋季,他率河南豫剧一团来到南京,在保利剧院、江南剧院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豫韵金陵”专场演出,涵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全方位展现豫剧的艺术魅力。

演出剧目精心设计,兼顾经典性与时代性,开幕大戏《三哭殿》是马长根的拿手好戏,他饰演的唐太宗在“哭殿”一场中,通过唱腔的抑扬顿挫和眼神的微妙变化,将帝王在亲情与国法间的矛盾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南京戏迷王女士看完演出后感叹:“虽然是第一次看豫剧,但马老师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尤其是那句‘孤坐江山非容易’,唱得字字铿锵,让人听得热血沸腾!”除了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焦裕禄》的演出更引发南京观众共鸣,马长根将唐派唱腔的醇厚与现代戏的情感表达相结合,塑造了一个亲民、爱民、为民的县委书记形象,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不少观众表示:“焦裕禄的事迹在河南家喻户晓,没想到通过豫剧,让我们南京人也感受到了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从“舞台演出”到“文化深耕”:多维传播的实践

马长根的“下南京”并非单纯的“走穴演出”,而是一系列“文化深耕”行动,除了舞台表演,他还走进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豫剧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座、示范表演、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年轻一代近距离了解豫剧,在南京艺术学院的一堂戏曲鉴赏课上,马长根现场教授了《穆桂英挂帅》中“辕门斩子”的片段,手把手指导学生练习豫剧的“云手”“踢腿”等身段动作,一位学习话剧的学生说:“以前觉得戏曲离我们很远,没想到豫剧的表演程式这么有讲究,比舞台动作更有张力!”

他还与南京本地戏曲团体展开交流,与江苏省京剧院、南京市越剧团的名家探讨不同剧种的表演特色,尝试在音乐、唱腔上进行融合创新,在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合作研讨中,马长根提出将豫剧的“豫东调”与越剧的“弦下腔”相结合,探索南北唱腔的碰撞可能,这种跨剧种的交流,不仅拓宽了豫剧的艺术边界,也为南京戏曲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南京”的意义:传统艺术的当代突围

马长根“下南京”的成功,为地方戏的跨地域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它打破了“豫剧只属于北方”的刻板印象,证明了传统艺术在南方市场的接受潜力,南京观众对演出的热烈反响,显示出优秀戏曲作品具有超越地域的文化共鸣,它探索了“演出+教育+交流”的立体传播模式,不仅让观众“看戏”,更让他们“懂戏”“爱戏”,培养了潜在的年轻观众群体,它强化了戏曲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通过《焦裕禄》这样的现实题材剧目,让豫剧在新时代焕发出精神引领的力量。

马长根南京豫剧文化交流活动概览

时间 地点 参与群体 亮点
2023年10月15日 《三哭殿》专场演出 南京保利剧院 戏迷、市民 唐派经典唱腔重现,一票难求
2023年10月17日 现代戏《焦裕禄》演出 江北新区文化中心 居民、党员干部 现实题材引发共情,掌声超10分钟
2023年10月19日 豫剧艺术进校园讲座 南京艺术学院 戏曲专业学生、艺术爱好者 身段体验互动,学生参与度达90%
2023年10月20日 南北戏曲名家交流会 南京市越剧团 京剧、越剧、豫剧名家 探讨唱腔融合,拟定合作计划

相关问答FAQs

Q1:马长根的豫剧表演有哪些独特艺术风格?
A1:马长根的豫剧表演以唐派艺术为根基,形成了“刚柔并济、韵味醇厚”的独特风格,唱腔上,他注重“以情带声”,高音区挺拔激越,如《三哭殿》中“孤坐江山非容易”的唱段,字字铿锵;低音区苍劲深沉,情感表达层次丰富,表演上,他讲究“眼神传情、身段精准”,尤其在塑造帝王角色时,通过眼神的威严与瞬间的柔和,展现人物的复杂内心,他善于在传统程式中融入生活化细节,让历史人物更具真实感,被称为“会演戏的唱功大家”。

Q2:“马长根豫剧下南京”活动对南京的文化生态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A2:此次活动对南京文化生态产生了三方面影响:一是丰富了南京的戏曲市场,让市民有机会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豫剧,拓宽了观众的艺术视野;二是促进了南北戏曲文化的交流,与本地剧种的探讨为艺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如江苏省京剧院计划与马长根合作创排“南北合璧”的新剧目;三是培养了年轻受众,通过进校园活动,南京高校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显著提升,南京艺术学院已将豫剧纳入戏曲选修课试点,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储备了新生力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