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光影戏剧网

豫剧戏迷欢乐季12本期有哪些精彩看点戏迷如何参与互动体验呢?

豫剧作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河南人的乡愁与记忆,自2012年首届“豫剧戏迷欢乐季”启幕,这一年度文化盛会已走过十二载春秋,成为连接戏曲舞台与民间大众的重要纽带,第十二届“豫剧戏迷欢乐季”以“戏韵传薪火,欢乐满中原”为主题,于2023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在河南艺术中心、郑州人民公园、开封清明上河园等10个场地同步开展,通过名家新秀汇演、文化沉浸体验、青年传承计划三大板块,为戏迷与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创新活力的戏曲盛宴。

豫剧戏迷欢乐季12

名家新秀同台演绎,经典新编交相辉映

本届欢乐季的演出阵容堪称“豫剧天团”,汇聚了李树建、吴碧霞、虎美玲等老一辈艺术家,以及小香玉、杨红霞、陈素琴等中坚力量,更有90后新锐演员如张艳萍、王一鸣的加入,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传承格局,经典剧目依然是核心吸引力,李树建领衔的《清风亭》以其“哭坟”选段催人泪下,展现了豫剧“唱念做打”的深厚功力;虎美玲的《穆桂英挂帅·捧印》则将女英雄的飒爽英姿与豫剧花旦的灵动身段完美融合,赢得满堂喝彩,新编戏成为亮点,由河南豫剧院创排的现代戏《焦裕禄》首次亮相欢乐季,通过多媒体舞美还原兰考治沙场景,青年演员张艳萍饰演的焦裕禄唱腔质朴深沉,将“县委书记的榜样”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引发观众共鸣。

为增强戏迷参与感,本届特别设置“名家戏迷同台”环节,在郑州人民公园的户外演出中,70岁的戏迷票友王阿姨与常派弟子吴韵芳共同演绎《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其字正腔圆的唱腔丝毫不逊专业演员,台下戏迷齐声跟唱,场面热烈,欢乐季还推出“豫剧名段演唱会”,精选《朝阳沟》《七品芝麻官》《打金枝》等20余段耳熟能详的唱段,搭配字幕同步与唱腔解析,让初学者也能快速“入门”。

文化体验沉浸互动,让豫剧“活”在生活

不同于传统演出的单向观演,本届欢乐季打造了“豫剧文化体验周”,通过静态展览与动态体验相结合,让观众全方位感受豫剧魅力,在河南艺术中心的中厅,“豫剧非遗展”集中展示了豫剧的服饰、道具、脸谱与乐器:一件点翠头面需经过“剪羽、粘贴、点翠”等十余道工序,耗时近月;老艺人现场演示豫剧板胡的制作,琴筒蒙蟒皮、琴杆红木打磨,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心,动态体验区更是人头攒动,“沉浸式豫剧剧场”利用AR技术还原《七品芝麻官》的县衙场景,观众可“穿越”到剧中,与“唐成”一同断案;“戏迷擂台赛”则分为“唱功组”“身段组”“知识组”,来自全省各地的200余名戏迷轮番上阵,其中来自洛阳的12岁小朋友李明轩,以一段《秦香莲·见皇姑》的“水袖功”斩获“最佳潜力奖”,展现出年轻一代对豫剧的热爱。

豫剧戏迷欢乐季12

为贴近年轻群体,欢乐季创新推出“豫剧+潮流”活动,在郑州万象城的快闪舞台上,豫剧唱段与电子音乐碰撞融合,青年演员用rap改编《花木兰》选段,吸引大量路人驻足;抖音话题#豫剧戏迷欢乐季12#播放量突破2亿次,网友纷纷留言“原来豫剧这么酷”。“亲子豫剧工坊”成为家庭新宠,孩子们在专业演员指导下学习“兰花指”“云手”等基本动作,用彩绘绘制属于自己的小脸谱,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青年传承计划启动,播撒豫剧火种

作为第十二届欢乐季的重要议题,“青年豫剧传承计划”正式启动,旨在解决豫剧“老龄化”受众问题,培养年轻观众与演员,计划包括“青年演员成长营”“校园豫剧推广”“戏迷社团孵化”三项内容。“青年演员成长营”邀请豫剧名家授课,李树建亲自指导青年演员“人物塑造”,强调“演人物而非演行当”;“校园豫剧推广”走进郑州20所中小学,开设“豫剧兴趣课”,教学生唱《朝阳沟》选段,更有学校将豫剧操纳入课间活动,孩子们在“云手”“踢腿”中锻炼身体,了解戏曲文化;“戏迷社团孵化”则为高校戏迷社团提供专业指导,河南大学“豫韵社”在欢乐季期间举办“豫剧进校园”专场,吸引500余名师生参与,社长表示:“以前觉得豫剧是爷爷奶奶们的爱好,现在发现它也能很时尚。”

数据显示,本届欢乐季线下参与人数超30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500万人次,较往届增长20%,其中18-35岁观众占比达35%,创历史新高,一位年轻观众在社交媒体留言:“以前从没想过会喜欢豫剧,但欢乐季让我看到了它的活力,现在我会主动搜索豫剧视频,甚至开始学唱。”

豫剧戏迷欢乐季12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豫剧戏迷欢乐季12”有哪些适合全家参与的环节?
解答:本届欢乐季设置多项全家可参与的环节,一是“亲子豫剧工坊”,家长与孩子可共同学习豫剧基本动作(如兰花指、亮相),制作简易戏服头饰,最后登台展示成果;二是“沉浸式体验区”,通过AR技术让观众“走进”经典剧目场景,与演员互动拍照;三是“非遗手作课堂”,体验豫剧脸谱绘制、泥塑戏偶制作,适合各年龄段参与;四是户外“豫剧市集”,设有戏曲文创、豫剧小吃等摊位,全家可边看演出边感受市井烟火气。

问题2:初学者想系统了解豫剧,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解答:初学者可从“听、看、学、悟”四步入手,第一步“听”,先从经典唱段开始,如《花木兰》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朝阳沟》的“咱们说去就去”,感受豫剧唱腔的高亢与亲切;第二步“看”,通过“豫剧知识大讲堂”(欢乐季期间每日举办)了解豫剧行当(生旦净丑)、唱腔流派(豫东调、豫西调)等基础知识;第三步“学”,参与欢乐季的“戏迷学唱课”,专业演员会逐句教唱,纠正发音与身段;第四步“悟”,多观看名家演绎,如李树建的《程婴救孤》、小香玉的《花木兰》,体会人物情感与戏曲神韵,逐步培养对豫剧的审美感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