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中国戏曲学院china academy如何担当戏曲传承与创新使命?

中国戏曲学院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戏曲艺术院校,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戏曲文化传承的高地,被誉为“中国戏曲家的摇篮”,自建校以来,学院始终以“继承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戏曲人才、服务文化事业”为办学宗旨,在戏曲教育、创作、研究及国际文化交流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戏曲学院 china academy

学院坐落于北京市丰台区,校园环境古朴典雅,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占地面积约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剧场、排练厅、录音棚、数字媒体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场所,为戏曲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中国戏曲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戏曲学院”,2000年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2018年成为北京市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了从中专、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多层次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戏曲表演、戏曲导演、戏曲音乐、戏曲文学、舞台美术、新媒体艺术等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群。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以戏曲为核心,构建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戏剧与影视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戏曲表演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戏曲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学院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坚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戏曲与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开设了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以下为学院主要学科专业设置概况: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本科专业方向
艺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 表演(京剧、昆曲、地方戏等)、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学 音乐表演(民族器乐、戏曲音乐)、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美术学 设计学 动画、绘画(舞台美术设计方向)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戏曲数字媒体方向)

师资力量是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其中既有德艺双馨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也有学养深厚的理论研究者,还有具备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截至2023年,学院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60%,多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国家级荣誉,学院聘请了袁世海、梅葆玖、叶少兰等数十位戏曲名家担任客座教授,形成了“名家传戏”的优良传统,确保了戏曲艺术的精髓得以薪火相传。

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核心任务,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实践、科研、创作”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并重,在教学中,强调“口传心授”的传统师承方式,通过“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学院与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等知名院团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奖,一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当今戏曲舞台的中坚力量,如王珮瑜、史依弘、李宏图、张火丁等,他们在国内外舞台上绽放光彩,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戏曲学院 china academy

艺术创作与研究是学院的重要职能,学院立足戏曲本体,积极推动戏曲剧目创作与理论研究,近年来推出了《长征组歌》《党的女儿》《大宅门》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创剧目,既传承了经典,又赋予了传统戏曲时代内涵,在理论研究方面,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了《中国戏曲通史》《京剧大典》《戏曲表演美学》等学术著作,为戏曲理论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学院建有“中国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心”“戏曲文化研究所”等科研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戏曲文献、音像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推动戏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国际交流是学院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学院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院校、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举办国际戏曲学术研讨会、戏曲夏令营、海外巡演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戏曲的魅力,学院招收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的戏曲传播者;选派师生赴海外讲学、演出,推动了中国戏曲与国际艺术的交流互鉴,学院创作的昆曲《牡丹亭》曾赴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演出,京剧《三岔口》在法国巴黎歌剧院上演,均引发热烈反响,成为中国戏曲国际化的经典案例。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积极履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传承人培训”等活动,推动戏曲艺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为基层院团培养专业人才,助力地方戏曲事业发展;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如“京剧像音像工程”“中国戏曲志”等,为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学院还通过举办“中国京剧艺术节”“国际大学生戏剧节”等活动,搭建了戏曲艺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促进了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国戏曲学院的优势专业有哪些?报考这些专业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中国戏曲学院的优势专业主要集中在戏曲领域,其中戏曲表演(京剧、昆曲等方向)、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为国家级或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报考这些专业的基本条件包括:热爱戏曲艺术,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或艺术天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学历方面,报考本科需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报考硕士需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部分专业(如戏曲表演)对年龄、身体条件(如身高、嗓音、肢体协调性)有特殊要求,需参加专业校考,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测试、面试、文化课考试等,具体要求以学院当年招生简章为准。

中国戏曲学院 china academy

问题2: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哪些?学院在就业指导方面有哪些支持?
答: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元,主要包括:国内各级戏曲院团(如国家京剧院、地方京剧院、昆剧院等),从事表演、导演、作曲、舞台设计等工作;教育领域,在中专、高校戏曲专业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文化企事业单位,如文化馆、博物馆、影视制作公司、新媒体平台等,从事文化传播、艺术管理、数字媒体创作等工作;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开设戏曲工作室、培训机构,或参与戏曲跨界创作(如戏曲主题游戏、动漫等),学院在就业指导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模式,与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20余家单位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服务;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戏曲人才专场招聘会,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桥梁,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80%。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